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0,(14):25-25
2010年是世界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的一年。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将是世界经济重整的十年。与此相应,世界文化格局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既成事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化态势下,各自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不仅是世界文化发展应有的价值理性,而且正在成为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
许嘉璐 《民主》2004,(11):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的巨大机遇,也向世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挑战。文化底蕴不足的民族面临着文化泯灭的危险。就全世界来说,一旦文化的多元化消失了,变成了文化的一体化,那将是人类的末日。在这样的浪潮中,一个国家何去何从,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人深深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而文化全球化亦是大势所趋。一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特征,亦是一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全球化进程将加快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推动文化更新和融合。因此,在提升文化的世界性的同时确保其民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文化多元化有其独特表现及其成因,文化多元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既有利又有弊.中国应辩证地应对文化多元化这样一个时代,既不能逆潮流而动,也不能随波逐流,应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观,努力确立起"主导一多元"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文化的健康、繁荣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5)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在2015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聚集密度很高,社会构成异质性较大,社会群体的分化及贫富分化突出,文化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城市病日益严重(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房价高涨、生活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埃亮 《理论探讨》2005,3(1):125-126
文化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对话和交流机制,它突出文化的开放性。文化全球化使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抉择。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冲突,理性至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矛盾,本土化、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只有正视这些冲突才能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的融合,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悖论及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新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外部性",即引致文化安全问题。而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命题存在四大悖论,即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定位的不同与耦合,文化安全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目标的偏差与背离,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矛盾性与和谐性的交融以及维护文化安全与发展文化产业"度"的难以定量。因此,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应以"和谐"为价值归宿、遵循两个价值取向:一是遵循两个规律,二是实现理念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时期社区文化获得了较快发展,文化建设日益由单一向多元化演进,文化资源渐趋市场化,社区文化的功能得到体现。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社区居民参与自主性的阙失、社区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够等诸多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推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公共文化需求的新特征 1.公共文化需求由同质性走向异质性 这一特征同城市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现代化的演进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场域下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现代化事业也是一个不断承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过程。从基于传统、回应现实、参照外来的逻辑向度,考察和分析我国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的三重动力,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构成其发展的本源性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构成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世界各民族异质性文化的互动构成其外生性动力。我国文化现代化既着眼于现实又承古开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安全:21世纪的重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静 《理论探索》2005,(5):141-142
文化安全在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与事件中逐渐成为一个凸显的新课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突出文化渗透与文化控制的战略,以及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独立性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但就世界政治格局整体态势与文化扩张的主流而言,文化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则具有尤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复合式多元化的发展,影响这一发展的有各种因素,主要受传统文化、全球化以及其他内外环境的影响,其发展的形态类似生物学中DNA双螺旋构象向前发展,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主链相互缠绕前行,本源企业文化和变异企业文化就是这两条发展的主链.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呈现出同质性与异质性现象。它们不仅是全球化自身的结果 ,也是各民族国家自觉的文化选择 ,分析全球化进程中这两种文化特性 ,对于确立我国文化发展的价值选择与战略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出了明确部署.当前,我国文化安全既面临全球化、流动化、特色化、网络化、科技化的机遇,又面对异质性、合法性、适应性、调节性、保持性的挑战.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维护我国文化安全,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传播力,强化对社会思潮的控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因素已渗透进了我国的文化发展之中,青年文化所受影响更甚,已呈现出某些后现 代的特征:时尚文化的低俗化,文化运作商业化,价值标准多元化,文化理性的缺失,行为方式的异化 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后现代语境下的青年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价值是文化的灵魂.文化价值决定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特征、变迁和发展方向.异质性和同构性是文化价值的两个根本属性.文化价值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文化价值的同构性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可以互相借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文化价值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但可以借鉴其中合理的成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打造能够关住权力,尤其是执政党权力的笼子.要关住权力必须真正实行有限政治、票决政治、阳光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7.
魏则胜  李萍 《民主》2007,(12):17-19
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速度和方式都在改变,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的速率正在急剧提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几类主要的道德教育主体之外,文化环境所具有的道德教育责任主体的身份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8.
阳雨秋 《理论导刊》2020,(9):112-117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与文化传播形态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传播内容单调化、传播主体单一化、传播层次浅表化、传播思路主观化等问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向多元合作、精细传播、深层多样和媒体融合等方向转变。因此,需要树立在地化的传播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整合多样化的传播内容、塑造优质化的传播品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文化界多元价值追求的现象,是对改革开放精神内涵的一种探索.文化的多元追求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体制的变革和创新.然而,多元文化的异质性必然带来文化之间的不兼容甚至冲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确引导思想文化健康发展,创造多元文化共存共生、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城 《理论视野》2020,(6):23-27
新中国历经70年发展,在世界格局中的政治地位、经济规模已今非昔比,文化建设正当其时。要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肩负起自身的文化使命:政党层面,为共产党人塑造心学;国家层面,为人民立下文化信仰;世界层面,为人类赋予共同价值。真正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