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是武汉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重要抓手,成为武汉长江两岸创新发展的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2.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同等政策。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大规模地改造老武汉、建设新武汉,到本世纪末,使武汉形成钢铁、汽车、商贸和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新的城市格局,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初步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较高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是  相似文献   

3.
阮成发同志在中共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为题,对市委过去五年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奋斗目标及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涵盖面广、亮点多多。本文在叙说武汉面临的发展机遇基础上,重点解读建设"三个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三个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这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在各方关注的目光下,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高速增长,身处其中,蓬勃的活力和生机扑面而来。滨海新区提出,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创建新模式,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首善之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及"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这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武汉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武汉城市现代化是武昌首义的促成因素之一;武昌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首义历史文化资源,是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孙璜清 《政策》2011,(4):74-76
黄冈市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之一,生态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为培育和发挥生态环境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从创新战略入手,在创新载体、创新发展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省内外、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武汉、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奋斗目标。经过各级各部门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已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总体上要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武汉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2年,武汉市正式提出,抓住国家批准武汉作为沿江开放城市的历史机遇,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钢铁、汽车、商业、科技四城雄踞、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是武汉市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宏伟目标。本文拟对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模式作出基本的界定,并研究、探讨武汉建设国际性城市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城市提出了把建设国际性城市作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目标,并抓紧制定规划,付诸实施。例如,我国最…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城市生态文明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高速城市化和日益恶化的城市自然环境而言,是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最早由美国保护基金会和农业部森林管理局组织的"GI工作组"(Green Infrastructure Work Group)于1999年正式提出,"GI工作组"将绿色基础设施定义为"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即一个由水道、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农场和其他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13,(3):81-8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理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美丽武汉。在武汉,有这样一首民歌:"沉湖水乡三来地,湖通大江鱼自游。地有藕根芽自发,水落草起雁鸭归。"这正是武汉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城市之根眼".领略一座城市的风貌,评价城市现代化进程,不仅要看经济建设,而且非看她的文化不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源起盘龙城,楚文化刻录着她文明进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名变迁."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变化最明显的趋势是城市化程度加大、市政建设加快、建成区及市域范围扩大,随之变化最大的就是地名.武汉从中部省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特大城市的过程中,地名变迁见证了城市发展变化历程、彰显了城市文明、体现了城市精神面貌.本文从分析武汉地名特色入手,阐述武汉地名变化情况,剖析近年来武汉地名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商朝在这里建有万国商城。至明末清初年,得长江、汉水交汇之利,武汉已形成了汉口、武昌、汉阳三足鼎立的格局,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为天下"四大名镇"之首。从古至今,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蜚声中外。特别是在中国近代,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壮丽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武汉人民,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朝着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的钢铁、汽车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成为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技五大聚散中心,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豪迈前进。武汉有着"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居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亦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近年来,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聚集力日益彰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能力大为增强。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在长江中游日渐形成、日益扩大。它包括黄冈、黄石、鄂州、孝感、天门、仙桃、潜江、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给城市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泉州市在获得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荣誉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些年的创建工作经验,找准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站位(泉州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  相似文献   

16.
百步亭社区是武汉市江岸区一个新建的居民社区。该社区实现了管理服务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人际关系亲密、社会风尚文明、群众安居乐业。百步亭社区荣获全国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2008年又获得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等奖项。百步亭社区成为了全国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了中国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成为了展示武汉人文风貌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武昌辛亥首义不是偶然的。从城市现代化的视角来看,鸦片战争后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果,是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经济社会条件;辛亥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首义历史文化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是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近代以来,武汉的几次"崛起"与"塌陷"并不是某种具体原因决定,而是人为作用、国家政策、社会观念、城市管理体制、自然地理与交通、现代技术革新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笔者将这些因素的影响归纳为时势、地势、城市功能演化趋势三个大的方面.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构"九省通衢""腹地聚散中心"的地理--交通--商贸中心格局,以及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8月8日是温州第十四个"诚信日",我市以"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为主题,立足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目标,围绕建设诚信政府、打造信用企业、培育守信市民,组织开展了"8·8诚信日"系列活动,大力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为深化"十大举措",实施"五化战略",促进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创造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周乾松 《传承》2011,(13):46-47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此,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