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讯     
《中国民政》2013,(10):62-63
江西省峡江县民政局加强临时救助工作规范化。一是规范救助对象审批程序:二是规范临时救助金额和方式;三是规范临时救助监督体系:四是提高临时救助工作的专业化;五是加大临时救助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3,(5):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三举措着力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二是提升救助上线,确保困难群众急难同助:三是健全救助机制,实现救助对象病患同医。  相似文献   

3.
征讯     
, 《中国民政》2012,(11):61-63
救助和救灾 ★江苏省金湖县六项救助确保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一是实施生活救助;二是实施教育救助;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四是实施住房救助;五是实施就业救助;六是实施司法救助。(汪建忠)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在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工作分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的“三项机制”:完善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低保制度的就业推动力;完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参加义务劳动的机制,增强低保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应保者坚决不保。同时,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低保民主评议小组的组成人员及所占比例;明确低保民主评议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2,(2):59-61
杭州市建立困难家庭救助违规惩戒机制浙江省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管理办法》,规范申请困难家庭救助的对象范围、申请材料、审批条件、审批程序以及救助标准等内容,并对违规享受困难家庭救助待遇的行为提出明确惩戒措施,确保救助政策公平性和严肃性。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救助和救灾     
《中国民政》2012,(10):61-61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积极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宣传,使患民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加强协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五是合理确定重特大疾病救助的救助对象、病种和标准。(雷敏)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救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规范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的社会功能,对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去年召开的"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对近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一年多来,我们的工作情况如何,有哪些进展,有什么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的着力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工作动态     
薛凌鹏 《中国民政》2013,(11):59-60
河南省焦作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资金投入自然增长和家庭收入核算机制,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2,(23):46-46
在肯定这几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一是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救助对象收入无法准确核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核定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现在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是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主管部门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核查方式,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2.
短讯     
《中国民政》2013,(9):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为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内蒙古赤峰市民政局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试点活动。(史景新)福建省漳平市民政局五项措施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一是制定政策,逐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二是制定标准,严格评议、审核、审批工作;三是关注民生,合理调整保障标准,适时提高补助;四是资金专户管理、社会化发放;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确保民政资金安全、到位发放。  相似文献   

13.
杨莹 《中国民政》2012,(9):58-58
安徽省凤阳县民政局探索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操作,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规范申报审批。对于城乡低保、五保、孤儿等保障,严格按照困难家庭申请、社区调查、民主评审评议、三榜公示、乡镇审核,县民政局抽查、召开听证会和公示的程序进行审批。二是规范资金管理。对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经费等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专人审核、审批和发放,杜绝挪用、侵占等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学军 《前沿》2006,(10):177-181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所具备的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强调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科学设定救助标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08,(10):30-31
近年来,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与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打造阳光救助、诚信救助、公平救助,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中央部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创新四项社会救助机制,逐步筑牢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一)创新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建立低保标准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二是及时建立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影响;三是确定低保标准调整方法。确保低保标准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不断完善救助机制、加大救助力度,增强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求助有门、帮扶有章、救助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一、领导重视,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分管领导牵头,民政局承办的帮扶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措施落实。镇(街道)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内部发挥纪检监察、目督、财政等职能部门作用;外部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东至县民政局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大大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一是对《东至县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出台了《东至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救助原则、对象、条件、办法、申请审批程序等作了进一步明确。新方案扩大了医疗救助病种,降低了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标准,简化了救助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最高救助额达到每人每年6000元;二是严格审核审批。严格按照户申请,乡镇审核公示,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操作,并与县合作医疗办无缝对接;三是突出常规救助和医前、医中救助。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民政》2011,(4):29-31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救助方式为重点、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逐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袁辉 《求索》2013,(5):178-180
城市流浪人员救助领域中。较之官方救助体系,公益性民间组织在救助态度、救助类型和救助资金来源方面拥有优势,然而,目前公益性民间组织面临获准登记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若要扶持和引导公益性民间组织发挥应有的功能,需要尽快推行“直接登记制”.确立适度的“准入门槛”,加速“服务型政府”的形成。并立法对公益性民间组织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机制作出明确规范。辅以健全的评估机制,以此来推动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充分、高效地实现其社会救助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