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英国人没有组织起有计划的大规模的西伯利亚殖民活动之前,俄国凭地利之便和哥萨克之勇,抢先占领了西伯利亚。近代以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英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活动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555年“俄罗斯公司”在伦敦成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发生工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英国人活动规模小,赴西伯利亚动因之一是为了商业利益,二是受沙皇政府聘用出访或途经西伯利亚,三是出于传教或慈善事业的目的。第二阶段从俄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英国实业家和资本家伴随大规模的对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到了西伯利亚,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英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汪东一英国在六七十年代曾被称作“欧洲病夫”。过去10年中,保守党政府在经济领域大胆采取“冒风险的结构性改革”,把英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恢复到“令整个欧洲都感到羡慕”的程度。英国经济自1992年走出低谷后,已连续6年保持逐步回...  相似文献   

3.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 到“英国病” ,再到“第三条道路”, 在世界经济发展之路上书写了极 具借鉴意义的兴衰历史。英国经济发展之路对我们的启示是: 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必须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新首相布莱尔提出了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主义”,在英国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第三条道路”,是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它既有别于...  相似文献   

5.
姚勇  姚鹏 《东南亚》2011,(3):67-71
19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之后,云南德宏户撤坝子许多阿昌族群众去往缅甸做工或贸易,他们最初冬去春来往返于中缅两地,被缅甸人称为“迈达”(Maingtha)。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他们中不少人定居在缅甸,特别是民国时期达到高峰,这些人及其后代形成了缅甸的“迈达”族群。  相似文献   

6.
我到英国没几天,就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全英学联换届选举。那天是个周末,平常比较安静的“51号”,一下子热门了起来。前一天晚上已经有一些从苏格兰等地远道而来的会议代表和全英学联干部,住进了“51号”。一大早,他们就忙着悬挂会标,摆放桌椅,安装扩音设备,布置会场。  相似文献   

7.
叛逃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遭毒杀案曾在国际上轰动一时,西方媒体更是将其炒得沸沸扬扬,并把矛盾直指普京,认定俄当局是“谋杀案”的主谋。英国安全部门甚至断言,此案由“俄联邦安全局一手策划”。随着对案情的深入调查,目前不仅在英国,而且在德国也发现了致特工死亡的放射性物质钋-210残留物,引起欧洲极大恐慌,舆论责难焦点再次指向俄罗斯,称俄为“特工国家”,继续对俄进行“妖魔化”攻击,使俄国家形象遭到严重损害,也导致俄与西方关系再度陷入“冰点”。  相似文献   

8.
“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首相布莱尔一上台便提出了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主义”,并把它作为英制定内外政策的指导原则。经过两年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可以说“第三条道路”在英国得到了比较成功的运用,它不仅推动了英的内政改革,而且也为英从一个衰弱的老牌帝国走向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强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这个雄心勃勃的最年轻首相日益从一个英国首相跻身于“国际首相”的行列。一、“布莱尔主义”的政策思想布莱尔首相是当前风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的领头羊,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多的英国色彩。他主张从社会民主主义与…  相似文献   

9.
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久前宣布英将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英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引发人们对英国或将“退欧”的普遍担忧.本文认为,英国中短期内不可能“退欧”,卡梅伦政府当前对欧政策颇具历史惯性,不是单纯的“退出”或“留下”的政策选择,而是在债务危机倒逼效应下,欧元区加速一体化在欧盟内引发的一种连锁反应.英国政府“公投”、“重新谈判”英欧关系等做法,将使英欧关系步入新的不稳定期,也将加剧未来欧盟内非欧元区成员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深度博弈.欧元区一体化进程或将受阻,这将使欧盟继续沿着“多速欧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英国朝野三大政党围绕英国的欧洲政策争论激烈。执政的保守党主张“在强大的欧洲中建立强大的英国”,在野的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分别主张“使欧洲为你工作”和“释放英国的潜力”。三党各自奉行的对欧政策不仅会影响它们在英国政坛上的地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现将它们在十大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汪长明 《东南亚》2011,(3):33-39
在分而治之殖民政策作用下,英属印度教派矛盾加剧,导致穆斯林民族主义兴起,巴基斯坦立国运动正式形成。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现实转变。  相似文献   

12.
“英属马来亚”是一个历史名词,是二战前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殖民地,它包括现在属于马来西亚国西马部分的马来半岛和现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新加坡岛。“英属马来亚”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地区),全地区总人口五百多万人中,华人约占了百分之四十五,以闽、粤、琼三省籍人为主。当时的“马来亚”只是英国殖民地,华人中只有少数人属英籍民,其余大部分还是没有公民权的中国国籍的华侨。在国家观念上,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英国布莱尔政府加速向欧洲大陆靠拢,德国新政府也频频向英国招手,法国对法德“轴心”“老化”焦虑不安。法德英三角关系如何演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就此作一分析。一、在欧盟加速一体化之际,英国趋利避害,加速向欧洲大陆靠拢,开始全面调整对欧...  相似文献   

14.
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亚非纵横》2010,(5):12-1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对英国态度强硬,在英国国内激起强烈反响,“英美特殊关系”遭遇新挑战,暴露出其脆弱性的一面。但基于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等多方面利益考虑,双方并不乐见该事件上升至影响传统盟友关系的层面,“英美特殊关系”更趋现实。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泛素(ubiquitin,Ub)基因与密码子优化的PRRSV GP5蛋白(optiGP5)基因融合表达质粒pIR-Ub-optiGP5。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瞬时表达。将pIR-optiGP5和pIR-Ub-optiGP5两种质粒DNA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P5抗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CTL活性。结果显示,pIR-optiGP5质粒免疫组在二免后可以检测到荧光抗体,而pIR-Ub-optiGP5质粒免疫组一直未检测到抗GP5抗体,但该免疫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及针对GP5的特异性CTL反应数值明显高于pIR-optiGP5质粒免疫组。这表明泛素与GP5的融合表达可增强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14日,英国国防部宣布,陆军总参谋长戴维·理查兹(David Richards)于同年10月正式接替空军元帅约克·斯特鲁普爵士出任英国国防参谋长。当前,在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驻阿英军伤亡人数节节攀升,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理查兹这位被誉为英国版“彼得雷乌斯”的新任国防参谋长能否为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二大“股东”英军带来新气象,已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人的特点是“柔”。当你对她说话时她总是微笑着。 英国女人的特点是“稳”。和英国绅士一样,英国女人是很端庄严肃的,甚至使人感到过于稳重。 前苏联女人的特点是“壮”。她们身材高大肥壮,能从事各种辛苦的工作和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泰国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英国以武力迫使暹罗签订不平等条约(即“鲍林条约”),1856年美国、法国也如法炮制,迫使暹罗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之后,暹罗又先后与其他西欧国家订立了所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暹罗实际上已经沦为半殖民地了。随后,法国由印度支那向西扩张,英国则扩大了对缅甸的侵略。到了八十年代,英国占领了整个缅甸(1885年),法国征服了越南(1884年)。1887年法国建立了印度  相似文献   

19.
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现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换言之,成功越来越依靠头脑,依靠知识,而不是劳力、土地和资本。经济合作暨开发组织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就对知识经济作了分析。该研究显示,在知识经济的排名上,德国居第一,美国居第二。  1996年,德国的知识产业已占总产出58.6%,美国的知识产业占总产出55.3%,第三是日本,紧跟在后的是英国、瑞典、法国、澳洲。  虽然在很多高科技领域,美国都居领先地位,但是实际上,美国有些产业还赶不上日本或英国。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占总产出的3.7%,英国为3.3%,美国为3%。美国在高科技…  相似文献   

20.
沈燕清 《东南亚》2005,(2):46-51
一、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及分裂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二战中殖民地对英国有着重要的意义,殖民地是英国重要的兵源补充地、后勤供应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对所有殖民地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单独的可变因素,在于殖民地提供宗主国中心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程度”。①英国在战争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殖民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要保持其在战后的世界大国地位也离不开殖民地。海外属地的价值和发掘其价值的能力决定了殖民主义国家在战后收复殖民地的决心。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