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儿童是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偏爱的主题动机。雨果始终热爱孩子,了解孩子,并且明显地具有孩子身上的那种原始的、自然的、神秘的、诗一般的东西。只要我们读一读《笑面人》、《悲惨世界》,只要我们读一读《做祖父的艺术》和雨果写给孩子的诗,就不难发现雨果那颗顽强跳动的童心。《笑面  相似文献   

2.
雨果在序言中写道:“在这两卷里,一个灵魂在倾诉,一道死亡的深渊隔开了《往昔》和《今朝》。”如果说第一部分《往昔》是黎明的曙光、幸福的憧憬、甜密的爱情;那么第二部分《今朝》却表现了沉沉的黑夜、幻想的破灭、冰冷的死亡。第四章“献给女儿的诗,是第二部分的第一章,它象一首悲怆曲,表现了悲哀、痛苦、回忆和挣扎,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莱奥波蒂娜是雨果最喜爱的长女,她和夏尔·瓦格里心心相许,于1843年2月15日举行  相似文献   

3.
对法国浪漫主义流派的研究,我国通常有一种极为普遍的观点:积极浪漫主义派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精神,其代表是维多克·雨果;“代表封建贵族反抗革命运动”的消极浪漫主义派,其代表则是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参考《辞海》“浪漫主义”条目)本文不准备探讨浪漫主义有否积极与消极之分,也不打算给雨果下结论;本文仅将这两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世界大诗人,人们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些名字:华兹华斯,海涅,雪莱,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雨果。在谈雨果时往往语焉不详,尽管文学史上说他是伟大诗人,但中国读者却几乎读不到他的诗作。中国读者对于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对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雨果却知之甚少。1985年,雨果逝世一百周年,法国把这一年定为“雨果年”。在我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雨果诗选》(沈宝基译),接着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另  相似文献   

5.
可悲的安德烈·纪德的这句名言(关于论诗,他并不高明。编写的《法国诗选》比蓬皮杜编的《法国诗选》更差劲,更落俗套,这就是明证。)很能说明许多作家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因为诗人雨果的全面的、超凡的巨大天才阻碍和干扰了他们。  相似文献   

6.
维克多·雨果是举世闻名的作家 ,也是一位修辞大家。本文对其《悲惨世界》( Les Mis rables,1 86 2 )和《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雨果写法 ],1 874)这两部小说的语言运用特色试作一些初步探讨。透过小说的摘录句例 ,我们将重点赏析雨果运用“反复”与“对照”修辞法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其修辞效果。雨果在描写人物或事件时 ,不时运用“反复”修辞法 ,其中有的词语反复使用次数之多较之其他作家实在罕见 ,以至蔚为奇观。他借此大笔挥洒 ,语势滔滔 ,造成反复吟咏的强劲旋律和情感奔放的非凡气势 ,给文句谱就诗歌一般的强烈节奏感和令人…  相似文献   

7.
由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德国学术中心主办的《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日前正式出版。丛书分三个系列:《德意志思想评论》(年刊)、专著系列、译著系列。丛书主编孙周兴教授。 丛书第一辑共八种图书,简介如下: 1、《德意志思想评论》(孙周兴、陈家琪主编): 为专业性连续出版物,2003年起出版,年出一卷。每卷设有固定栏目“尼采·海德格尔研究”,以示本刊重点。  相似文献   

8.
“《静观集》包括三个区别明显而应该分别加以研究的部分:论战部分,哲学部分,以及专门描写父爱的部分[……]。这三部分的价值迥然各异[……]。”“坦率地说,《答起诉书》(La Réponse àun acte d'accu sation)和《对另一起诉书的简短答复》(Quelques mots à un autre)这两首诗,只不过是《克伦威尔》序言的重述而已[……]。”毫无新意,一切均在意料之中[……]。”“《静观集》的哲学部分尚可博得宽容的微笑,而要认真对待雨果先生对于纯理性的追求,实属困难(……]。”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不但传遍了法国,而且传遍了欧洲,不但传遍了欧洲,而且传遍了全世界。——维克多·雨果世界上象大仲马那样闻名遐迩的作家并不多。他的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各国,并且还在继续流传着。如果以读者的多寡而论,大仲马也许是名列前茅的。他的作品似乎有一种永恒的魅力,一百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吸引着广泛的读者。大仲马不仅  相似文献   

10.
罗睿 《法国研究》2003,(1):222-228
克劳德·昂利·德·卢夫罗阿·圣西门 (176 0 - 182 5 ) ,出身于贵族世家 ,经历了曲折的生活道路之后 ,由一个贵族青年转变为一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在《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及《论文学、哲学和实业》等著作中 ,对实业制度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讨 ,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学说 ,其 182 1年出版的代表作《论实业制度》阐明了实业制度的内容 ,论证了实业制度代替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拟以他的实业制度为研究对象 ,对实业制度进行一粗浅的评论。一、实业制度的内容实业制…  相似文献   

11.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著名歌曲《马赛曲》,自一七九二年诞生以来,不仅为法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它还超过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思格斯指出:《马赛曲》中超出民族界限达到全人类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马赛曲》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晚清著名政论家王韬在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编写的《普法战纪》卷一中,首次将《马赛曲》(王韬将其译为《麦须儿诗》)的歌词译成中文,并介绍此歌的作者是炮兵军官鲁实棣厘士(今译鲁热·得·利尔)。王韬共译歌  相似文献   

13.
人常说,科学家重理智,艺术家重情感。此话不谬,因为以情动人不仅是艺术创作上的金科玉律,而且也是触动人类心灵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许多名流们甚至认为,唯有诗才是艺术的最高形式,而接触到人类灵魂奥秘的诗才是最美的诗。成名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戏剧理论家安道南·阿尔托对此深以为然。只不过他这位“言情派”所推崇的情却是“冷酷”、“恐怖”之情,他这位狂士所讲的诗却是光怪陆离、刺痛人心的诗。他希望借鉴东方戏剧中以情动人的特色,用动作、表情等去取代西方戏剧中过多的理性与说教。他的论文集《戏剧及其背影》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他所设想的以震惊人类心灵和神经为目的的“冷酷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又具体地考察了表演、灯光、布景、语言、舞台、动作等因素,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且“胆大如斗”的观点,教人在吃惊之余又不得不佩服他“敢想敢说”。据说荒诞派戏剧的产生便与他的理论颇有渊源。法国当代著名导演让·路易—巴鲁还称赞他说:《戏剧及其背影》是当代戏剧理论上最重要的著作。以下译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旅伴》杂志1988年第12期刊载了叶利钦答拉脱维亚记者奥利皮克问,题目是:《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旅伴》在发表此文的编者按中介绍了叶利钦的简历。《旅伴》杂志编者按:今天围绕鲍里斯·叶利钦的名字编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对一些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中,在他自己看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州的布特卡村。他的双亲都是农民。不错,正如我们的交谈者所表述的,他的父亲在“饥饿年代”跑到城里去了,到建筑工地去了。鲍里斯·叶利钦也一度在建筑工地劳动过。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在各级部门里都工作过:当过技师、工地主任、登上管理托拉斯的岗位,做过一家大联合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15.
195 8年 ,克洛德·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布勒东》、《与安德烈·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  相似文献   

16.
董艳丽 《法国研究》2004,(1):220-225
《茫茫黑夜漫游》(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是法国著名作家路易-斐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于1932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一问世,就在文坛激起了千层浪。荣获当年的雷诺多文学奖(prix Renaudot)。虽然路易-斐迪南·塞利纳先生的《茫茫黑夜漫游》最终没能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但事实上广大的读者早就已经把这个奖项颁给了他。  相似文献   

17.
吉林大学出版社将要出版申晨星同志译的雅·米·扎赫尔的《忿激派运动》一书,我为这位苏联法国史名家的名著能介绍到我国来感到高兴。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扎赫尔(1893-1963年)是苏联老一辈的法网史专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已从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内战中立过战功。1920年再入彼得格勒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法国史大家尼古拉·加  相似文献   

18.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 1 885-1 970 )的名作《苔蕾丝·德斯盖鲁》据一桩真实的案件写就。作家本人生前曾对小说涉及到的案件作过整理 ,以《萨布兰谋杀案》为题发表。将小说和原案件对照一下 ,不难发现 :这个作者“在 1 8岁时见到的一个法庭场面和一个谋害别人的女人———被两个宪兵押解着的一个疲惫不堪的妇女形象” ,确实给了他一幅很好的“人物的素描” ,一个“有可能发生的戏剧的雏形” ,以及“在另一种情况下有可能饶有兴趣地发展的平凡的冲突”。有些分析家说 ,作品“几乎是原案件的实录 ,作者在小说中保留了案件的全…  相似文献   

19.
早在1852年,《恶之花》中还只有20来首诗问世,就有人在报上著文指出:“夏尔·波德莱尔是一位年轻的诗人,神经质,肝火旺,易怒且令人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惹人生厌。(其作品)表面上不合情理,内里却是很现实主义的。”此语殊不祥,五年后,《恶之花》果然以“现实主义”罹罪。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时光没有冲淡人民对他的纪念。1870年九月五日,即拿破仑第三倒台的第二天,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的雨果胜利地返回巴黎时,六十万人夹道欢迎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