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亮 《理论前沿》2001,(17):8-10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对于农业人口还占有相当大比重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三农"问题已经解决了.在当前新的环境、新的背景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大市场观点.用市场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同时,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也不容回避,需要认真研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二元社会体制与“三农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城乡分割二元社会体制的改革过程,是推动"三农三化"即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目前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已对市场经济和"三农三化"的发展构成严重障碍,需要我们积蓄力量,克服困难奋力攻关.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设和谐"三农"是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仍面临着体制上、发展战略上及思想观念上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困惑.加强和谐"三农"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决利益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宏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在转变观念基础上的全社会共同关注,建立起一整套城乡统筹的完整的经济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力落后,投入低,现代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资源掠夺性使用,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不升反趺,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最突出、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要大中小城市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消除城镇化体制性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城乡分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因城乡分化而导致的社会结果是不同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现代社会城乡分化的逻辑结果包括基层政府的弱化、现代农民的分散性以及"三农"问题自我循环性。从城乡分化的历史逻辑视角来分析我国公共治理观念与结构现实选择,可以在更宏大的视野下理解新农村建设战略布置深层意涵,即城乡统筹协调为先导的"元创新"理念下的公共治理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这个大难题,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加快推进农村"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战略的实施,是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颈瓶,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了.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从客观上的制度壁垒和主观上农民的素质能力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以表明现存制度壁垒的打破和农民素质能力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虎林 《理论前沿》2007,510(21):31-3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是一致的。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就是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较好解决,也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怎样加速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从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形成了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探讨、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Like the rest of the work world, the Canadian public service was designed as a system of manpower utilization. Achievement in the world of work has, in industrial societies, been more than a masculine pursuit: it has been a basic criterion of manliness.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civil service has refused to accept women on the same grounds as men for most of its history, nor is it surprising that some of the barriers erected in earlier years have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current structure. Throughout history we have concentrated and elaborat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the tide of social change set in motion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led to a situation where it may make life easier to stress our similarities as human beings rather than our differences as men and women.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women have lost much of their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meaning, so more and more women will move into jobs that have in the past been defined as male. As they do so,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men also lose meaning: it is hard for achievement to symbolize manliness when women also achieve. But if we were to recognize that both male territory and female territory are quite limited, we could move on to the territory of common humanity and to the opportunities it offers not only to find meaning but to create it. Sommaire. Comme le reste du monde du travail, la function publique canadienne a été conçue pour être un système d'utilisation de la main-d'euvre masculine. Dans les sociétés industrielles, les réalisations dans le monde du travail ont été plus qu'une activité masculine: elles ont été Ie critère fondamental de la masculinité. Il n'est done pas surprenant que la fonction publique ait refusé d'accepter les femmes sur la même base que les hommes pendant la plus grande partie de son existence et il n'est pas étonnant non plus que certains des obstacles égés au départ aient été institutionalisés dans les structures actuelles. Pendant toute notre histoire, nous avons insisté et élaboré sur les différences entre hommes et femmes mais l'évolution sociale dont la révolution industrielle a été raponsable, a créé une situation dans laquelle la vie est simplifiée si I'on insiste sur nos similarités en tant qu'êtres humains plutôt que sur nos différences en tant qu'hommes et que femmes. Les rôles traditionnels des femmes one beaucoup perdu de leur caractère absorbant et de leur sens, et des femmes de plus en plus nombreuses occuperont des posts qui avaient été définis autrefois comme étant des occupations masculines. Du même coup, les rôles traditionnels des hommes perdent leur signification: il est difficult de faire da réalisations le symble de la masculinité lorsque les femmes en ont aussi à leur crédit. Si toutefois nous reconnaissons que le territoire masculin, comme le territoire féminin, sont très limités, nous pourrons envisager le territoire commun de l'humanité et les occasions qu'il nous offer non seulement de trouver un sens à notre vie mais de lui en donner un.  相似文献   

12.
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情感活动本质地体现出其超越性特征。审美实现是建立在对价值功利性和有限、在场的超越之上,进而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本质地体现出创美的超越性特征。美、审美、创美的超越性特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二、自由与权利、权力、法律(一)自由与权利“权利”是由自由衍生出的一个概念,指的自由存在的一个特殊形态,或一种特殊形态的自由,即被社会认可的自由。而“认可”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它具有合理性、正当性,这意味着其存在对别人的自由、乃至于全人类的自由有价值,能促进或增加这些自由,起码能与其它自由相容,不会妨害其他人的同样自由;其二是,它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所在组织的保护,因而在其受到侵犯时还会借助于所在组织的力量排除之。权利是被社会认可的自由,但被认可的范围和保护的方式是有差别的,由此可以分为许多种。从被认可…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权利、权力、法律等概念有关,因此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思考,不仅对于理解“自由”概念,而且对于弄清其它概念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在对自由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本文作者认为,自由是人的合理的自主状态或相对的独立性,自由的根据虽然在于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但与社会制度关系极大。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中被认可的自由,而权力则是社会为了兑现这一认可协助权利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它是权利的聚合与转化的结果。它由权威和强力构成。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它来源于权利,也服务于权利。权力协助权利实现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为准则来建立和维持一种社会秩序,从而为权利的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法律就是诸种社会权力中具有综合性和地位最高的社会权力,即政治权力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里,自由离不开法律。  相似文献   

15.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效益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与效益是行政学中内容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范畴。行政职能指行政组织对社会进步应起的作用 ;行政功能是系统科学概念 ,当行政组织的功能与实现行政目标一致时 ,行政功能表现为行政职能 ;行政效能则是行政组织内在能力的外部表现 ,指行政组织活动对实现行政目标发挥的有效的功能 ;行政效率指行政活动产生的效能与消耗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比率 ;行政效益指行政活动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 ,体现了行政职能、功能、效能与效率的内在统一 ,是行政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6.
太少阴阳和三阴三阳模式是阴阳学说中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对阴阳的分割,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就形成了两种阴阳模式。太少阴阳模式与四象模式或河图五行模式是等同的,用来描述事物阴阳变化的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三阴三阳模式受到了三才观的影响,除了对阴阳变化终始的描述以外,还增加了对阴阳中间状态的量变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切实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义极为重大,也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讯问、询问、盘问三词在汉语词义上和法律性质上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双方不平等的理念对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尽管供述不能独立地作为定罪证据 ,但是供述作为侦查机关获取其他定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和在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形下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与政治     
本期摘译的是意大利心理学家卡普拉拉等五位学者合写的论文《个性与政治:价值观、人格特征和政治选择》。传统政治学认为,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或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或是基于正义。无论是基于前者还是后者,这样的行为都被认为是理性的。政治心理学所要追问的是,除了利益或者正义,人们的行为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否具有非理性的成份?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说人们的政治行为有时是为了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样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即使有理性的考虑,也是有限的理性。从政治心理学理论出发,一些学者认为,当今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政治的个性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候选人的个性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其二是选民的个性而非他们在各种利益集团中的社会定位成为政治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个性与政治:价值观、人格特征和政治选择》一文将个性视为一套支配情感、认知和动机过程的动态自律系统,同时借助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和施瓦茨的个人价值观理论,运用意大利2001年大选投票数据分析,探究了个性中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两个维度对选民政治选择的影响。人格特征来源于个性心理,个人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心理,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展现着个性机能的不同方面,影响着选民的政治行为、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换言之,选民的个性特征往往使得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某位候选者或者某个政党。  相似文献   

20.
讯问、询问、盘问三词在汉语词义上和法律性质上存在着区别 ,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刑事诉讼程序的控辩双方不平等的理念对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尽管供述不能独立地作为定罪证据 ,但是供述作为侦查机关获取其他定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和在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形下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