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再铸我们的 精神长城──三谈“谁是共产党员?”王锦春拜读了两位有识之士谈论"谁是共产党员"的大作,一篇是大雪的《"谁是共产党员?"》,另一篇是宋子的《也谈"谁是共产党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位卑未敢忘忧国,对他们表露的"忧党意识",表示由衷的敬佩...  相似文献   

2.
也谈“谁是共产党员?”宋子年龄不算大,党龄倒有20年。每与同龄人谈天说地时,"王牌"一亮──20年党龄。就颇有些自得,觉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有点资格了。但读了大雪的《谁是共产党员?》后,心里着实有些惶恐。回想一下,入党20年来,虽然也曾以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3.
我至今记得,高一时,有一次不小心碰翻了桌上墨水瓶,看着被墨水染黑的作业本封面,我随手找了个杂志封皮粘到了上面。第二天,老师发作业时拿出一本《共产党员》杂志,大声问:"这是谁的作业本?怎么粘上了《共产党员》的封皮?  相似文献   

4.
睿智者细语     
这话说起来真是有些日子了。大约是在上个新年前,一位编辑朋友要我写一篇关于《烟斗随笔》的文章,我那套书本来就是他送的,怎么好意思拒绝?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嘛。《烟斗随笔》的作者是日本音乐家团伊玖磨,多年以前,他在《朝日画报》上开了个同名专栏,谈历史,谈文化,谈民族,谈音乐,谈人情,谈世态,也谈人生琐事。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5,(5)
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连死都不怕,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难道怕病吗?!当今社会,有人是"麻将迷",有人是"跳舞狂",而唯一能使者温乐此不疲的就是工作。工作使他兴奋,事业让他痴迷,然而谁能知道老温早在1973年就被确诊为肝硬化。1988年秋天,在肝硬化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逄先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最新、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也是他最重视的一部著作集。从开卷篇十二大开幕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全书的主题,中间展开,到终卷篇南...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是对党的建设的重要贡献。它集中体现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和《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等3篇著作中。其中(论修养》1939年在延安出版单行本,以后多次再版,其他两篇则收入1991年出版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一书,公开问世不久。因此,就社会影响和研究深度而言,后两篇远不及《论修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刘少奇的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研究,是围绕着《论修养》这篇著作进行的。后两篇著作公开发表以后,研究者的视野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8.
再谈“首都意识”任炳1986年我们提出要树立"首都意识",并写了一篇短文《北京人和"首都意识"》,发表在当年8月份出刊的《支部生活》。此后这个新概念,陆续被有关方面接受并吸收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文件和有些同志的文章中,也被...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27日,《文汇报》摘载了《军事历史》6期,题为《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的文章,该文称:“1937年7月5日在国统区的上海《逸经》杂志第33期上,登载了一篇题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西行记》,此文早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这篇文章的发表,颇有神秘色彩,据作者幽谷称,素材是“友好”提供的,这个“友好”只能是中共党内人士。或许“幽谷”本人就是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也未可知,此人的真实身份尚有待考证。”那末幽谷究竟是谁?《西行记》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何以在《逸经》杂志刊载?笔者在本文要谈谈这…  相似文献   

10.
记者: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始终面临的一个伟大工程,重视党的建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今年恰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发表70周年,作为党的建设史上的一篇光辉文献,重温其中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朝鲜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它一经发表即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一举奠定了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最可爱的人"从此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那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人的红色经典作品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3.
兰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分局党委以“七个一”活动为载体,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党员干部扎实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三观”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整体工作的健康发展。“七个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撰写一篇体会,立言以自省。要求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撰写一篇有一定深度的心得体会,突出谈“权力谁赋?为谁掌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据统计,分局和站(段)两级班子成员和分局机关干部共写出心得体会384篇。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为深化“三观”教育奠定了认识基础。———开展一次讨论,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我是谁”。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也许纳闷:哪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但生活中真有人忘了“我是谁”。比如不少犯了错误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公仆、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谁是共产党员?”──写给“七一”大雪作为群体,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无可置疑的,但群体的伟大并不等同于个体的伟大;而群体的形象又需要通过每一个个体的不懈努力来塑造。党决不需要那些躺在党的光荣簿上分享荣光与实惠而徒有其名的"荣誉党员"。请看本刊专论──"...  相似文献   

16.
请您评刊     
1999年底;我下岗了,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是《共产党员》让我眼前一亮。贵刊刊登的一篇篇关于共产党员失业不褪色,下岗不离党,自主创业、催人奋进的事迹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于是,我把党组织关系转入了社区,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在自谋职业过程中,《共产党员》始终与我风雨同行,从未间断。2007年.我进入街道工会工作,仍坚持订阅(供产党员》,学用结合,劲头不减。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于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讯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份资料文献是刘少奇同志于1939年7月8日和7月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演讲稿。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文献。刘少奇编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本重要的党建理论著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新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加强广大党员的修养都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最早酝酿于抗战初期的河南省渑池县,形成诞生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最早发表在1939年8月2日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解放》周刊上。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学习导报》2013,(12):28-28
徐惟诚同志向我讲了一件事。"文革"结束不久,他在胡耀邦家中碰到一位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无事可做了。"耀邦说:"怎么可能?共产党员永远不会无事可做。实在不行给邻居的孩子们讲故事总可以吧。"他记住了这件事。惟诚同志自66岁从部长岗位上退下后,自告奋勇地到出版社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修订,一干就是14年。修订到尾声时一家杂志社请他写卷首语,一写又是6年。说是卷首语,实际是每期讲一个故事。当读者打开油墨芳香的第一页时,就听到一个老者的声音,在耐心诚恳地说事析理,与你谈心。中国人讲故事而成名成家、名垂青史的大多走搜怪求奇、惊世骇俗的小说家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在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共产党员》杂志,学习阅读《共产党员》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无法替代的乐事。我清晰地记得,看到的第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是1991年在东沟县工商局大东工商所,老所长王长宽每到所支部学习会时,都会从当月的《共产党员》杂志上选出一篇上级文件或典型经验,领着所里的党员干部学习,那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199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支部给我定期发放《共产党员》,我如  相似文献   

20.
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在人群中大声发问:“谁是共产党员?” “大娘,我是。”一位中年男子应声来到大娘面前。 “我想托你买一张火车票。” “好的。您稍等。” 中年男子买好了车票,把老人送上车厢。尔后,不声不响地融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这是由炎黄文化交流服务中心、《人民日报》信息中心、新华社《中国图片报》、陕西省委《共产党人》杂志社联合筹拍的电视专题片《平凡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