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瑶 《党史纵横》2001,(2):33-3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当和平与民主的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对蒋介石先发制人,大搞"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毛泽东洞若观火,决定"假戏真做","将计就计",去重庆,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争取政治上的最大主动权.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  相似文献   

2.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连续给毛泽东发电报,邀请他去重庆进行国共两党之间的和平谈判。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前往重庆。没过几天,江青也借口看牙要求到重庆去。毛泽东考虑再三,向江青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能作为代表团的成  相似文献   

3.
重庆谈判入虎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4日至23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接连向毛泽东发出了三份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家大计”。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他会见,共商和平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问题的宣言》,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全党目标。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经过长达8年浴血抗战的中国民众强烈渴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一心想打内战的蒋介石于8月14日至23日不足10天的时间里,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假意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相似文献   

5.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6.
刘立军 《党史文汇》2011,(11):59-64
鲜英,重庆“特园”的主人。日本投降前后,“特园”是众多国共要人、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被称为“民主之家”。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前往“民主之家”。在鲜英的寿筵上,毛泽东称他为“当代孟尝君”。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月1日下午,毛泽东由张治中、邵力子陪同前往中苏文化协会,参加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鸡尾酒会并参观苏联图片展览。马寅初以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身份应邀出席了这一酒会。这是毛泽东与马寅初初次见面。在会上,他们互致问候。会后,毛泽东邀请马寅初去他住处恳谈了2小时。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发来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平谈判。中共中央认真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8月28日下午3时37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飞抵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这是一次永载史册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志,在张治中将军等人的陪同下,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飞赴重庆,是震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刘涵之 《新湘评论》2007,(10):60-60
有时候.一个时代远去了,但我们仍然会被那个时代特有的思想所打动。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改变了国内形势。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广大人民坚定地反对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也由于美国帝国主义当时还顾忌世界舆论一致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的发展方针与任务给河南区党委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原件只有日期“十日”,无年代和月份,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编者定为1945年9月10日,①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9月不确,应为8月,文件的起草与毛泽东有关,根据是《指示》的开头“河南区党委:苏联参战,日本投降,内战迫近,你们应放手扩大地方,相机占领平汉线。陇海线,夺取武装,……”与1945年8月10日和11日毛泽东起草的几份中共中央指示的开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一、果断决策进东北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后期消极抗日的蒋介石就要下山来摘胜利果实了.他一面千方百计阻挠中共及其军队受降,独吞胜利果实;一面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建国事宜,以争取备战时间,同时缓和国际国内的反战压力.  相似文献   

13.
1 抗战胜利后,“和平”的影子尚未闪现,紧张的气氛却随着日本的投降到来了.美国支持蒋介石“下山摘挑子”;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国民党在苏联那里有了合法政府的权利.不过,蒋介石要全盘接收日本之投降,也有一系列实际障碍.华南、华北仍被日本占领着;东北和中南,共产党人占领在铁路中间的地方.这一现实迫使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于8月14日致电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20日、23日,又发两电,催促毛泽东成行.20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中国再不能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22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世界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毛泽东看罢之后,伸左手把自己的脑袋拍了两下,微笑着说:“哦,我明白了.”2 第二天,在枣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毛离开延安期间,由刘少奇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15.
1957年的开门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扩展“民主新路”的一次尝试.尽管这次尝试没有获得成功,但它对于探索“民主新路”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上歧路的教训,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开门整风的实践证明:开放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及时发现和消除自身的毛病,而且还能使它的党员和干部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经受严格的锻炼和考验“民主新路”这个提法是毛泽东在1945年提出来的.1945年7月1日至5日,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发表了《延安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战争获得最后胜利。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一面加紧抢夺胜利果实,准备全面内战,一面玩弄和谈阴谋,连续三次发电报邀请毛主席赴重庆“商谈国家大计”。为了揭穿蒋介石假谈判、真内战的阴谋,尽早实现国内和平,8月28日,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毅然决定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各中央局发出电报通知:在毛泽东赴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毛泽东就要走了。他把刘少奇请来,仔细地交待着方方面面的工作。俩人交谈了整整一天。8月28日,刘少奇、朱德和上千干部群众,来到延安机场,为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送行。  相似文献   

18.
195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参加完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后乘坐专列来到重庆视察。这是继1945年重庆谈判时隔13年后,这位世纪伟人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重庆这块土地。在视察了重庆钢铁厂和国营建设机床厂后,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23日,是党中央、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63周年纪念日。1949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了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60多年来,西柏坡精神、赶考精神一直鼓舞着石家庄人民,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积极准备内战,妄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但在全国人民面前又不得不表示出愿同共产党和谈的姿态。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赴渝,最终达成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