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大选已到了最后冲刺阶 级,两大主要政党——共和 党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为争夺下届总统宝座正使尽了浑身解数,其激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而这一系列明争暗斗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美国的选举实际上也是一场筹款比赛。 没有钱靠边站在美国,无论是竞选总统、国会议员,还是竞选州长或是州议员,没有钱是根本行不通的。在此次总统大选初期,共和、民主两党均有多位候选人,但后来都先后退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竞选资金不足。 筹款花样名目繁多美国的选举,尤其是总统选举耗资惊人。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刘江 《瞭望》2000,(37)
按常规,9月4日劳动节一过, 美国总统大选的“马拉松”便 进入决赛冲刺阶段。目前,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人布什和戈尔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造势,力图巩固各自的传统阵地,同时争取仍在观望的中间选民。问鼎白宫之战正在日趋白热化。此间媒体评论说,本次大选很可能成为战后美国历史上两党实力最接近、竞争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 纵观今年美国大选,其背景有三大特点:一是美国的“新经济”繁荣已持续9年以上,公众对未来发展大多特乐观态度;二是全球化浪潮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美国国内的利益格局发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难产,全球都把目光转到这件重大而又离奇的大事上。或忧或嘲,或议论弊病教训,或冷眼观赏美国特色的“民主”表演,在全球形成了一种评点美国“民主”的舆论潮。 遍观之,全球主旋律是讽刺加嘲笑。稍细观之,大约可分三种类型。 一是美国的盟国,它们主要是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当然也不乏指责和讽刺的浓烈气味。法国舆论普遍强调,“这明显暴露美国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存在的漏洞,两百多年墨守成规,未能随时代的演变而进步”。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说,“美国喜欢教训别国,如果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下去,是否可以改用法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2008年总统竞选逐渐拉开帷幕,不少国会议员已表示有意竞选。然而,在美国历史上,迄今还没有一位女性获得过民主或共和两大党派提名,参与最终总统竞选。以下是曾经参加总统选举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竞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引人注目的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和共和党候选人布什的三场电视辩论从9月30日拉开大幕。这次大选既是民主与共和两党2000年“难分胜负”的大选的再次对决,也是“9·11”事件导致美国内政外交发生重大改变后的首次大选。选举结果将对美国国家走向、  相似文献   

6.
赵可金 《党政论坛》2009,(24):31-31
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批准成立以来,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简称NED)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这个以“在海外促进民主”为使命的“非政府机构”在众多国际热点问题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袁征 《瞭望》2000,(50)
美国大选已过近一个月,美国总统依旧难产。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和小布什继续在多条战线上展开激烈的争夺。在人们揣测的目光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里昂地方巡回法院的两项判决似乎为预知最后的结果提供了一丝线索。 联邦最高法院 将球踢回了佛州 美国东部时间 12月 4日中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决定,暂时搁置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的判决,而将该案返交佛州最高法院重新审议,要求其对此前裁决的法律基础作出更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在此前的 11月 21日,佛州最高法院判决,州务卿哈里斯必须将手工统计结果包括在正式结果中,…  相似文献   

8.
《理论参考》2008,(6):5-7
今年3月22目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台湾人民投下了改变台湾未来的一票。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是庆祝政党或个人的胜利,而是一起见证,台湾的民主已经跨越了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彭迪 《瞭望》1984,(46)
在美国总统竞选已告结束之际,本刊记者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观察了解,写了这篇印象记。文中从美国选举运动热闹非凡的前台场面,说到错综复杂的后台背景,介绍了美国式民主生活之一斑,及这种民主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里根总统最近要求美国国会通过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量提供一亿美元援助的提案,充分表现了美国拉美政策中坚持使用军事手段的一面。 里根政府鉴于海地和菲律宾的独裁政权相继垮台的经验教训,在拉丁美洲加快了动作:一方面对智利军政府和巴拉圭斯特罗斯纳政权施加更大的压力,敦促它们实行“民主改革”,同时借助教会或直接出面支持反对派,物色替代人选,力图把拉美正在兴的“民主进程”纳入美国式“代议制民主”的轨道;另一方面,对尼加拉瓜则增强军事千预,力图通过上述援助,以武力实现其“除掉”这个中美洲国家“现行结构”的夙愿。  相似文献   

11.
巴拿马城专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巴拿马目前正经历着它建国八十四年多来最动荡、艰难的岁月。美国以经济为主施加的各种压力轮番升级,企图一举把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压下台。然而,压而不服,诺列加在绝境中挣扎,迄今未按美国的如意算盘辞职出走。 美国为了维护它在巴拿马运河和运河区的战略利益,利用巴拿马人民要求民主法治、廉洁政治的愿望和在野党派反诺列加政权的斗争,在历时十一个月的政治危机中,进行了越来越露骨的干预。今年二月二十五日,德尔瓦列总统因要求诺列加辞职而被解职后,美国一直承认德尔瓦列为“合法总统”,对代总  相似文献   

12.
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已于2月18日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的就职仪式。 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开始,到6月结束。其间,民主和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1,(Z1)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9日在国务院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呼吁新政府保持美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性,继续推行克林顿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外交政策。 正在日内瓦举行的印尼政府同亚齐独立运动代表的新一轮谈判已经取得进展,双方9日达成一项临时谅解协议,同意亚齐独立运动采取政治和民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而不是采用非法武装的方式。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和乌克兰总统库奇马9日先后访问了南联盟,并分别同南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举行了会谈。 德国卫生部长安德烈埃·菲舍尔和农业部长卡尔-海因茨·奉克由于解决德国发生的“疯牛病”问题不力…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国总认为他们的两党制、总统选举是民主的典范,前几年我赴美时也遇到一些青年朋友持此看法,后来一考究,觉得这类说法太过于抽象了。应该说美国是世界上首倡共和,发明“总统”,并最早选出一个总统的国家。美国独立后,1787年召开联邦制宪会议,经过半年的争论,制定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战略目标跨越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就职演说中阐述了其第二任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纲领。这个新纲领只字不提"反恐",而是特别突出地强调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推行民主对美国利益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全世界结束暴政的最终目标。这表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实现了从"反恐"到"结束暴政"的跨越。 而这种跨越的实质,是美国垄  相似文献   

16.
2月16日至24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了危地马拉、巴拿马、巴西、阿根廷和智利5国,这是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国防部长对拉美国家的首次访问。切尼同这些国家的总统、国防部长等举行了晤谈,并同有的国家在军事合作方面达成了一些协议。 切尼拉美之行的目的何在?美国驻巴西大使馆新闻办公室作了明确的回答:目的是保证冷战后拉美民主的稳定和更加安全。也就是说,为了稳定美国的后院。今年2月4日,素有“民主橱窗”之称的南美石油  相似文献   

17.
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国情咨文》。在外交政策部分,布什围绕三个关键词细述了2006年美国的对外政策。它们分别是民主、核问题和能源。民主:说爱不容易布什再次高调扛起支持所谓民主运动宣言的大旗,更加直白地称有意“烹制”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专电 根据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2日签署的由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案,美国将在对古巴已实施36年的经济封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其经济制裁,以图推翻古巴现政府。 赫尔姆斯—伯顿法案是由共和党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和共和党众议员丹·伯顿1995年9月提出来的,其正式名称为“古巴自由和民主声援法”。在这项法案正式文本的封面上,明确标出了其目的:“谋求对卡斯特罗政府的国际制裁,计划支持一个过渡政府,导致在古巴产生一个民选政府。”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对古巴长期实行经济封锁的总统一切行政命令和规定都将成为法律,未经国会批准,总统不得擅自更改;禁止其他国家购买古巴糖和其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8)
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思维范式与美国总统个人的背景密切相关,而美国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又决定了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思维范式的人有可能当选。根据该"战略预测环境链",文章以美国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总统候选人不同战略思维范式区别下的战略决策特点为分析指标,以最有可能代表所在党派出征的希拉里·克林顿(民主党)和杰布·布什(共和党)为分析重点,对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结果进行分析预测,最终得出结论:在民主党内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希拉里·克林顿极有可能获得选民支持,并以区别于奥巴马的崭新面貌最终赢得大选。  相似文献   

20.
印尼是实行多党制的总统共和制国家。由人民直选产生的总统,其所在政党很可能在议会中占少数议席,这时的总统即为少数派总统。印尼总统为了避免行政和立法僵局,从哈比比开始到现任总统佐科,一直推行内阁联盟,为印尼的民主转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