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同新 《实事求是》2006,192(5):57-58
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党内(体制内)的高度自觉,一是党外(体制外)民主的压力。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党内民主建设受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党与法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特定政治生态环境中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法治环境、政权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王利 《求实》2017,(2):26-3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需要政党内部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来规约权力,实现政党执政的权威性与长期性。党内民主的健全与发展是民主价值、民主原则、民主精神在党内制度安排的拓展与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党内民主在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根本性的进步,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引领标向和先驱动力。权力规约视阈下研究和论证党内民主的起点逻辑、演进逻辑、现实延展以及终极指向,对于党内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等党内制度体系的构建,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都具有理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论依法治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芝健 《唯实》2003,(3):62-64
把党的领导同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必然得出依法治党的结论。依法治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政党的学说为指导 ,从中国实际出发 ,构建有自身特色、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政党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对竞争性政党和法定执政党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法定执政党来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据党内民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创新权力监督制衡制度,建立各类程序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并存是转型期中国法治社会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体系,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互动之机制尚付阙如,存在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边界模糊、党内法规制定权限不清、规范冲突处理不协调等问题,导致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不畅,调整领域产生断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迫切要求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机制:厘清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权力边界,确立党的立法部门与国家立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构建党内法规向国家法律转化之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内部备案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8.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权力腐败的治理之道。从内在机理上看,党内民主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治理权力腐败的重任,主要是根植于民主与权力、民主与公开、民主与监督、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权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在党内层面的呈现。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的政治生态建构,应着力关注"实现党内民主理性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提升党的民主化"等关键变量。以发展党内民主治理权力腐败,必须在建构科学配置党内权力的分权格局、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健全权力监督制约体系等方面明晰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9.
法学视角下党内法规的不足及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法规在法学视角审视下存在体系结构散乱、内容不完整、程序性规定缺乏、约束力较弱和与国家法律之间衔接性不够等不足。党内法规建设实现法制化的根本办法是实行政党法治和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是党内无民主时期(17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30年代);第二时期是党内民主产生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政党开始出现代表制民主形式;第三时期是党内民主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直接民主形式开始出现;第四时期是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时期,扩展直接民主形式、推动党内各群体平权以提高政党代表性、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等成为政党发展民主的主要内容。推动西方政党发展民主的动力是多元的,包括新型政党的产生、党际竞争、国家法律管制及国家民主的发展。政党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呈现出渐进性、与国家民主发展的同步性以及共性中有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法治理念,即法律至上、党内民主、法律信仰、权力监督等理念和依法执政能力现状的调查,认为:要推进地方党委的依法执政,必须以“法律权威”、“民主法治”、“控权保民”等法治理念教育为重点,更新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理念,通过完善国家法律和党的章程以及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制度,提高地方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樊清华 《求实》2005,2(4):92-94
法治权力理论的本义,要求权力的产生、运行、终止,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做到权力的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统一。我国乡村法治权力建设,追求实质性民主较多,完善程序性民主不够。必须在六个具体措施上加强乡村法治权力的构建,以实现我国乡村法治权力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红凛 《探索》2007,(5):43-46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内涵与时代挑战,克服片面理解;必须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按照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来正确认识政党制度与制度功能,克服传统的统战视角的认识局限;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规范政党制度,实现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目标,也是加强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历史性、具体性,正确认识"政治意义上的法治"与"法律意义上的法治"的不同内涵,避免在政党制度问题上的"法律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高度契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关键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已成为党建的核心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共产党自身,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发展党内民主对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党合作中的政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长期围绕委员会制和首长负责制,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两种权力运行模式在规范权力民主运行的制度使命下内在的叠加、融合,演绎出具有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普遍规律的民主建设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属于政党层面,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是社会民主的前提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以党内民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思路选择和机制构建:增强党员民主意识,进一步肃清封建主义影响;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以切实促进社会民主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社会民主有序运作;完善和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确保社会民主建设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7.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与历史使命。党的性质与地位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坚持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和谐政党。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历来是我们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党内民主实现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前途命运.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面旗帜,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其目的就是保证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是强化管党治党、推进政党法治、健全“制度之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的正式确立,形成了以执规责任主体、执规责任类型、执规责任保障为基本要素的制度结构。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蕴含着“政治权力与政党责任相统一”“政党法治与良法善治相统一”“从严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统一”“问题导向与治理效果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为制度形塑提供了理论基础。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有效推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协同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党内法规建设实效化等实践进程,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的功能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要求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反腐败建设,法治反腐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最佳路径。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我国的反腐败体系是以政党反腐败为逻辑起点,因此反腐败的法制建设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我国应当在现有反腐败法制状况的基础上,协调好党内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加强反腐败立法,制定统一的反腐败法,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反腐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