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能治编枯就能起死人”古意《吕氏春秋》中记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古时候,鲁国有一个名叫公孙绰的人,他到处向人宣传说:"我能够让死人复活。"人们都很惊讶,问他有什么绝招。他振振有词地回答:"我会医术,本来能治偏瘫一类疾病,让多年瘫痪在床的人重新站起来行走...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人对腐败的痛恨,简直可谓恨之入骨了。你看,连康熙反腐败,也被当做“正大光明”来歌而颂之、向而往之了。(见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事情到此地步,不得不让人议一议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康熙的。既然如此,那么,王土之实,当然也就莫非王厍了(康熙那年月,中国还不兴工厂,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全国的税赋,都是康熙的。人臣的俸禄,子民的命粮,都是“皇恩浩荡”,是康熙养活这些人为自己服务的。由此前提,我们便可以推理了:第一,官吏贪污腐败,到底破费了谁的财产?损害了谁的利益?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3.
文姝 《中国保安》2004,(12):38-40
重庆人王嘉杨没想到他还能在电视剧里“露露脸”,出演一些小角色,甚至还做上了副导演。就在他春风得意地在荧屏上频频“亮相”时,有人从电视里认出他是一个特大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那么,王嘉杨是如何集资诈骗150万元巨款的呢?潜逃后又是如何当上演员的呢?人们又是怎样认出已经化名为“王影”的副导演王嘉杨的呢?2003年11月的一天,安徽省芜湖市的王晓葆正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铿锵玫瑰》。突然,他眼前一亮,剧中一位老工人的扮相非常眼熟。这位演员是谁呢?王晓葆思索片刻,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不是欠他80000元钱的王嘉杨吗!三年前王嘉杨跑了后…  相似文献   

4.
“……人们为什么对‘帝王戏’情有独钟呢?单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体验一下百姓无缘消受的皇室生活?……其实在人们的掌声、笑声、骂声、叹声中包含着许多对当今的褒贬,也隐藏着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人治情结’。”这是何家弘教授《法苑杂谈》里的一段话。笔者对“帝王戏”一直不屑一顾,但有一天偶然看了一段《康熙微服私访记》后,就上了瘾。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看了何教授的这一解读,茅塞顿开。看来自己脑子里仍有很深的“人治情结”。正是这篇文章吸引着笔者认真地读起这本书。   何教授可谓法律界的一个“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5.
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我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下午两点半召开《科技致富农牧业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议,现在已经二点十分了,雪大路滑,大家能按时赶来吗?尤其是他。正当我暗自诅咒这鬼天气时,一个身材高大、步履稳健的老人第一个来到会场。我感动,又有些过意不去,忙说:“我还担心您来不了,这么大雪。”他说“我答应一定要来的,怎么能不来呢?”他就是全国知名蔬菜专家年近八旬的林维申教授。为了丰富军民的菜篮子,几十年来他不停地奔波在边防哨所、农村牧区,即使退休也没清闲地在家安度晚年。国内、国外、区内、区外,到处都留…  相似文献   

6.
黑气球也能飞上天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他们就跑过去,一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玩着。这时在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黑人小孩,他很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嬉戏,却不敢走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他很自卑。等白人小孩跑散以后,他才怯生生地来到货车旁,恳求地问那位老人能不能卖给他一个气球。卖气球的老人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说,他要一个黑色的。老人很惊讶地看了看小孩,递给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那个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废都》的对话□张卫民,周斯伍《废都》一炮走红,毁誉参半迄今正版伪版发行百万册文学价值所使?性爱描写所使?周斯伍:《废都》的走俏是文学界近几年罕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文学失去了所谓的轰动效应后,一本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可以说到了街谈巷议的地步,实在出入意料。好多平时不读小说的朋友也谈开了《废都》。张卫民:我觉得这不算新鲜,过去几年王朔不也走红了吗?再说《废都》的广告做得不错,小说未出之前,有关稿酬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一本价值100万元的小说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后来媒介一再声称这是误传,但人们的阅读期望已经被“吊”起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后一部小说想要获得成功,没有新闻媒介的参与和支持,恐怕不太可能。周:但贾平凹不同于王朔,在人们印象中,王朔的作品是介于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之间的,连他自己都声称“一点正经都没有”,他的小说符合市民趣味。而贾平凹历来被当作严肃文学的一员重将,他有多年的文学声望,况且他一直是强调“文以载道”的,当然他的“道”不是现实政治。具体说,他的“道”与天地、士地、石头之类的有关,我想我能理解他讲的那些东西,极富韵味,山川水土都和“道”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9.
他是我老爸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小易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来回揉着左右眼,心里正在犯嘀咕的时候,就看见路边的大树下有位老人,身体正倚着树干软软地向下溜。他喊了一声不好,就撇开车子救老人。此时,老人已经瘫坐在地,背靠大树,花白的头颅无力地歪向一边,双目紧闭,面部抽搐,两手哆嗦,小易一看这样,就知道老人和他死去的父亲一样患有心脏病,便心急火燎地在他身上的衣兜内翻开来。一般的心脏病患者,都在身上的某个衣兜内装着俗称“炸弹”的抢救药。毛手毛脚的越是心急,小易越是找不到药。他的身后,很快就围上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就在小易弯腰…  相似文献   

10.
香港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窦文涛近来真忙,忙得连“家”都回不了,在由他主演的搞笑连续剧《老窦一家亲》里,最近一集主角竟没露面,只让人给“家”搬回一台电脑,让一家人玩了半天。他给“家”里来了个电话,说忙着为《法轮功大起底》的光盘发行在各地“签名”呢。还真是,这部尤碟制作一经问世,就成了全国声讨法轮功的又一颗响弹,还是重量级的。法轮功起初似乎只是一种气功,可它逐渐被神化,升级为法轮大法后就成了邪教,在法轮功这座“神坛”轰然倒塌之后,人们都想地开疑云,看个究竟。疑问一:为什么不有话好好说?今年4月25日,…  相似文献   

11.
耿晓星 《人民公安》2007,(21):60-60
那是在我17岁时发生的事情。一个涨大水的夏天,据说是我们那里50年难遇的大洪水。午后,我坐在院子里正捧着一本卢梭的《爱弥儿》看得入神,邻居伙伴小川约我一起去北河堤看水,我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就被他拉了出去。  相似文献   

12.
记不清和那位卖报老人是怎样认识的了,他说见到老人骨瘦如柴的样子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只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帮老人一把。“一份报纸。”他一向都是干脆地撂下2元钱转身便走了,虽然他也听到了老人“找你钱”的声音。一天、两天……转眼间半年过去了,他仍用2元买一份报纸,虽然工作忙时他也顾不上看一眼,但买报的习惯他却从未间断,而且风雨无阻。尽管他知道这样1元5角的利润也不会使老人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改变。老人“生意”好的时候“缺货”自然是难免的,但不管怎样老人总会保留一份,沐浴着小城的夕阳等那位不知名的保安到来。可是,有一…  相似文献   

13.
《康熙王朝》炒热荧屏,连同众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影视传媒的活跃,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不管嘉靖皇帝也好,慈禧太后也罢,指点戏说,都有利于人们回顾已往、展望未来。大革文化之命,“敢有歌吟动地哀”的无声年代,毕竟已经过去了。 不过,从历史人物考察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可以贯串时空,来个多方位观察。 康熙是清朝第二代君主。这位圣祖玄烨(1654──1722),不到 7岁就龙廷登基,由父亲世祖福临遗命的鳌拜等4位大臣辅政。1669年康熙懂事了,下令逮捕专横的鳌拜后才独断专行。先后内平叛乱、外睦…  相似文献   

14.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4X):35-37
在两会期间采访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李春林竟会出奇地顺利,让我有些意外。从我手中接过最近一期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他说:“这期我还没看。“”您期期都看吗?”“差不多吧,从197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5.
提起央视二套的《天天饮食》栏目,观众朋友都不陌生,这个每天都要和大家见面,为大家提供美食服务的栏目让很多人爱上了厨房。其掌勺人就是汪洋。 早些时候,汪洋说过相声,曾亲受马三立老人科班,后拜恩师于世猷先生,在天津地盘上是个有名的曲艺演员。他1993年独闯北京,演过电视剧《马三立》、《康熙微服私访》,自己撰稿主持电视栏目:辽宁卫视《幸运50分》、河北卫视《真语人生》、北京台和上海台同播的《梦想成真》、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中的茶博士等。了解深一点的朋友还知道他曾拉过板车、开过饭店、办过公司……如今的汪洋,转了一遭后,他说想透了,他想实实在在地做点儿事情,做点儿让老百姓更解渴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人权》2008,(2):18-21
1929年11月17日,江苏省旬容县的一个深宅大院里,一个女孩呱呱坠地,父亲选取《康熙字典》里的“昌言能拜,祯祥自来”为其命名“昌祯”。身为七个子女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巫昌祯从小就开朗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1948年9月,巫昌祯跟随长兄北上到北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法科大学——朝阳大学。  相似文献   

17.
方娟 《公民导刊》2004,(10):46-47
在重庆巴县中学的校园内,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其他老人不同,他不爱打麻将,不爱聊天拉家常,对于他,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坐在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搞创作。如今,82岁的陈永坚已经在地方刊物上发表过十多篇文章,2001年还结集出版了自述性散文《杏坛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陈永坚感慨万千:“26岁登上讲台,76岁告别课  相似文献   

18.
傅衍鲲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瘦瘦的身材,微驼的后背,斑白的头发,他的习惯动作是手里紧紧捏着一顶灰色的礼帽。他说一口标准的山东腔,语速缓慢,声音轻柔,每隔两三句,都要加上一个“我和你讲啊”。一本2007年1月刚刚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编者注:“十年”为概数),让人们开始关注他。  相似文献   

19.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20.
正字典、辞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常常是与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博学鸿儒"的钱锺书手里,字典却成为知识和趣闻的象征。据《钱锺书传》介绍,钱锺书有读字典的习惯,而且自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逐条逐条地读过,并时常读得开怀大笑。在一次车船劳顿中,同行的人都苦不堪言,唯有钱锺书怡然自得,手不释卷。同行的友人走近一看,原来他捧着一本英文字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