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使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成为必然,虽然控辩审三方的庭审结构得到了完善,但也给公诉人的工作增加了巨大压力。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各地检察机关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的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机制,实践中形成了专职公诉人出庭模式、办案组集中出庭公诉模式和承办人出庭公诉模式三种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了不同机制的优缺点,为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简易程序出庭公诉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诉人是行使公诉权的主体,公诉人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是行使公诉权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对公诉人理论水平、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综合检验和考验。出庭公诉的成败,不仅是某一案件的成败和该公诉人的问题,它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和整体形象。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肩负着如此繁重的艰巨任务,就要求我们公诉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掌握精良的法律专业知识,是公诉人办理案件的基础,是保证办案质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公诉人出庭答辩是搞好出庭支持公诉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公诉人在职务犯罪案件的开庭答辩工作方面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很理想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对职务犯罪案件出庭答辩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强和提高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公诉工作。  相似文献   

4.
重上公诉席     
庭审方式的改变,公诉人体会最深,尤其是我这个从事多年检察工作,但又多年没有出庭公诉的“老检察”,在新法实施以后,重新走上公诉席,更是感触良多。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按照新庭审方式出庭公诉第一起案件的情景。那是1997年3月25日,我接到了人民法院审判张某某受贿、贪污一案的出庭通知书,心里特别激动,年过半百的我,多年没有出庭支持公诉了,又要重新走上曾经十分熟悉的公诉席,内心自然特别高兴和自豪,但又有几分紧张和担心。法庭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公诉人站在公诉席上,进行唇枪舌剑的较量,这场面虽然已多次领教过,但…  相似文献   

5.
公诉阶段作为公诉人在审查公安机关调取的证据时要全面、细致,以利于在出庭公诉时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对我市区、县法院去年审理的重审刑事案件进行了调查。在我们调查的30个案件中,有16件开庭审理时公诉人没有出庭支持公诉。通过调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审判人员和检察人员认为发回重审案件不同于第一审刑事案件,原审时公诉人已经出庭支持公诉了,重审时就可以不出庭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 重审刑事案件公诉人不出庭,不符合法律规定。我国刑率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除罪行较轻经人民法院同意的以外,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根  相似文献   

7.
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指控犯罪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切实提高出庭公诉水平,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顺应司法发展趋势、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现实需要。2000年以来,为了推动公诉工作的发展,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检察院把检察长出庭公诉作为检察机关淡化行政色彩、增强司法属性的重大举措,要求检察长带头办案并亲自出庭公诉。3年来,两级院检察长直接办理和出庭公诉350余案,不仅震慑了刑事犯罪,展示了公诉人的风采,树立了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而且极大地激励了公诉队伍,增强了公诉人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庭前预测是检察人员在出庭支持公诉之前,对被告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辩护意见,预先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的活动。它是出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公诉人员出庭胜诉的重要保证。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以来,我们先后13次派人出庭支持公诉,由于认真做好出庭前的预测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准备,使公诉人在法庭上始终掌握了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类似英美法系控辩式的庭审模式,增强了庭审的对抗性,从而对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庭审方式的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以庭审公诉为中心,加大出庭公诉力度,因为出庭公诉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庭审效果、判决结果,关系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目的能否实现。本文试就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通过讯问被告人、举证质证和答辩,与辩方进行对抗的问题做一点探讨。一、讯问有方《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  相似文献   

10.
被告人当庭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翻供是公诉人出庭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确保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是公诉人出庭公诉面临的较大挑战,也是公诉工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审查起诉时发现疑点要启动审查程序。庭前审查证据的重  相似文献   

11.
戴正婷 《法制与社会》2011,(36):250-251
证人基本不出庭是当前法庭审理的常态,此次草案对证人出庭制度改革将减少证人出庭作证的障碍,而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起诉案件数量较多,公诉人又缺乏当庭询问证人的经验,对未来证人出庭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思考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对蓑,同时切实提高公诉队伍自身综合素质,以积极应对未来证人出庭制度改革对公诉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副检察长以什么身份出庭支持公诉?编辑同志:在司法实践中,对副检察长以什么身份出庭支持公诉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检察员身份出庭。理由是: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员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玲 《青海检察》2009,(4):48-49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是代表国家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在法庭上通过调查、质证、法庭辩论、指控犯罪,揭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因此,加强公诉能力建设,提高在新形势下运用法律和刑事政策制服犯罪能力,尤其是提高公诉队伍的法律理论水平,加强法庭辩论能力及论战技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职业公诉人,是指在检察机关中,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固定、专门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并出庭公诉的职业化的检察官。职业公诉人以公诉为其职业,与普通检察官和一般公诉干警不同,具有长期性、固定性和专门性特点。它是公诉部门对一些出庭经验丰富、业务理论知识扎实、控辩能力强,有一定资历、声望和影响的主诉检察官的一种特别确认。  相似文献   

15.
董坤 《法律科学》2013,31(3):153-162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这对于构建合理的庭审结构、实现公诉职能的全面履行、遏制公诉权滥用以及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外国检察官的出庭经验,吸收本土不同地区的试点探索成果,构建繁简不同的简易案件公诉人出庭程序,同时衔接配套的简易程序庭审模式、倡导简案专办,充分利用庭前整理程序,并辅之以人财物的支持和出庭技能培训,检察机关必将能够践行本次新刑诉法之立法目的,推动公诉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实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审查起诉部门最富挑战性的工作。随着刑诉法的修订实施,改变了庭审模式,公诉人成了庭审中的主角,出庭公诉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整个审查起诉工作开展的好坏。我院自1998年元月以来,共受理审查起诉的各类刑事案件210件,起诉201件,出庭公诉近200次,起诉案件法院均做了有罪判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这是我院积极适应新的庭审方式,努力探索出庭公诉工作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陈永全  陈林 《中国检察官》2003,(4):26-26,47
一、职业公诉人概念界定 所谓职业公诉人,是指在检察机关中,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长期、固定、专门代表国家对刑事犯罪提起并出庭公诉的职业化的检察官。职业公诉人以公诉为其职业,与普通检察官和一般公诉干警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性。长期性是职业公诉人的时间特征,也是其职业性的表现。2.固定性。公诉人履行职  相似文献   

18.
公诉人简介:李莹、闫国志,抚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姜楠、王媛、陈颖,抚顺市基层检察院检察员。公诉人出席法庭的特点是:举止规范、配合默契、机智沉稳、答辩有力,体现出了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出庭支持公诉活动的流畅感。  相似文献   

19.
被告人零口供是指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公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均作无罪供述,拒不认罪。由于这类公诉案件缺少了“被告人供述”这一直接证据。加之上述所属的特点,使得此类案件在出庭公诉、指控犯罪环节上存在极太难度。它不仅要求公诉人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公诉人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它更要求公诉人在提前介入、庭前准备、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以及庭上答辨等诸多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到成竹在胸,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20.
支持公诉是指公诉人出席法庭,代表检察机关指控犯罪,要求法庭判决被告人有罪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长期以来,支持公诉这一提法被司法机关及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成为约定俗成的法律用语,刑诉法也将其固定下来。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妥当,应予修改。首先,公诉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公诉职能又是通过公诉人的出庭控诉活动实现的。也就是说,公诉人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公诉人与公诉机关融为一体,不存在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因此,支持公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