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国外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敌对势力肆意攻击、丑化、歪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致使"中国威胁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颇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热"的兴起,"汉语热"在全世界持续升温,由全球学汉语热的现象,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掌握汉语已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谋求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进一步加强各国学者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1949年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参与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在日益扩大,国际影响力日增,海外利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同时,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海外利益面临的激烈竞争,使中国传统上以政府为主的海外利益保护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海外利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准确认识"海外利益"的内涵,在坚持中国特色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并在保护手段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实现"海外利益"的有力保护,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和平理论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热爱中国文化,竭力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已经不是新闻.他对中国考古与文物十分痴迷,其鉴赏水平足以与中国顶级的文物考古专家相媲美,这也是业内人士的评价.另外,希拉克至今仍与陕西的一些文物专家保持着联系虽鲜为人知,但他称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则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概念,并在<共产党宣言>中作了进一步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点出发,可以正确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一现代化进程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遏到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的特殊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冷静分析,可以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说"统"解"独"     
有关统一和分裂的政治心理沉积在相应的汉字中。中国历史上追求一统的政治心理十分强烈,千年积淀下来,构成中国政治文化的地质层,有关统一和分裂的政治心理也沉积在相应的汉字中。在事涉历史分合的汉字中,"统"和"独"最具代表性。我们先来看"统"字。统,原指线或丝的头绪,引伸为本原,起源,继而有连结、指导、准则、主管、率领、治理等义。从汉字文化层面讲,统的"头绪"本义实际上来自统的声符"充"(汉字研究表明,声符是别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对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也提上日程,早已明确了的中国道路和前途问题不时被某些人提出来,引起一番议论.是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有别的前途选择?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议题.近来有人热衷于推荐两种模式的选择:其一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的理念走"全盘西化"之路;其二是把"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确定为中国发展的惟一前途.  相似文献   

10.
"润物细无声"的基督教传播 许多到西方求学的学子,大都有过去教堂的经历.有的是被当地的基督徒热情引领而去的,有的则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自行前往的.作为长期受过无神论教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并非易事,好多人去教堂,也主要是出于了解西方文化的初衷,想对基督教有些感性认识.真正最终成为基督徒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不但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队伍中来.那些工薪阶层放弃星期五晚上的卡拉OK聚会来学中文,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薛丽 《当代世界》2021,(4):74-79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地缘扩张论""重塑国际秩序论"等负面论调不断涌现,使"一带一路"建设遭遇话语困境.这些话语表现出二元对立、利益驱动、身份焦虑等主要特征,充分反映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凸显"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应积极协调沿线各国共同破解话语困境,着力打造话语共同体;重点探究负面话语标签背后的政治因素和文化逻辑,分门别类地加以精准应对;强化"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中巴两国政府重视支持"论坛"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全天候"的传统友谊.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从更广泛的渠道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各方面友好合作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为双方所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文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美国人运用这种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文化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硬权力"的膨胀是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代表"为立党之本的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初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先进阶级这三大先进力量发展的结果.在党创建过程中发生的三次论争是早期共产主义者从理论上论证为什么要创建"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党的"一大"和"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体现了我们党"三个代表"的长远性与阶段性、先进性与层次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初步确立"三个代表"这一立党之本、完成党的创建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威胁"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一直以怀疑和焦虑的心情看待中国的崛起.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军事现代化和能源需求的猛增使许多美国人开始谈论"中国威胁".西方政策制定者、战略思想家、学者和批评家拒斥"和平崛起"的概念,开始探讨"遏制"中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方冶 《当代世界》2021,(11):28-33
作为1992年地球峰会"里约三公约"之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长期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是,从实际行动和效果来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确立的"爱知目标"基本未能实现.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昆明召开,如何通过"转型变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论"实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转型变革"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成败得失证明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昭示"三个代表"是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逻辑严整、内涵丰富、意蕴丰厚.其逻辑起点是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其核心要义包括:以"前提性阐释"为首要,着力阐明"两创"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以"创造性转化"为依托,着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以"创新性发展"为关键,着力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其实践机理体现在科学处理"五大关系",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守正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两创"更加合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