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州市     
《创造》2012,(9):16
楚雄"超级稻"亩产近千公斤9月10日,云南省楚雄州超级稻"楚粳28号"百亩方现场测产在本州大姚县龙街乡五福村举行,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场监测测定,超级稻"楚粳28号"百亩方现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956.9公斤。据介绍,"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水稻育  相似文献   

2.
这些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让宁波市鄞州区洞桥南瑞粮机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乐开了花。"扶持政策好,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社长许跃进说。2011年9月下旬,就袁隆平百亩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不久,浙江农业吉尼斯活动传来喜讯,浙江省"甬优12号"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创出了912.7公斤的高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以来,鄞州区连续5年创造全省粮食高产纪录,去年由该区农民许跃进种植的百亩方水稻平均亩产达到963.65公斤,创全国水稻百亩方平均亩产最高纪录,同时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1014.3公斤,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近年来,该区把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察广西超级稻种植情况。在灌阳县,袁隆平得知超级稻亩产超过800公斤时,连叹"了不得",并欣然挥笔题词:灌阳,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  相似文献   

5.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4,(23):28-29
正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对于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0月28日,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的"超级稻+再生稻"千亩示范基地一片热闹,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测产验收后当场宣布,再生稻亩产最高483.3483.3公斤,广西再生稻亩产再创新高。灌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4年  相似文献   

6.
姚钦华 《政协天地》2011,(11):28-29
2011年9月19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取得重要成果,百亩试验田亩产达926.6公斤。振奋消息的背后是科学精神,当科学家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百姓,投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投向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诉求,获得的将是不息的科学生命,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止的奋斗追求。  相似文献   

7.
"种粮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政策优措施实种粮有奔头",这是绍兴县陶堰镇种粮大户金银燕的切身体会。2009年初,金银燕从事粮食规模经营,成为种粮大户队伍的"新兵",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利好下,土地承包规模连年大幅增加,从2009年的260亩扩大到2012年的3100亩。2012年粮食复种面积5600亩,粮食总产量2831吨,平均亩产达505.5公斤,投售商品粮约2800吨,种粮净收入达170万元。得益于"政策、资  相似文献   

8.
微头条     
《小康》2021,(29)
正#重大突破!我国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人民日报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从头合成,相关成果近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亩产1123.87公斤!袁隆平倡导的贵州水稻基地刷新纪录#@环球时报眼下正是秋粮丰收的季节,贵州的粮食生产也再传喜讯。日前,经过测产,贵州省兴义市水稻超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达1123.87公斤,创造了全省水稻高产新纪录,迈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
大湾区快报     
《小康》2021,(17)
正广州首次全球选聘百名国企高管"2021年5月25日起,广州首次面向全球公开选聘百余名国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据广州市国资委最新消息,此次国资系统公开选聘的高管职位多达130个,职位多、层次高、力度大均创下新纪录,其中部分职位年薪超百万元,个别特别紧缺的金融高管职位甚至年薪超300万元。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广州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辛业芸 《时事报告》2012,(11):73-76
超级稻,这样一个超级吸引人的名称,承载着全世界水稻育种专家们的光荣与梦想。在超级稻诞生前,我国水稻发展史上,单产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主要通过降低株高,使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第二次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杂种优势利用,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400公斤以上,高产地区突破5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均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育种方式、种植结构、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模式。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继日本之后,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开展超高产育种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确定的目标是比现有高产品种增产20%,或者绝对生产潜力达到13~15吨/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水稻所提出了新株型育种理论,并利用包括我国沈农366在内的粳稻种质资源作为骨干亲本,选育出新品系。1994年,通过小面积试种,该品种获得了超高产。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称“可以解决国际粮食安全”,并将这一神奇的品种称为“超级稻”。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试验田收割以后,第5号田0.897亩产稻谷1172.5公斤,合每亩1307公斤,按通行的"七五折"计算,每亩净产量为980.4公斤。对此,袁隆平"考虑到今年实验环境较好",主动说服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  相似文献   

12.
黄波 《同舟共进》2008,(3):65-65
放卫星,稍稍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是不陌生的。上世纪的"大跃进"狂潮中,诸如水稻亩产10万斤、红薯亩产100多万斤等丰收卫星  相似文献   

13.
微头条     
《小康》2016,(25)
正#海水也能种粮食?袁隆平计划3年内海水稻亩产超200kg#@凤凰卫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找到一个新目标:用海水种水稻。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日前成立,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将牵头整合国内外专家人才,计划在3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网友转发量评论:6835206)#红会"收支"拟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头条新闻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出,红会财产收入和使用情况,不仅要接受民政部门监督,也要接受审计部门监督。(网友转发评论量:462834)  相似文献   

14.
数读天下     
《小康》2017,(31)
正17.2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0月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该稻种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新高纪录。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7月15日至20日,天津京剧院以超强阵容、名家组合百人规模,携原创作品《妈祖》以及多台经典传统剧目赴台演出,创下两个历史新纪录:一是迄今人数最多的访台大陆京剧团组,超过1993年中国京剧院第一次组团访台时的97人;二是涵盖京津沪等地14位国家级演员,风格囊括京剧梅尚程裘众派特色。  相似文献   

16.
刘庄道路的思考赵志敏河南刘庄早在50年代就因创下亩产皮棉超百斤的记录而闻名全国。几十年来,刘庄坚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办事,不管风吹浪打,不断前进,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刘庄解放前是个远近有名的穷村,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制度不合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正>甬政办发[2014]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3]8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空间换地"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浙政发[201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4]20号)等文件精神,为全面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我市空间换地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8.
正"‘钦紫一号’平均亩产400公斤!"7月2日,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南间村种植大户马继枝喜上眉梢。今年早春,他经营的继枝家庭农场种植"钦紫一号"优质稻谷67亩,按照干稻谷的市场价格6元每公斤计算,扣除各项成本,每亩利润达2000多元,一年双季年收益20多万元。说起种植优质水稻,马继枝感慨良深。2014年2月,  相似文献   

19.
人物     
袁隆平要将“小站稻”亩产提高200公斤 新近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表示,在今后3到5年内,将中国著名的“小站稻”亩产提高200公斤,达到亩产700公斤。袁隆平认为,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气候非常适合粳稻的生长。但近几年,由于产量低以及缺水等原因所致,闻名中外的天津“小站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粳稻种植面积只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与中国名稻的声誉不相匹配。袁隆平表示,他将利用杂交水稻研究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将“小站稻”的亩产从现在的5O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增产40%。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2日—8月17日,受今年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上海在短短27天内,史无前例地连续遭受4次台风的袭击,其中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第12号台风"云雀"和第18号台风"温比亚"相继直接登陆上海,在登陆次数、频率方面,都创下了上海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新纪录,给上海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了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