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湖北省委、中共武汉市委共同主办的“从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纪念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召开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市举行。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60多篇,有103篇论文人选,其中涉及中共五大的有49篇、涉及“八七”会议的有46篇、涉及五大和“八七”会议关系的有8篇。参加会议的共有70多家单位、180余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术界认为"八七"会议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起始点".本文将时间向前推了三个月,认为党的五大是革命转变的"起始点".理由是:中共五大正确的分析了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初步总结了党内右倾错误的教训,初步认识到工农武装的重要性,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土地革命的纲领."八七"会议把五大形成的共识和原则进一步发展为具体的方针和政策;五大后党对掌握武装的实践工作,对于"八七"会议政策的制定及秋收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10):17-18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由谁来作,是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决定的。政治报告通常是由时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来作,有时是中央政治局决议由党内职务高、威望高的人来作。六大的政治报告是瞿秋白作的。1927年5月瞿秋自在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6月增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瞿秋白主持,会议纠正和结束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对中央的领导,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主席。1927年11月后犯了  相似文献   

4.
八七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它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给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毛泽东是八七会议的参加者,虽然那时他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与这次会议的关系却十分密切。笔者拟就毛泽东与八七会议的关系略作...  相似文献   

5.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大”闭幕两个多月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因此以往的党史论著普遍对这次会议评价不高,多认为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召开的党代会,未能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本文拟探寻中共“五大”没能提出人们所期望的挽救革命的具体措施的历史原因,并试析会议为何难以承担挽救革命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庾新顺 《传承》2013,(7):28-28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讨论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严重局势,提出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土地问题决议案》等,但未能在党的危急关头指明中国革命方向。随后党的八七会议承担起了这个历史使命。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五大”正式代表82名,还有工农青妇团体代表、共产国际代表、中国国民党代表列席,代表57967名党员。参加党的“五大”广西籍代表有两名,分别是正式代表黄锦辉和列席代表粟丰。这两名代表都是广西临桂县人,是大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者。  相似文献   

7.
对很多人而青,彭述之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前,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而在中共四大上,彭述之成为一颗“政治新星”,不仅当选中央执委(即中央委员),而且与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自一道当选中央局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常委).成为仅次于陈独秀的“二把手”。  相似文献   

8.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胡立教偕其他几位上海代表团代表,来到了中南海陈云家中。 胡立教“红小鬼”出身,走过长征路,搞过对空侦察,在财政、金融系统担任过重要职务。两位“经济高手”——陈云与胡立教一番妙谈,引出“鸟笼经济“这一重要命题,在当时影响重大。 胡立教历任中共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06年7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1月14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补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吉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省长王儒林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1月23日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孙政才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儒林当选为省人民政府省长。1月22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补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曹春荣 《现代领导》2014,(12):42-43
瞿秋白与张国焘在六大的激烈争论.给共产国际的“指导机关工人化”提供了新的口实 1927年四五月间.瞿秋白在中共五大上再次当选中央委员,并进入政治局任常委。8月7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指导下,瞿秋自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并代表临时中央常委会作《关于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作为中共主要负责人,在“八七”会议召开前后,对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保存党的组织:将遭遇内外夹击的中共党组织从公开、半公开状态转入秘密状态,为此,确立严格的地下组织系统和工作关系,建立全国地下组织交通网,确立严格的地下工作纪律原则;二是整顿党的组织:拯救党组织的崩坏状态,抛弃国民党的旗帜,以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和思想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再造”,使中国共产党布尔塞维克化、无产阶级化;三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纪律性,重视党内民主,倡导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党风,在全党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对统一全党认识和步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七"会议是中共中央在紧要的历史关头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大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的严峻情况下,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也有明显的缺失:一是对陈独秀的处理和批判不当,开启了惩办主义的先例;二是为其后的"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求索》1987,(2)
李大钊与邓中夏谁是中共第二届中央委员?史学界历来有分岐,莫衷一是,但认为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由委员五人组成,却很一致。方央通过考证认为,邓中夏是第二届中央委员,而李大钊不是。依据是: 1923年8月18日,陈独秀在《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代表会议的报告》中,在“对个别中央委员提出批评意见”时,首先批评了陈独秀、张国焘的错误,接着又说“邓同志在唐山和矿工罢工时犯了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邓小平结识,最初是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会后,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邓小平也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四年以后,二人重逢在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5.
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七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主义”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是确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Z1)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八年时间里,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更换五人: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左”倾思潮又开始抬头。当时党中央执行的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方针,批评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是所谓“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与保守观念”,是“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等,致使中国革命遭到极大挫折。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向忠发当选为总书记(三年后被捕叛变)。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近,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补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河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胡春华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补选中央纪委委员、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1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补选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辽宁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求发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1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近,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补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山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君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省人大  相似文献   

20.
也谈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与单淮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七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指示和国际代表参与下召开的.八七会议有功绩亦有遗憾,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三次左倾错误于此已见滥觞.要客观准确评价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既没有"第一次实现‘主义'与道路‘本土化'的创新与结合",更不是"确立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初始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