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青团》2024,(5):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加强青创服务站和农业高等院校(系)的合作联系,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的一天,当笔者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职工宋义启夫妇的小院时,他正忙着为新育的大棚菜苗浇水,他们笑着说:"今年这8分地的大棚仅育苗就可挣到1500元左右。"该团大力提倡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农户在管理好大田作物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家小院的小天地里作起了致富的文章。该团经过危房改造后的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3.
岳红艳  曹宇红 《党建》2013,(5):48-48
河北省曲周县在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中,借势建立数家"理论会馆",在全县唱响"惠民好声音",切实将党的声音送到了基层一线、植入群众心间。理论会馆之一:专家宣讲。近年来,曲周县联手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在全县20多个村设立了"科技小院"。  相似文献   

4.
回信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5.
李长生 《奋斗》2023,(10):12-14
<正>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回信中,寄语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妈妈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收养了3个不同民族的残疾弃婴。当她的故事在五师传开后,一群公安民警走进了她的家庭,他们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家人,却用真情和爱演绎着一个大家庭的温暖。阳光洒在维吾尔族妈妈的小院里5月12日中午,博乐垦区公安局刑侦大队长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开鲁县麦新镇永丰村宋丽娟的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菜畦、整齐的猪舍和整洁的农家小院,这一切虽然朴实无华,但处处透着温馨和谐。宋丽娟,一个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身材,浑身透着一股精明干练劲的普通农家妇女,用无私的爱、无限的真情默默地为这个"复合式"大家庭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8.
爱,一生相守     
初夏的一天上午,翠绿的葡萄叶闪着幸福的眼睛,两只鹅在悠闲地引吭高歌,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妈正端着一盆水,细心地为一汉族老汉洗脚。这是农三师四十九团七连一农家小院,老大妈名叫买尼木汗,今年69岁,汉族老汉是他的丈夫贾学起,今年已经85岁,两个不同民族的人演绎了幸福的人生,他们已经相守走过了48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正>时下,在农十师一八二团,由"智能型"职工发起创办的"农家科技沙龙小院"在各连队悄然兴起。他们预测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传播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51.9岁-43.3岁=8.6岁。这不是一道普通的算术题,它所显示的是:经过竞争上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任正处级领导的平均年龄下降了8.6岁。不仅如此,他们中10人有研究生学历,8人来自高速或地市基层一线交警支队。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12):117-118
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位独眼独臂的老人正在给身边的一群孩子讲抗日故事。一旁还有几个孩子在练毛笔字、画画、写黑板报……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这就是77岁的残疾老人李运生和他的家庭辅导站。  相似文献   

12.
8亩地。他的"陆家小院"只有8亩地。可他用这8亩地成功给市场"号脉",依靠科学种植"一红三黑"有机绿色农作物,创造了亩效益超过万元,每年收入10万元的不败"神话"。勤劳加科学种田,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兵团劳动模范。许多年前,陆立平的小院里到处是水坑、盐碱和荒草。望着大片坑坑洼洼的荒滩地,他沉思着: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加大向土地投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郊那座戒备森严的什仿小院,里面关押的到底是谁 1969年的初春,寒风刺骨,卷着沙砾的狂啸,像要把路旁的大树推倒,整日都发着单调而又凶猛的呼喊。这一切,更使位于北京西郊海军司令部与空军司令部中间的那座小院孤独而森严。那座俄式别墅小院,看上去并不起眼。整个小院的四周是3米多高的砖砌围墙,墙上又架着1米高的电网。 对于刚从江苏入伍来到首都警卫一师九连执行监护任务的新战士茅飞来说,这里的一切显得陌生而又好奇。凭直觉,后院里关押着的,绝不是一般人! 是的,这座高墙围绕的什仿院,白天黑夜大门紧闭。黑漆大门的中间有个碗大的小方洞,用一块小板子闸着。若有人来,按响电铃后,门卫抽开闸板,问清来由后才可进入小院。 进了大门,就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共驻扎着两个排和一个灶事班。部队住在前院的别墅里,后院住着11位被监护的“黑帮”。他们一人一间小房,  相似文献   

14.
<正>西城区牛街街道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24户居民大都是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退休职工,他们对邮票有着深厚的情怀。2022年,牛街街道党工委利用这一特点,在15号院里建了一面“邮票史上的党史”宣传墙,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小院基础设施改造,让小院变身“红色宣传阵地”。“你看,这枚邮票是我收藏的……”家住牛街街道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刘大妈一有空闲,就爱到邮票宣传墙前和邻居们聊天,老街坊们一边欣赏着一枚枚邮票,一边谈论着社区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动乱年月中的独门小院 曾家小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一座独门独户的破旧院子,可在文革风暴骤起之时,不少人却把它视为“黑窝子”,两扇铜门环的黑漆大门一关,谁知道里面又在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在红卫兵“破四旧”中,西安城里这座曾公馆的神秘面纱已被多次揭开,红卫兵翻箱倒柜地搜查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却一无所获,唯有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委任书,使他们望而却步了。院子的主人原是曾震武,  相似文献   

16.
瓜田 《前线》2012,(6):53-53
记者“走转改”真采访了不少精彩的人和事,高淑珍的“爱心小院”便是其中一个。 高淑珍乃一普通农妇,她用大爱之心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抚养、教育着39个残疾儿童,事迹可歌可泣。记者的报道在电视上播出以后,民众对“爱心小院”风起云涌般地关爱,也颇感人。但瓜田眼前总晃动着高淑珍的小外孙子在吃饭的患儿中间走动的身影,这小家伙担心患儿把菜吃光了,自己吃饭时什么都没有了。这个细节太揪心。  相似文献   

17.
一1 96 9年的初春 ,北京西郊 ,春寒料峭 ,刺骨的寒风卷着沙砾 ,摇撼着路旁的大树。这一切 ,使得位于海军司令部与空军司令部中间的那座俄式别墅小院 ,更显阴森、孤寂。这座小院看上去虽不起眼 ,但在它的四周却有 3米多高的砖砌围墙 ,墙上还架着一米多高的电网。而那院墙内的树木已长到十几米高 ,把院内占地约70 0 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和后小院平房遮盖得严严实实。对于刚从江苏入伍来到首都警卫第 1师第9连执行监护任务的新战士茅飞来说 ,凭着感觉 ,他猜想小院里关押着的绝非等闲之辈。是的 ,这座高墙围绕的小院 ,白天黑夜大门紧闭。黑漆大门…  相似文献   

18.
许然 《廉政瞭望》2024,(7):18-20
<正>清明节前,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的天兴桥村内,松哥带着村民在他经营的小院里忙着准备节假日所需的食材。小院的特色菜“充国蒸笼宴”让游客垂涎三尺。几年前,这里跟大多经济欠发达乡村一样,鲜有年轻人扎根,改变源于当地的一名年轻人杨兴。返乡创业的杨兴和团队一起打造“天兴桥·治愈小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松哥便是其团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1月19日,十师的屯南矿区,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永久补胎修理部的梁新亮、李爱英夫妇来说,这一天却是厄运突降的日子,他们的人生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一天,离春节到来只剩下十来天了。梁新亮、李爱英两口子这几天本计划着不补胎了,准备准备年货,辛苦一年了,也该休息了。早上7点多钟,天还未亮,大门就被急促地敲响了。梁新亮猜想可能又有司机要补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群从土地里谋生计的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到规模化的职业生产;从“靠山吃山、看天吃饭”,到用科技创造出“天时地利”……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身份烙印。他们离小康还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