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呼唤——杨尔特诉礼泉县教育局、教育工会追索募捐款一案的前前后后这是一起全国首例因募捐款纠纷而引起的诉讼案,它的结果或许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将促使中国募捐立法的产生,因而它的意义已远远地超出了这起募捐款纠纷案本身。请看——横祸突来礼泉县石潭乡杨家...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益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利,对我国环境利益的保护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公益诉权的行使存在着争诉、滥诉和不愿诉的冲突,诉权冲突给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建构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解决环境公益诉权冲突的目标,应建立诉权主体的序位选择机制,重塑诉权主体秉承社会责任和利他精神的心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期不断推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2,(11):39-40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要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诉讼。“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从字义上讲,“诉”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的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即争辩曲直为讼。因诉讼一词的含义就俗称打官司的意思,用现代含义来表述,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  相似文献   

4.
流沙 《当代党员》2011,(5):77-77
这是最纷扰的一个字:争。这个世界的吵闹,喧嚣,摩擦,嫌怒,勾心斗争,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争到最后,原本阔大邀远地尘世,只能容得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些,  相似文献   

5.
尹立 《发展论坛》2003,(5):52-54
非违反(协议)之诉是WTO争议解决机制中极富特色并日益引人关注的规则之一。认真研究和把握WTO争议解决机制中非违反(协议)之诉的含义及其成立和适用的条件,不仅有助于我国较好地运用这一规则全面维护作为WTO成员方应享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我国应对别国针对我国提出的非违反(协议)之诉具有指导意义。一、非违反(协议)之诉及其设立的目的有关非违反(协议)之诉主要规定在WTO关贸总协定1994(GATT1994)的第23条和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SDU)的第26条中。根据GATT1994第23条1款(b)项和2款的规定,如果一成员方认为其在GATT…  相似文献   

6.
京城争颂李润五的启示林中昱李润五同志离开我们快三个月了,近一百天的时光,并没有消磨掉人们对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今日京城人们仍在争说争颂李润五。人们争说争颂李润五同志什么?争颂他不图虚名、不尚空谈、刻苦学习、埋首耕耘的实干...  相似文献   

7.
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处理与副书记的关系时,要掌握“退”的策略。一步“弃子”得全盘。在日常事务工作中发生矛盾时,要舍得面子学会“弃子”。不较一时之长短,不争一地之高下。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既要懂得谋篇布局,也要懂得主动舍弃无关全局的“棋子”。正副书记在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作为“班长”,要有大局观念,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在一时一事上争长短、论高低。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常常离不开争取,离不开努力。但是,争不争、争什么、怎么争,不是一个小问题。争取的方法、努力的方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工作取向和生活情趣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争”,态度要科学,取向要正确,境界要高尚。一般来说,人人都有“争”的欲望和潜意识,总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保证自己在各方面都能不掉队、不落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争与不争的问题上,人们的态度是有差别的。有的人总是保持着一股“不松懈、不怠慢”的劲头、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一颗“不服输、不认低”的心志,为真理、为群众孜孜…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文人相争似乎已成为知识阶层的一大顽疾,千百年来几无良药可医。其实,倘使只是几个文人意见不合,争一争,吵一吵,不流血,不死人,也与旁人无涉;倘使这争吵无关朝政,无关社会,更与百姓没有干系,争便由它争去,“干卿何事?”但实际上呢,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历来是奉行“学而优则仕”的,知识阶层毕竟是“治人”的,起码他们的意见是会对皇帝老儿有影响的。这样一来,他们一争,天下就遭殃了,想不流血、不死人、不引起社会震荡都不可能,尤其是当猥琐小人攻讦坦坦君子的时候,结局就更不妙了。北宋也是一个文人相争、积不相能的朝代。仁宗时的范(…  相似文献   

10.
舒皛 《唯实》2006,(3):60-62
2001年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在保留原有离婚认定标准“感情确已破裂”的同时,增加了五项列举争款。但《婚姻法》仍然存在立法逻辑矛盾现象。以婚姻的契约本质为切入点重新确定离婚标准,同时增加列举性条款,有助于解决理论及实践困惑。  相似文献   

11.
创先争优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活动方式,它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既要动口更要动手才能实现的工作状态。因此,创先争优的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创”与“争”的行为模式上,要突出在实践中如何去“创”、如何去“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成长的经历表明,先进和优秀从来就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干出来的。脱离了“创”与“争”的鲜活实践,先进和优秀就创建不出来,党的先进性也很难被广大党员和群众信服。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创先争优动员部署会议上,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闫建成强调: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创”,第二是“争”,不创造、不创新,就不能成先进;不争当、不争取,就难以当优秀。正是这种“创”和“争”的精神,使省人民检察院前进的脚步愈加坚实和执著,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3.
李明圣 《前线》2022,(1):68-70
首都基层治理,市民是投诉主体,也是治理主体。基层治理即家园治理,主要是治环境。接诉即办即办诉求,关键是接到诉求马上办。未诉先办即主动办,重点是不等群众说就为群众办。不诉自办不投诉,自己的事自己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三位一体,形成完整闭环时,首都基层治理就能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虽然经过多年的集中整治,总量仍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一个困扰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工作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密云县河南寨镇开展的“好搭档”评选活动,解决了村“两委”干部之间比大小,争高低的不团结局面,把村干部的心拧成了一股绳,使一些乱村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积极稳妥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当下中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共识。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中的利益矛盾和民生诉求是涉诉信访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制进程中的信访立法滞后是涉诉信访产生的法制症结,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信访处理机制不完善是涉诉信访产生的直接原因,民主、权利意识复归中民众质朴但缺乏法制观念的维权热情是涉诉信访产生的重要"推手"。破解当前我国涉诉信访问题的正确进路是正确定位涉诉信访的制度功能,加快推进我国信访立法的进程,不断完善涉诉信访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明朝大清官海瑞曾经研发过一套断案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属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属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属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属乡宦,宁属小民,以存体也。”世事繁杂,海大人不是福尔摩斯,遇到断不了的案子,干脆一律倾向弱者,自以为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8.
万鹏飞  刘雪萌 《前线》2023,(1):77-80
接诉即办是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引发专家学者思考研究。目前的研究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整体全面研究多、分门别类研究少,实证描述研究多、相关因素分析少,数据量化研究多、案例剖析研究少。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研究,必须抓住抓准重点议题,系统评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施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条款;廓清接诉即办改革全程的权责关系,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扩充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的思维方式,抓住重大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研究接诉即办改革的多种路径,形成更具引领性示范性指导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从权利救济角度看信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 前 ,值 得 关 注 的 是 ,人 民 群 众 首 选 的 维 权 方 式 , 不 是 象 征 天 平 的 司 法 救 济 , 也 不 是 地 方 父 母 官掌 控的 行 政复 议救 济 ,而是 不 起眼 的信 访 制度 。 信 访 制 度 的 雏 形 见 于 中 国 古 代 的 非 常 上 诉 制 度(非常 上 诉 制 度一 般 包 括 三 种 形 式 :击 登 闻 鼓 上 诉 、邀车 驾 上 诉 、上 表 );与 非 常 上 诉 制 度 一 样 ,信 访 制 度 也是 企 图 跨越 科 层 制 的 若 干 等 级 ,在 民 众 与 高 层 之 间 建立 起 直 接的 联 系 ,通 过 非 常 规 的 信 息 传 递 期 待 高 层 出面 解 决…  相似文献   

20.
时下,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摒弃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围绕创新拿思路,围绕创新出成果,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然而,有些单位脱离实际、哗众取宠的“创新”之举却令人担忧。一是闭门造车,想当然。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哪些问题需要改革心中无数,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搜肠刮肚,“发散思维”,想出的点子尽管很多很新但却很少管用。二是标新立异,争头功。对别人好的做法置之不理,认为“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一味地标新立异,想争头功。三是半途而废,赶时髦。忽视工作的连续性,不论过去的工作是否完成,新年一开始便重打锣另开张,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