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派主义是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仍然存在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共两党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政治力量,宗派主义对两党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受此影响两党的命运有何不同,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2.
任俊伟 《理论学刊》2007,2(6):84-87
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确定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的基本出发点。包括中国社会性质论及“两个过程”说,即:从1840年至1949年的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这一理论至今仍是人们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要依据。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形成及其争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有的学者指出,在20…  相似文献   

3.
一年多来,京泸经济学界对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分期问题广泛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要阐述自一八四○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由封建经济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过程,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意见很不—致。多数同志主张以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终点。理由是:  相似文献   

4.
权威政治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 )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 ,权威政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从这一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过程 ,对于中国现代化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权威政治及其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中的功能 :以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例权威主义是指一种统治形式或拥护这种统治形式的哲学。在此种统治形式之下 ,统治者可把其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 ,而全然不顾社会成员的意愿。这种权威主义在西方和独裁主义是相同的 ,从这一点上看 ,权威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含有贬义的成份 ,这与近代以来民主的价值观念在西方越来…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纪念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当前任务努力奋斗,就是对党的70诞辰的最好的纪念。(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及其启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与特点、革命性质、革命动力、对各阶级政治态度作出正确论断之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是从洋务思想向早期维新思想转化的杰出思想家。他不仅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鼓吹“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提出“商战为本”的商品市场竞争新观念;同时还认真地探索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张设议院改变中国封建专制政体。他的议会观反映了早期维新振振兴中国和资产阶级参政的愿望,在近代中国民主运动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文仅就郑观应的议会观略加评述,以就正于各位同志。近代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和封建专制制度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权主义,不仅剥夺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和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4,(8):8-8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积极带领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 ,在近代志士仁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基础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 ,锲而不舍地围绕着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殚精竭虑 ,激浊扬清 ,先后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巨变 ,正在引领中华民族昂首迈向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11)
中国近代民权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洋务运动催生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初转向,戊戌变法是对王权政治的冲击和颠覆,清末新政是王权政治面对困局的被动自救,辛亥革命最终终结了王权政治,初步奠定了近代民权政治的基本格局,对中国近代民权政治发展的历史走向进行探究,体现了近代政治思想家们谋求社会出路的良苦用心与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试图援引联邦模式来构思国家结构。由于联邦模式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总趋势之间存在的相悖性,在20世纪40年代末中共放弃了此前的联邦制主张,而是以单一制框架建构国家政权体系。早期中共关于联邦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国家结构上的探索,实践证明以联邦模式挽救近代中国的道路并不可行,但其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仍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文仪 《理论文萃》2001,(2):45-49,64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构筑成了自己历史的独特风貌。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伴随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其间产生了新兴的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历史证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造,不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特点,能提高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历史、看社会、看f.-I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已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密切关联,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和工业化进步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下称《主张》)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对于时局的主张,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时局和革命认识的一个缩影,是二大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的基础和前提。《主张》第一次较为详尽的分析了近代中国政治状况,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做出了正确界定,并提出了明确的实行民主革命推翻军阀的革命目标。这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陈超  周鑫 《理论学刊》2004,(12):105-106
作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起点的晚清变法及新政时期的政治、行政改革 ,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面对日益严重的政权合法性危机 ,通过制度移植实现政治现代化是晚清的基本路径选择。然而纵观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制度变革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考察晚清十余年间 (1898~ 1911)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可以发现 ,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国家权威与民主诉求这两方面的矛盾乃是造成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困境和冲突的根源。一、晚清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危机1.现代政治理念的传入与晚清政权合法性危机马克斯·韦伯指出 ,没有任何一种统治“仅…  相似文献   

16.
正自1891年重庆被迫开埠后,近代重庆社会便随着中国日益加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而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融入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民主革命的大潮。长夜漫漫,巴山蜀水民心思变求治,社会激流暗涌,只待雄鸡唱晓。时代风云之中,一群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际会重庆,扛起历史使命,肩负时代责任,在黑屋子里唤起民众,在千难万险中踏出道路。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从此掀开了四川人民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一页。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牢牢掌握领导权,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发展壮大国民党左派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社会中生长起来的。它的各个阶层在与广大工农大众存在着对立矛盾的同时,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形式地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各种的联系和矛盾。其内部相互之间也有着各种联系和矛盾。这些内外的联系和矛盾紧密交织的状况,表明了这个阶级的复杂性,也深刻反映了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并由此决定了它的政治态度。因  相似文献   

18.
吴永 《党史文苑》2009,(6):18-20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已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密切关联,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和工业化进步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实行某种政党制度,是整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这个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也不例外。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群众运动的合法权利,尽管辛亥革命前后,各种政治力量曾产生过“议会政治”的幻想,纷纷组织政党,但由于受国情制约,不是被反动阶级镇压,就是自行解散。经过历史的淘汰过程,中国出现了两大政党,即共产党和国民党,其他政党都团结或依附无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产物,自1903年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作为进行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总纲而提出的,因而它始终与近代中国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政治观点对三民主义的诠释呈现歧义乃至附会与曲解。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三民主义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各种政治观点的相互关系,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意义的课题。贺渊的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