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孙太平 《前进》2004,(9):48-48
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创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支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构建完整统一的公共财政。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转轨中财政缺位与越位矛盾突出,地方财政供给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同时,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收入规模却十分庞大,政府预算不具有完整性、统一性,部门、单位之间财力使用缺乏公平性,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的构建与政府职能履行。我市在财政制度综合改革中,注重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解决政府财政深层次问题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的财政分配活动都应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为实现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提供财力基础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现行社会事实上存在着城乡、地区、社会经济三大不平衡现象。本文主要从财政角度指出存在着三大不平衡的制度性原因,并由此提出了针对这三大不和谐因素的公共财政改革思路,主要包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财政职能的调整和针对促进农村发展的财政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晓萍 《前沿》2005,(8):170-17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围绕提升党的执政理念展开的,那么,和谐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们又怎样去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中的管理体制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本文主要是从社会管理体制这一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突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等地实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扩权强县改革,在创新财政体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与市管县行政体制并存也产生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继续放大财政改革和扩权改革的体制能量与制度功效,必须适时启动和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行政改革,构建扁平化的省直管县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07,(2):3-5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自2002年我省调整财政体制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增幅连创新高,财政支出稳定增长。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财权、事权不统一,市对县财政体制不规范,上级集中较多、县级收入留成过小等等。上述问题影响了县乡政府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利于建立公共财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利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发[2002]26号)以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起,调整规范省市县财政体制,并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以下简称“财政体制调整”)。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有五大特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渐进性、相机抉择、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强、与国际化接轨。从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财税体制改革在转移支付、税制设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收入真实性、地方债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全面深化,也影响了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从中长期改革考虑,财税体制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展开:积极开展预平衡政策的改革、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构建现代预算制度体系、加强对地方举债的监督、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是整个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内容之一。那么.公共服务体制创新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先生。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三元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构建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元架构”组成的现代社会组织结构,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改革与公共财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征 《理论月刊》2006,(2):95-97,109
推进财政改革,构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公开透明的资金财产分配权力,是民主财政、法制财政、有限财政的基本理念;评估和检讨当前财政四项改革,是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事项。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公共财政是责任政府、高效政府、亲民政府、廉洁政府的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推动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其理论核心就是“市场失效论”。由于目前地方财政在收入规模、财政供给范围、管理机制、法制建设及思想认识上均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紧公共财政构建的步伐。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三大职能预示了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在树立稳固平衡财政、法制财政和效益财政的理财观念的前提下,构建地方公共财政框架,应做好十方面的工作:一是从合理界定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确定和调整收入范围、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及积极进行收费管理改革四个方面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二是改革预算分配制度,实施零基预算、部门预算,逐步建立“公平、透明、健全、稳固、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三是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镇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四是从财政统发工资着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五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公共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实行会计政府委派制度;七是实行政府投资评审制度;八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九是加强财政督察;十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张绍鹏 《前进》2006,(10):40-41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正是公平与正义。对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公平正义理念的强化,更需要道德的保障与深化.因为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探求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体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政府化解冲突、稳定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的社会矛盾,其背后往往都能找到财政体制缺陷的影子。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由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第三部门组成.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稳定机制的建立与第三部门的参与.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第三部门与社会稳定机制良性互动,可以有利于社会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刘武阳 《湖湘论坛》2007,20(1):55-56,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党和政府执政的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体现,很多理论需要理论与实践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更需要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问题,从而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特别是中国乡村的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压力型社会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亟需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而通过培育和发展乡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农民的民主监督力度,对于提高乡村社会管理的效能与水平,促进中国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既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特别是在改革…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下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霞  宋明爽  慈爱芹 《前沿》2007,(9):139-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在世界各国新一轮行政改革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保持高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升和完善社会价值目标和原则,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文章从行政道德的一般理论入手,针对和谐社会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提出的挑战,探索完善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途径,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