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并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个基本方略的确立是一个新的进步 ,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 ,倾注了满腔心血 ,提出并实行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方略 :毛泽东同志的治国方略 ,其中心就是建立一个新中国 ,…  相似文献   

2.
《法治研究》2008,(5):F0002-F0002
“百铭”一词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修身、治国之理念《百字铭》,寓意深远,寄托厚望。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理念,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我国传统治国精髓与现代治国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研究检察官职业道德及养成途径,对于提升检察公信力,实现法治,具有重要意义。一、“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在商代甲骨文中,“德”字的原始含义是“以弓缚首,牵之以祭”,与战争有关,指以绳索牵系俘虏以归,祭祀祖先神。自周以后,在甲骨文德字下方加了一个“心”…  相似文献   

4.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2):142-142
逢先知在2004年第1期《当代中国史研究》上撰文《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介绍,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建设了新中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这些遗产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仍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治党治国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仍然有着长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治国理论和实践后所提出的创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这一理念铸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灵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蒋燕 《中国公证》2008,(12):63-64
人生就像一本书,有的人走马观花似地随手翻阅,而有的人却会用心地阅读,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每一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三十多年已走过,回想起来有太多的感慨和深刻的人生体验—那就是公证照亮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为政论有诸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孔子重视为政者的自身修养,并为当政者提供了为政的准则以及一些施政的具体措施,还为之提供了乱世处世的原则.这些见解体现了孔子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特征.另外,孔子为政论非常关注人生.符合治国的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建安 《中国法律》2011,(3):21-23,82-84
宽严相济的刑法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而且绝大多数朝代在“诸法合一,以刑为主”的法统之下都强调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管子》提出了系统的“以法治国”理论。以法治国,立法是前提和基础,但是“徒法不能自行”。有了法,如何正确地施行,不仅事关百姓的权利,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管子》在执法方面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本文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和监督机制方面,阐述《管子》的执法思想,探究其合理可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2,(1):5-5
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以宪法为根本,社会管理服从法治框架,管理创新遵守法律规定。在法治理念中,要突出宪法理念。法治是执政的保障。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体现了尊严、规则、法治等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