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十七大,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记录了29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成就,指明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道路。以十七大为标志,中国发展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增长,初步改变了短缺经济的状况。到1998年底,全国有600多种主要商品已告别短缺,供过于求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上90%以上的产品处于平销或滞销状态。部分农业产品和加工制品的供给已满足或超过有购买能力的市场需求,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居于主导地位,购买商品时,对商品品种、质量和品牌有广泛的挑选余地。随着部分农业产品和加工制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对农业地区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产品销售量受需求相对过小的限制,造成卖不动和卖不出,…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住房金融是我国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为主的短缺经济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买方市场全面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位置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作为资金盈余部门的地位得以加强。市场...  相似文献   

4.
经济结构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势的明朗,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轨,经济结构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强大压力。如何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并使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是当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紧迫任务。一、经济结构调整面临良好机遇1、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的短缺形态结束、买方市场全面形成,中国经济终于出现了凯恩斯于1…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是直接关系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的重大问题。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经过 2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振兴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这个坚强信心,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推进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市场形势分析1-买方市场短时期难变进入90年代,我国大多数消费品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尽管这种买方市场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买方市场,突出表现为阶段性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供求矛盾。目前的市场状态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阶段性转折,也可以说,当前的市场状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常态。主要理由是:一是生产能力过剩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这就决定了目前的市场供求态势在短期内几乎不存在出现明显逆转的可能性。有些导致工农业产品库存滞销的因素不可能立即消除,如由于我国重复建设多,而重复建设往往…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大》2013,(1):66-67
2012年,娃哈哈集团迎来了创业25周年。回顾过去,宗庆后动情地表示:"娃哈哈的25年,是紧随祖国、共创辉煌的25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娃哈哈的发展,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得益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娃哈哈以能够和中国经济共同飞速发展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用无可辩驳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这句话的预见性、科学性、真理性和战略性。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开创性的巨大变化,简言之,改革开放40年是辉煌的40年。之所以说是辉煌的40年,是因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公报》和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改  相似文献   

9.
张起生 《黄埔》2008,(2):18-2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田伯平 《群众》2012,(10):14-15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奇迹”的辉煌就在于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卫泽 《群众》2008,(1):9-10,78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创造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2005年,无锡总体上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6年,无锡基本建成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当前,无锡全市正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优化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步伐,再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3.
务实与创业:当今中国青年的主旋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200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而具有重要标志性的一年。到这一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而“第十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走过“九·五”,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特点是棗告别短缺,走向富足。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正在大幅度提高,物质产品的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现实已经证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增长的加速,无疑正在带来社会发展效应的日趋明显和个人发展机会的不断增多。以往历史进程所表明的——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4.
郑焕清 《世纪行》2008,(9):9-12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翻天覆地大变化的30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大发展的30年。30年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在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指引下,伴随中国改革发展的雄劲步伐.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人民政协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政协事业呈现出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昆山,华夏第一县,得改革开放之先声,抢科学发展之先机,争全面小康之先锋,开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河。这里,从200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到今年初步形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态,发生着一场平静而深刻的变革。这里,探索着中国县域现代化道路的真谛和苏南模式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6.
“九五”计划期间 ,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变化。长期的短缺现象消失 ,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阶段。与此相联系 ,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从抑制通货膨胀转变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方面 ;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从分配领域转移到财产关系领域。所有这些变化 ,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五”计划就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开始进行的。一、中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短缺经济结束 ,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从1995年开始 ,供过于求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王齐彦  王然  中民 《中国民政》2008,(12):14-23
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历程。创造了中国民政史无前例的新辉煌。梳理30年民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实践,会深切地感受到;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造福社会,造福民生。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发生了阶段性、累积性、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国关于改革开放的经验、知识和理论,也由知之不多走向知之较多,由知之不全走向知之较全,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大大前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1,(11):64-65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在党的领导下,浙江在改革开放33年的先行先试、创新实践,书写了中国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至今已有30年的辉煌历程。回顾这30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是九三学社组织在内蒙古焕发勃勃生机的30年。九三学社组织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作为见证人,我们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九三学社在内蒙古地区的组织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