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霞  向良云 《新视野》2007,(5):50-53
自SARS和"9·11"之后,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今持续高度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都认识到,公共危机是要加以科学的应对的,但是迄今人们所提的都是公共危机的"管理",其管理主体是政府单方面的、单向度的、半封闭式的管理。这一管理的思维所存在的缺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危机理论研究的取向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影响到了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政策选择。必须构建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即公共危机治理的概念框架,理论上引导公共危机问题的研究取向,实践中指导塑造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柔性的公共危机治理系统,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架构,这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日臻复杂的公共危机应对的前瞻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国上下进入了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艰难时刻。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我国外防输入的任务仍然艰巨。就全世界范围而言,未来还有更多的新风险会不断出现,这些新风险影响范围更大,带有更强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无论是“催生—单一式”应急管理、还是“预防—综合式”应急管理已经难以应付新风险导致的公共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所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公众诉求。  相似文献   

3.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在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更加重视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及互利共赢,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自2014年起,也门事件逐渐升级,2015年我国启动海军力量进行全面撤侨,这也是我国第二次依靠海军力量进行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撤侨。由于也门事件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相对较为复杂,也门又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研究也门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通过分析也门撤侨事件,对我国海外应急管理的策略、应对主体和主要力量等进行剖析,将有助于加强海外应急能力建设,改善我国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给全世界以震惊,这起事件固然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但就恐怖事件本身而言,其手法之新,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恶劣,给世人以深深的警醒.如何应对手段日益翻新的暴力恐怖活动,是全世界共同关注而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省会城市公安机关防暴处的中坚力量,特警支队怎样适应"9·11"事件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大反暴力恐怖斗争的力度,确保城市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能,将结果导向理念融入应急管理中,能使应急管理更有效进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一场重大疫情彻底检验了国家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领导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情况可以发现,不少领导干部需要同时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措施出台、信息处理、趋势判断、政策制定、命令执行和媒体沟通等。为了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后果,各级领导干部应大力提升依法防控能力、信息研判能力、趋势预测能力、临机决断能力、命令执行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加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校园内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前"象牙塔"式的宁静被打破,高校中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应急事件.高校应急管理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发展和弥补高校应急管理缺陷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持高等教育发展与稳定和维护高校自身形象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理念缺失、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预警、信息沟通、管理训练和恢复评价机制,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3年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带来挑战。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引领下,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非典"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着力于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1)
突发事件往往由客观危机事件和人的心理危机交互而成,危机背景下公众面临的最大心理威胁是公众安全感的丧失。通过文献梳理,假设危机事件、政府应对、媒体应对、个体应急能力、群体应急心理行为是影响突发事件背景下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在经历过"4·20雅安地震"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400个样本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五类因子聚合修正为四类,除政府应对与媒体应对题项呈现聚合外,其余三因素的影响假设均得到验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重新聚合的四个因素对突发事件背景中公众安全感丧失均有解释力,但呈现解释力强弱差异,由强到弱排序为群体应急心理行为、政府与媒体应对、危机事件和个体危机应急能力;基于公众安全感结构要素,进一步就四个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作用路径提出了解释。依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营造群体归属感、危机确定感和事态控制感是政府构建治理机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间协调工作的顺利与否,体现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中央层面主要有中央领导小组、中央指导组、联防联控和复工复产等四种部际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次疫情为例,从性质、人员构成、协调方向、运转方式四个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部际协调机制进行比较,运用“结构—协同”框架,从决策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和信息协同三个维度分析部际协调机制发挥的作用,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举措。但由于预案本身是以有限性应对突发事件的无限性、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约束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些约束因素,我们要辩证看待预案编写、实施和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预案编写应当"质重于量",预案实施应当"功在平常"(包括培训、演练、资源保障、明确的权责关系等),预案管理应当"吐故纳新",真正发挥应急预案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谢秋红 《探索》2003,(5):140-142
"非典"时期,国家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急机制,保障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整是多方面的,民法调整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即试从民法角度审视非典事件中突显的几个民事问题,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民法性质、其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以及民事责任,以期发挥民法在突发事件中对相应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并成为国家法治应急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4)
正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次应对疫情,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体制的优越性,也暴露出城市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方面的诸多不足之处。问题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城市治理问题认识不足,忽视城市软环境建设,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决策不够科学,综合协调能力较低,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不足,等等。可喜的是,一些城市在疫情追踪溯源、防控救治、远程会诊等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笔者认为,在组建应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给东亚地区注入了新的世界政治因素,东亚局势进而显得更为复杂。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世界与地区政治新变局的挑战,妥善处理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H1N1”)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下简称“H7N9”)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主体,其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从而有力地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防疫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百姓认知、生活习俗、医疗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曾表示。最近几年,随着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针对难点作出了有益探索。2019年,内蒙古经受住了鼠疫等急难险重事件的考验。鼠疫疫情发生后,当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立"三道防线",开展灭鼠灭蚤工作,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管理,提升疾控机  相似文献   

18.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化危险为机遇、在危机中寻找转机一直是应急管理的核心思想。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以此为事例反观应急管理体系的漏洞与不足,探讨以此为契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步伐。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论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转危为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抓住汶川地震灾害事发十年的时间节点,分析完善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与困境,在从紧急应对到全程管理、从单一事件到类型事件、从遵循传统到流程再造等方面提出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实现"转危为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疫情为核心,以医疗卫生专业机构、政府和民众为多元应对主体,以媒体为信息桥梁的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是信息时代突发不明原因及新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构建了疫情、医情、政情、民情和媒情为主的"五情"信息分析框架,通过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7日的网络大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期防控过程中"五情"的演化、互动与走势情况。在该分析时间段内,疫情信息演化可分为潜伏期、首次爆发期、首次平台波动期、二次爆发期和二次平台波动期等五个阶段,其中在前"四情"数据量中,疫情信息和医情信息总体水平较高。医卫机构和政府对疫情的反应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民众反应;媒体对疫情的关注随疫情信息走势持续保持相对高位,网络大数据对不明原因或新发传染病防控具有一定的监测预警功能。针对类似不明原因和新发传染病,政府应重视"五情"大数据分析的监测预警作用,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社会合作网络并尽早进一步加强有关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