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流行的三首唐诗严贞“多年来,在香港有三首唐诗很流行。请问是哪三首?”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笑容可掬地向现场观众提了这样一个抢答题。在我的心目里,唐诗的形象是古朴、凝重的线装书,而香港是现代喧嚣的都市洋场。我困惑,香港怎么会有唐诗流行呢?当主...  相似文献   

2.
飞龙 《今日广西》2010,(13):56-58
时下旅游不仅仅是人们的喜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天下风景千万,唯有这边独好。每个人喜欢的风景都不尽相同,而如今人们的相同点就是都喜欢个性旅游,有特色的风景、文化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俗话说民族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广西就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你有机会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吧。  相似文献   

3.
拔苗助长与文化快餐之类张斌上幼儿园的女儿中午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背一首唐诗给我听,并说老师以后每天都要教一首诗,回家背给父母听,背上后要大人写个100分给她交给老师,一学期看谁得的100分多,就给谁奖状。望着尚待咿咿学语的女儿,看她背唐诗的那股吃力劲,...  相似文献   

4.
最爱李贺、王维,娶走北大才女,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学界颇有人气,甚至有人专门开题来研究他。古籍堆里消磨了数十个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个向往生活在南宋的美国人,读过的唐诗却超过上万首。最近,他的后唐诗研究专著带着墨香上了书架,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书店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  相似文献   

5.
昂扬的青春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是青春的旋律;有一段人生最为美丽,那是青春的旅途;有一道风景最为永恒,那是青春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编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年版,以下简称《新选》),是近年所出唐诗选本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本子,除了有作者小传外,每篇都有较详细的注释,有简要分析,对读者阅读欣赏颇有帮助。但是,对全书翻阅一遍,掩卷深思,又感到美中不足,甚至有些失望。那就是还有一些多年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好诗竟然落选了。本来嘛,唐诗浩如烟  相似文献   

7.
姚彦芳 《新东方》2006,(8):63-64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在他的《吉檀迦利》中有首诗描述了这样一个彼岸世界:“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的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这首诗的意境和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所追求的意境不谋而合,因为它们同样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1.以诗暗示,拨动心弦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遇事愿自己独立思考,不愿听别人的说教,有较强的自我完善的心理要求。因此利用诗歌含蓄的特点,巧用它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不足进行反省,自我调节,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讲“自尊自信”时,引用了诗《欣赏自己》。“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道风景,也有阳光,也有风景……”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算自尊自信。一首诗,是一条涓涓的…  相似文献   

9.
燃情复追梦     
75岁生日的那一天,玉琴送给我一张CD盘,其中一首名为“桐叶舞秋风”的古筝曲是我从未听过的。几片凋落的桐叶在萧瑟的秋风中舞得那么飘逸,那么洒脱,我很快就沉醉在古曲的意境之中,忍不住拿起笔来,胡诌了一首五言绝句,作为我75岁的抒怀:  相似文献   

10.
在冬天,我尤其喜欢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周身温暖。当漫天雪花飘落时,才是最有诗意的,唐诗纷飞在冬天里,是那样的富有情调。冬夜静谧如水,掬一杯香茗,任飘洒的音符浸润在冬的夜曲中,温馨而浪漫。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1)
<正>前不久,山西太原桃园南路西里街,刻有近百首唐诗的文化墙上,繁体字错用竟有33处之多,被网友称为"尴尬文化墙"。比如王维《春中田园作》中的"旧人看新历"诗句,"历"字繁体本为"暦",却用成了"歴";比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诗句,"发"的繁体"髪"字错用为"發"字等等。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尔用错字或者写错字,并非不可以理解。但建设文化墙,算得上是比较正式的文化工作吧。百首唐诗,平均一首40个字计算,也不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历.34岁下岗,从鞋模生意起步,和大客户谈成首笔生意。他只用4年赚来千万身家。  相似文献   

13.
巫峡云雾奇观□陈洪春在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长江三峡中,巫峡以其秀丽的景色和神奇的云雾著称于世。古往今来,到过巫峡的诗人、画家无不赞赏巫峡云雾的美,他们以巫峡云雾为题,写下一首首绚丽诗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巫峡山高谷深,湿气蒸郁不散,易成云雾...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21,(5)
正如果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那么《全唐诗》就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是盛唐气象,是文学之巅,是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照亮中华文化前行的路。一部《全唐诗》,收录作家2000余人、作品40000余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世所罕见。唐诗是唐人的风尚、唐人的品性、唐代经济社会的写照;唐诗是唐人的心路、唐人的情怀、唐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当作家,也从来没有想到这辈子竟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写了一些文章,还突发奇想用文言做了二百多篇寓言,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所以每被问到是否有家学渊源?是否从小有过专门的训练?然而我没有,这可能使发问者感到失望。虽说父亲教了一辈子语文,但他对于孩子的学习始终不曾给予特别的关照。我只记得五岁的时候,他教我背过一首诗,当初咿咿呀呀背了下来,可全然不懂它的意思,直到读罢初中,自己找了本《唐诗三百首》乱翻,这才知道那首诗是杜甫的《蜀相》,也才知道我按音死吟硬唱的七言八句是哪几个汉字。还记得…  相似文献   

16.
亲近俄罗斯     
在中国,中年以上的人几乎都有苏联情结,苏联的电影、歌曲依然令他们回味。“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这样辽阔广大……”就是一首上个世纪50年代流行中国的苏联歌曲,正如歌中所描述,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这片浑厚、辽阔的大地上有着数不尽的迷人风景。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3,(20):60-60
潘鸿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受业于莫朴、马玉如、全山石等先生。潘鸿海将触感这一油画的本体语言与中国画的意境相结合,在油画风景中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秀美景色.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所言:“西方的油画在东方的传承和发展,潘鸿海先生是作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18.
《若邓》,也称"绕邓",是怒族若柔人的一首小三弦曲调,它同另一首曲调《阿楼诗杯》齐名。1993年10月23日,当我在兰坪县兔峨乡若柔人聚居地——碧鸡岚村采访的时候,承蒙怒族退休老先生李兆龙亲自为我弹奏和展示,使我更能体会其意境和寓意。  相似文献   

19.
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古井“你就是风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我把这话留给了一位交警。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都市每时每刻都被涂上新的色彩,这才有了都市里的一道道风景。稍不留意,一道陌生的风景就会横在你面前。都市,因为有了风景而充实、绚丽;风景,因为生在都市而多了...  相似文献   

20.
为青春写诗     
青春呵,我要为你写诗!青春,我要为你写一首神采飞扬的唐诗!青春的我们,充满无限的活力与朝气,就像唐诗,使人积极奋进。昔日,唐朝诗仙咏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今朝,我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只争朝夕,勇攀书山。在薄薄的眼镜片下不是木讷与迂腐,而是喷薄的青春;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中,充满了对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