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应当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以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这种改革,就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再建立一种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从而克服分散经营的缺陷,使家庭承包制能够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一套民主、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权力运作机制,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运作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很不统一,很不规范,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体制、制度层面的,也有认识、观念层面的;应当从现代民主,现代法治,现代人权的角度,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以宪法有关规定的修改为基础,以村民自治法的制定为框架,构建新农村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套民主、高效、公开、公平、公正的权力运作机制,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权力运作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很不统一,很不规范,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体制、制度层面的,也有认识、观念层面的;应当从现代民主,现代法治,现代人权的角度,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以宪法有关规定的修改为基础,以村民自治法的制定为框架,构建新农村的权力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发展农业生产,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土地规模狭小与分散经营,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引进新的制度安排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土地的归属问题,建立农户有偿流转土地的机制,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把农村土地以股份形式明确归农民个人所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规制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短缺,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问题.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必须进一步确立强化政府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规定.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与供给模式,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组织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格局下农村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的历史遗留,它的内核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经营、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转变为城市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由于处于历史转型期,社区集体经济体制还存在“党企不分、政企不分”等弊端,  相似文献   

8.
乔中国  李敏 《理论探索》2007,(3):148-150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的要求,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农村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精神文明的要求,是现代法治价值在农村的推广和延伸,同时也是建国以来我党农村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总之,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惟有加强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中,应当以“乡风文明”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家庭、社区和乡镇三个层次的载体和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把集体经济单纯的统一经营改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地摒除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弊端,使农民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使劳动成果同农民的劳动最直接、最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2.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郑新立 《民主》2008,(11):5-8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本制度体系。应该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中间组织发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加快农村的基本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中国农村经济长期以来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意义重大。然而当下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却面临体制不畅、人心不齐、基础不强的现实困境。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和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从三个方面打造具有组织性、科学性、市场性和参与性特征的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正确航向;深化涉农改革,焕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无限活力;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澄清一些认识,正确处理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新农村、与农业发展水平、与土地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等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阶段,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集体经济本身的存在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这既包括农村经济体制下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也包括城市和乡村统一管理经营的集体企业,还包括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存在形式的各种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产权性质的特点是这种集体经济的产权为联合起来的集体成员所共同所有,从而形成了集体经济产权在所有权上的整体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完整的产权包括有诸多产权的权项,而产权作为一组权利的体系和集合,其本身又具可分解性。在所有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模式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中,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主体地位由于认识上、制度上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处于缺位状态,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一家的事业,“配角”反而成了“主角”。这与我国现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李爱青  夏涛 《团结》2009,(5):31-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内需,扭转“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现象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实际.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爱忠 《求知》2006,(11):3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新农村建设要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