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基础,一直以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道德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只是一种本能冲动,需用理性对其进行约束;道德情感主义者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感性,道德理性并不能解决道德上的善恶,只有情感才能彰显人的感性生命与自由本性。但事实上,人是理性和情感交织的对象,既是道德的载体,也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间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道德具有了一种可能之美,让道德之学成为了一种富有动力和韧性的哲学。同时,二者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也为人类道德实践,特别是当下中国德性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已经遇到了严峻的道德秩序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是至关重要的;公有制为道德秩序建设提供了基础性前提;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西方市场经济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新生的多元道德秩序并存是道德秩序建设的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精神状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能为破除封建迷信、宗法观念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公务道德: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求实》2002,(9):46-48
公务道德的提出是我国当前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一种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为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道德上的保障和支持 ,而且也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完善的公务道德既是公务员制度完善的重要保证 ,也必将促进我国道德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相继出现了23个民间奖项。民间设奖是民间人士的自发行为,旨在对当地一些道德行为的奖励和倡导,它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壮大和规范阶段。民间设奖提供了一种道德建设可能的路径:通过民间推动,结合政府引导,以评奖活动为载体,形成社会共同推进道德建设的新局面。文章就民间设奖提出道德建设方面的如下意见建议:民间设奖活动有利于道德建设;普通百姓应成为道德建设主体;道德建设应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政府应为民间道德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一种反映和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在实现自由个性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其价值得以彰显。我们要加强道德建设,以期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重要维度并需澄清其在伦理政治领域的多重含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可谓人之自然功能的实现,德性生活是一种内在化的生活。在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的当下,精神世界塑造、道德生活重建似乎亟待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推进:自然不仅为德性塑造提供起点和终点,更亟需在道德生活中提倡一种"自然的方式"、一种内在化的德性、一种伴随着德性选择活动而自然流露的道德情操,能够"见孺子入井"而自有"恻隐",能够"自然而然"地向善为善。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和法律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调控力量,二者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道德提倡的行为有可能转化为法律要求,而作为法律要求的行为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道德责任,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道德法律化是善法产生并存在的过程,而法律道德化则意欲将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引导二者合理发展会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蕴含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择其一隅,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活动。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些学者提出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以充分说明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内在一致性。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这既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与道德要求的自然接轨,以至按道德的逻辑去运转,也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会自然托起一轮道德的太阳,让人们享受崇高的道德之光的普照。客观地讲,市场经济具有双重的道德效应。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消极道德效应,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道德支持是目…  相似文献   

10.
康德通过一场哲学的"哥白尼革命"将道德哲学作为一种道德形而上学来加以建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树立起道德的最高准则,从而建构起一整套伦理学的概念,如命令、义务、意志和善等。但是,康德的道德范畴是基于先验哲学体系下的道德,他抛弃感性经验谈论道德的高尚却并未说明如何进行道德实践。由此,康德先验哲学体系下道德的目标和实现之间,势必会出现诸如感性和理性、先验自我和经验自我、至善和现实的德性等一系列的鸿沟。基于此,马克思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将康德先验哲学体系下的道德转换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道德,使主体重新出场、对客体重新阐释以及在实践中将二者统一,从而为人类的道德诉求与终极关怀提供了现实指导,同时也实现了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里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问题。其实,核心也好,原则也好,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反映着社会主义时期最基本的道德关系、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 一、为人民服务核心和集体主义理论基础的一致性 从广义上讲,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不仅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关系、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而且是一种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或人生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道德价值取向严凌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冲突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变革,都需要一种顺应时代潮流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道德观念形态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价值取向,并为社会经济结构顺应历史趋势的变革提供积极向上的,寻想动力和道德保证。十七、十...  相似文献   

13.
在儒家的思想中,“为政以德”主要指的是官吏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为社会提供一种价值导向,从而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儒家又认识到,要巩固  相似文献   

14.
李萍 《理论学刊》2004,(7):36-43
社会道德主要反映在社会风尚、公德水平方面。本文从实证角度利用社会学方法做出科学分析,得出结论:(1)家庭是中国人道德的生长点。(2)在道德问题上,多数人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他们的行为能力。(3)在社会道德方面,存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要求。(4)人们在不同问题的选择上并不总是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揭示当代中国公众关于社会道德总体评价及其特点,既可以为准确认识我国社会道德状况提供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深化道德建设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理论学刊》2007,(4):67-68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特殊重要的资源。道德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一种动力资源和导向资源。基础性、价值性、可再生性是道德资源的重要特征。从资源的角度审视道德、解读道德,确立道德资源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凸现的是一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精神,它拒斥“价值理性”,把道德置于视界之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呼唤“道德经济人”,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崇尚道德的价值,可以为“道德经济人”建构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儒家具有鲜明的重义轻利、公利为义、以义统利的思想倾向,它要求以义规范、制导人的行为,这一重德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的经济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对新时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主线;毛泽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蔡清伟 《党史文苑》2006,(9):46-47,62
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对新时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道德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主践;毛泽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政治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认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意识形态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想条件和经济基础;2、政治体制的转变为道德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条件、新的制度伦理;3、治国方略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由此而认为,政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