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分析、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路径与艰辛,以期在今后的道路上再接再厉、扬长补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全球化时代,尽管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思想文化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受到了一些挑战,但这决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性(科学性、阶级性和开放性等)决定的,还是由我们的党情和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一个世界,两种制度"的客观国际形势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列宁指出,没有理论,党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力,而且迟早要在政治上破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情况,只有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这个问题,在任何时…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形势下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了挑战,存在着削弱和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诸多问题。为此,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引导理念和方式创新,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直是我党的重要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存在斗争,警惕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实践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的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从而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境遇给予足够的正视,至少要在战略上做出规划,在具体操作上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7.
张艳梅 《工会论坛》2005,11(3):39-40
意识形态是政治和经济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同时又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党执政的基础。要充分认识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党中央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必须首先要做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  相似文献   

9.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重大课题,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