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行人民监督员选任的精英化倾向存在一些弊端,也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大众化与专业化分化组合的重构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的思路,循此思路可以初步给出人民监督员二元结构构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并逐步完善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试行到全面推行,中国出现了若干种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模式,但是考察人民监督员的来源、合法性、人员组成等方面,这项制度依然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困境。除了尽快立法外,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制度还要考虑“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高检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对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进行了机制性改革。然而,目前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仍存在着选任方式内部化、选任对象精英化、任职期限过长以及选任程序原则化等制度症结。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关键性环节,完善与重塑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式立法、实现选任机制外部化、调整人民监督员的组成结构、缩短人民监督员任职期限是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的可行性路径。重新配置选任权、设立选任启动与公告程序、创设选任表决听证和回避程序、完善选任公示程序以及构建选任异议和救济程序是重塑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现行选任机制在实践中引起了不少争议,甚至是责难和非议。因此,有必要分析人民监督员现行选任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范围上,应该面向社会公众;在人民监督员的任职条件上,应该倾向于司法民众化;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程序上,应该借鉴陪审员的选任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作为基础性环节的选任机制是关键所在,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在人民监督员的任职资格上,应当建立大众化和专业化并存的二元制结构。在人民监督员选任范围上,应当在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多数的前提下,广泛吸收其他社会群体参加。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程序上,应当建立以人大常委会为主导的确认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民监督员的任职条件,理论界出现了两种观点,即人民监督员任职条件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两种观点的对立给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有必要从人民监督员制度设计初衷及制度意义出发,分析两种观点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人民监督员任职条件的第三条路径,以积极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制度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前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间接客观监督,其运作模式以及权威性和公信力存在先天缺陷.人民监督员委员会属于一种直接客观监督,它定位于人民团体,仍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但人民监督员选任的"外部化"模式以及组织化的运作方式,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依据不足,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存在瑕疵,案件监督的范围有待调整就是典型例子。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化,继续优化选任程序,重新调整案件监督范围。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试点运行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作为一项新生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这十年间接受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多角度评价,其制度本身也在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中被催生出多种发展可能。现阶段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深层次发展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内部运行中,同样体现在外部参与中。只有敢于跳出现的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推行方式,有次序地从根本性问题入手进行制度完善,建立真正获益于整体的制度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具备司法民众参与、检察监督等制度功能,同时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在制约公诉权行使方面,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研究探索检察审查会制度的运作状况,可以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思路。建议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时将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进去,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化。同时,强化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程序性约束力,促进人民监督员资格的平民化与选任程序的中立化,赋予人民监督员调查询问权。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高检为“加强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定的一项外部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首先表现为检察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被监督者为监督者设定了具体的权利义务,人民监督员的独立性从最初就受到先天性条件的限制。其次,制度实施也基本上是由检察机关包办的,如人民监督员的产生、履职以及保障均离不开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受到了检察机关的实质上的控制。因此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外部监督机制的最基本特征——外部性是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之实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检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较为原则,对"三类案件"监督工作中较为关注的"三类案件"的范围、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保障、监督程序、监督制度与办案制度的衔接以及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职能定位等,需要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10年10月起,试行了七年有余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终于得以全面推行。作为回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实际举措,检察机关、法学界乃至全社会都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寄予了厚望。然而,作为一项初生的制度,人民监督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而这与该制度的产生背景又存在着密切联系,需要及时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的有效形式,有助于体现程序的公正和诉讼的民主。现阶段,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机制、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保障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改进选任机制、扩大监督范围、转变监督方式、完善保障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的有效形式,有助于体现程序的公正和诉讼的民主。现阶段,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机制、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保障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改进选任机制、扩大监督范围、转变监督方式、完善保障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的不明晰是人们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质疑的一项内容。明确监督效力必须首先处理好人民监督员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在不威胁司法独立原则的前提下,应当在实体和程序上适当拓展监督效力,以真正体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论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外部监督,切实防止和纠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执法不公的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创设了人民监督员制度。本文以法律监督基本原理为基础,对国外相关监督制度进行比较评析,提出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在监督主体的选择、监督程序及其运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监督目的的实现,防止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推广中步入形式化、象征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宪政视域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理念,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但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立法各层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其在司法外部寻求监督的举措无疑大大推动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建设。人民监督员制度刚刚建立几年,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表明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极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依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内容入手,具体分析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优缺点,并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性质为依据,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提出了新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0.
知情权是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工作监督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自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行以来,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强化外部监督制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这一制度在选任方式、选任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先天缺陷,客观上影响了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因此,探索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新路径,是改革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