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献华 《学理论》2012,(8):47-4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农村也受到了这股洪流的冲击。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种,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转型时期滋生的问题,使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对山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来提出一些对策:一是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二是建立不同层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规范强化制衡机制;四是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时期对农村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资金来源,建立个人账户,建立稳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分析可知,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表现出保障权呈现比较显著的边缘化倾向、保障需求和维权意识比较强烈及参保率比较低的特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困境:一是中国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待完善;三是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狭窄,且呈现出地区与城市的差异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机制:第一,应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规划与科学设计;第二,要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第三,应陆续拓展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且逐渐拓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城镇的社会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土地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悬殊,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几乎空白。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期以来承担着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丧失。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其重点在于:通过土地保障功能的再造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从而建立城乡一体的全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扩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单靠增长引发的方法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同时采用扶持导致的方法指导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使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有利于拉动内需,从而解决农民问题。目前,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理念偏差问题,在体系建设上不够健全,在法制建设上严重滞后。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健全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并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其具体策略是:规范保障政策,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进程;整合保障资源,实现农村社会保障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强综合协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推进,农民在生活中获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好处。然而,在现有的农村生活状态下,乡镇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在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指出乡镇政府在服务职能上的不足或偏差之处及指出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从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角度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广泛有效的公共服务模式;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当数东北三省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问题复杂。主要包括人口净迁出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人口出生率低下;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等问题。为缓解东北地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体系;二是加强城乡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三是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尽快确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现行宪法的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就从国家的根本大法上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整个经济与社会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国家明确承担起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责任和义务。这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村农民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了基本条件。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可信,可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而城乡贫困问题的客观存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市场竞争带来的失业现象,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等,都迫切需要推动社会保障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逐步完善。本文认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政府应从各方面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也应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于亚琴 《学理论》2012,(11):67-68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通过日本老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养老保障行政机构;三是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背景,根据法律体系构建原理描述了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结构,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应由政策优先向法律优先转移。从概念研究入手,立足于国际经验比较分析,根据中国宪法原则,提出了关于中国保障法律体系内容和结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赵桂生 《学理论》2012,(22):107-109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包括宁夏在内全国实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目前,宁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宁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安置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可是在农村,上述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仍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中德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德两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社会争议处理制度和模式。德国社会法院作为专门审理社会保障争议的特殊行政法院,体现了法律保护的缜密性和司法的高度专业性,适应了社会保障争议多,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现实需要。中国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则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因争议种类、主体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解决争议的机构,采用了不同的法律制度、程序和处理原则。本文以两国现行社会争议处理法律规定作为比较标准,按照社会争议处理的程序,分别从社会争议的范围界定、行政处理程序和制度、法院处理程序和制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间组织是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体之一。在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导地位外,还要充分依靠治安保卫委员会、治安联防队、单位内部保卫组织、保安服务公司等各种非政府(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警务战略实施10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近几年实践工作中,社区警务工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制约着社区警务的发展.根据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弱势群体的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有效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目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却存在着法律体系滞后、救助理念落后、救济程度有限、综合性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予健全与完善,以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残疾人社会保障离不开社区,社区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从社区残疾人保障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区残疾人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社区残疾人保障的几点建议:建立完善的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组织管理机制是推进社区残疾人保障的首要环节;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是推进社区保障的依托;健全社区残疾人服务网络,培养专业的社区残疾人工作队伍是发展社区残疾人保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characterizes Sino-Japanese energy relations as predominantly competitive, but views Sino-Japanese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as essentially cooperative. Using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risk, it is argued that Sino-Japanese cooperation is more likely in both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reas when common risks are perceived and relative gains are minimized. Despite their many conflicting strateg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s energy importers who are vulnerable to supply interruption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competitors for global energy supplies, China and Japan share common risks to their energy security. Consequently, there actually may be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and Japan to address their common concerns through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ve practices, such as common positions on pricing 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Although one would expect China and Japan to highlight their mutual interests in tackl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in fact relative gains often impede cooperation. Japan increasingly views China as an economic competitor and is reducing environmental aid, while China continues to set a priority on economic growth, which sets limits on the use of costlier Japanese green technologies. By examining a selection of scholarly articles, reports and newspaper articles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analysts, as well as material from interviews in Beijing and Tokyo in May–June 2007, the paper shows how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issues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may be framed as threats, requiring counter-measures, or common risks, which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cooperative practices. Las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ergy security ‘risk community’ as cooperative practices develo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Nonetheless, conflicting political interests, strategies, and self-images, accentuating relative gains, may provide obstacles to their cooperation in both energy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