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苗圃     
正有一次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叫着我幼时的小名,且称自己是苗圃的老叶家的后人。这熟悉的乡音突地拽我到时光的遥远之处,便知道这是一个老相识,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来找我的。我们在北京火车站见了面,才发现他带着老母来京治病。这个老叶家的后代我叫他大哥,总有六十多岁了吧,他让我想起曾生活过的那个辽南的苗圃,还有诸多满族的老乡,在花甲之年的重逢,彼此的沧桑之感,都在那对视的一刻从双眸里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2.
我人在北大荒,而家在遥远的陕西商洛山区。一个人闯关东13年,时空把家分成了两半。在关于家的情感里,家是我呱呱坠地的那铺土炕,是爸爸舍不得吃的那碗油泼辣子彪彪面,是妹妹拉着我的手不愿让我走的那声"哥哥"。于是,在无数遍的爱和牵挂中,在无数次的泪水和离别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     
我是在寒冷季节抵达日本的,到了夏季就感到缺少一些短袖衣物,这就迫使我去逛百货商店。没去不知道,一去才知道在日本购买衣服太贵了。一件的确凉的短袖衬衫的价格是5000日元,按当时的比价,为人民币220元。记得在国内购买一般在20元一件。 一家商店大减价出售衬衫的广告吸引了我,进去一看,在柜台上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2003,(6)
细雨姐姐:你好!我是第一次给你写信,知道你每天一定很忙,给你写信的人一定很多,可是,我实在是太想跟你说说我的苦恼了。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现在这个家已经不是个家了,因为我的父母不久前离婚了。现在我在学校住宿,我的妈妈在外地打工挣钱。而我的爸爸,自从和妈妈离婚后,一共就给过我50元生活费,见过我3次面,其中有两次还是我主动去看他的。我觉得爸爸根本就不关心我。我很羡慕那些幸福快乐的家庭,即使家里没有什么钱,只要有快乐就行。再说说我的妈妈,她是个好母亲,她为了生活已经尽了全力,可是生活并没有给善良…  相似文献   

5.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6.
在乌干达的中国人,除了我国几家国营公司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在这里做生意的个体户。其中有个老林,从吉林来,偶然和我相识,一来二去就熟了。老林年纪不大,四十多岁,在国内倒腾服装挣了些钱,后通过一个亲戚关系,半年前辗转来到乌干达。原本想做点小生意,没想到这里的市场潜力虽然大,但老百姓购买力低,生意很不好做,折腾了一阵,仍然不见起色,心里着急又没有办法。由于和我谈得来,有一次他提议找个周末一起去打猎散散心。打猎对我来说可是件新鲜刺激的事,于是我俩一拍即合。打猎可以,捕象不行在乌干达和肯尼亚的边境,有一片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7.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家义走的时候对我说:“等着我,我很快回来。”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大学毕业非要去当兵,而且是海军,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小烟,”他叫我,“人都有梦想,就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娶到你。”我问:“当海军也是你的一个梦想?”家义很深沉地点点头。我们从8岁就在一起,有人打哭我,是吴家义去帮我打架,十几年过去,还在一起,即使不说爱情,也足够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你说,10岁的孩子有爱情吗?”有一天他这样问我。我笑了,怎么可能?10岁的我还是个小孩子。“小烟,”他握住我的手,“我就是从10岁爱上你,那时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这个女孩子。…  相似文献   

9.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憾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抗日战争的炮火随着我的13岁一同走进我的生活。体内那沸腾的血液一次次地提醒自己:我必须去做点什么,为了明天——祖国的,还有我的。当得到广州市国民党十二集团军招考学员办通讯教导队的消息,我就去应考。年龄不够,躯体又矮又小,我终于没有通过体检,失望地回了家。一直抚养我的叔叔仿佛已经感觉到了什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武文黎从越南逃亡到美国,身上没有分文。他说:“我还以为这一生就此衰落了”。现在,他是得克萨斯州一名事业发达的商人。这位精力充沛的人现任四家商业机构的老板,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誊之为休斯顿很有前途的大商家之一。他是成功的形象,现年四十一岁,象他这样的人,在十年来逃到美国的七十万名印支难民中还不是唯一的。在沃尔瑟姆任布  相似文献   

12.
韩萍 《新青年》2006,(9):30-31
"每一样菜都有营养的" 26岁那年,我进了家国际闻名的五星级饭店做会计.我的总监是个成熟俊朗的香港男人,叫施南声.不惑之年了,还是很年轻,很有魅力的样子,也会唱很抒情的流行歌,很受大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楚鸟儿 《新青年》2006,(12):32-33
应聘者多,招聘者也多,基本上不用操心招不出去.我们上午刚刚填了表,下午就络绎不绝地有人上门.有的要找专门照看小孩,有的要找照顾老人的,还有的要求除了做家务还能帮忙辅导一下小孩学习的.可能是我的填表内容和一手好字体,引起了多家客户的注意,纷纷要求和我单独交谈,他们说出他们的愿望,我也提出我的要求.最后,我和一对潮州夫妇达成了协议.他们家有3个小孩,大的是个女孩,老二老三是男孩,都在上小学.我仅负责监督、辅导3个小孩的学习,洗衣、做饭另有他人.  相似文献   

14.
种下一棵树     
在冀北的老家屋后有这样一对邻居,一家姓梁,一家姓李。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两家就好得一塌糊涂。大人小孩像影子似地紧随着,就连炊烟,也经常拧在一起,分不出你我。  相似文献   

15.
我的哥哥     
家玲 《新青年》2006,(4):12
我哥不是我的亲哥,我俩的父亲是战友.我哥姓张,我姓吴. 我们两家的灭顶之灾发生在我12岁、哥17岁那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下过一场雨.张伯一家来我家做客,我硬拉着哥去河里捉蟹.临近中午时,我和哥刚回到院子里,就见房屋顶部不断有响声,靠山的后墙还出现了几道不断扩大的裂缝.我俩忙向屋里大喊:"爹,娘,快出来啊,房屋要塌了!"话音未落,整个房屋"轰"地一声全塌了.出事后,张吴两家就剩我和哥了.  相似文献   

16.
正羊是六畜中最温驯的草食性家畜,有关羊的典故和吉祥图案不胜枚举。乙未羊年,使我想起昔年在内蒙古草原上画羊的片断。记得刚到草原那会儿,我们两个蒙古包的知青与牧民全克拉家同放一群羊。每日晨起将羊赶出,"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秋风吹过草动羊现,传来阵阵牧草与羊群特有的味儿。此时,羊在草原上边走边悠然自得地吃草,极目望去,与远处的朵朵白云连成了一片,有如斑斑白银。后来我多少次在草坡上远眺,恍惚间,不辨羊群和白  相似文献   

17.
周海亮 《新青年》2007,(12):6-7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怀揣一张地图和20块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城市很大,很繁华,让我在兴奋之余还有点恐惧。我知道这个城市里有12家服装厂,我的目标是在其中一家谋得一个服装设计的职位。  相似文献   

18.
在1992年的鲁南偏远县城,对一个17岁的贫穷乡下少年来说,500元钱意味着什么?那无异于一桶沉甸甸的金子。在家里穷得连化肥都买不起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辍学回家了。大学梦在瞬间破灭。老师和同学们苦苦挽留,甚至表示要替我交学费,我笑着谢绝了。面对一穷二白的家,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觉得自己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撑起这个家。我开始四处找工作。适合我做的工作有许多,比如到工地去给泥水匠搬砖头,到钢铁厂去烧锅炉,到大修厂当学徒,可我都不愿意去干。我嫌报酬太少,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李萍 《新青年》2002,(12):7
舅家的弟弟小我一岁,小的时候,我们一见面就打起没完。有一次,他到我家玩,相中了我的小储蓄罐,任我嚎得惊天动地,他愣是得意地捧回了家。为此,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十分记恨他--他写字,我就说还不如蟑螂爬的好;他朗读英语课文,我就说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听不明白;舅舅、舅妈工作忙,他初中时已学会了做几道好菜,我就说他挺大个男的娘们叽叽;高中以前,他又矮又瘦,我说他是豆芽菜;高中一年,他竖向一下子窜到一米八,横向却没有任何发展的迹象,我说你现在跟刀螂似的是不是吃假耗子药啦……他也不甘示弱,笑嘻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随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一行四人,对芬兰开始了6天的友好访问。 我们乘坐的是芬兰航空公司的CADO班机,班机上的服务员大部份是长相端庄、礼貌大方、素质极好的30多岁的芬兰女士,还有几位身材匀称,面带笑容的中年男子。他们不停地走到旅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