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18)
正人生来是做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周而复始卖命地工作,难道就是为了薪水?"当我们谈到《沉思录》的最后一段,即说从人生的舞台退场的一段,我们就感到忧郁,因为这就是人的命运,在劫难逃。即使你觉得你的戏还没有演完,新的演员已经代替你成为主角了,这里的忧郁就像卓别林所言的《舞台生涯》中的那些老演员的心情,苦涩而忧不无欣慰,黯然而又稍觉轻松。"而同时,"我们又感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 《法制博览》2010,(10):45-45
我深深地知道,有了我,我就要在将来埋葬了你。但是,爸爸,你不要悲伤,你不要忌恨,你要深深地相信,你曾经埋葬过你的爸爸,你没有忘记你是他的儿子,我怎么会从此将你忘掉了呢?  相似文献   

3.
弄堂人生     
陈亮  艾苗 《南风窗》2014,(22):44-49
<正>"侬不能这个样子依晓得伐?"上海老弄堂里的老张又和人吵了起来,"你不能不通知一声就断别人家的电啊!你走你走,不要你修了!"老张激动,要把电工推出大门。众人来劝,住底楼的老奶奶一句话打住争吵:"斌斌,你不要这样。""斌斌"是老张的小名,在邻居眼里,这个年逾花甲的倔强老人依然是小时候的模样。最后电工向老张道歉,出门时忍不住低声抱怨"停的是楼道  相似文献   

4.
正●吃完晚饭,我和老婆都懒得洗碗,我提议:"要不咱们猜拳吧?输的人洗!"她摇摇头娇羞地说:"才不要呢,人家是淑女来着,猜拳这么粗鲁!"我想了想又提议:"那咱们猜硬币吧!"说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突然她抬起手给了我一巴掌:"你敢藏私房钱!"●刚来北京,租了一个小房,一楼,上淘宝买衣服,挑选后付完钱,联系卖家:"我已付款,请发货。"谁知卖家说:"我看到你地址了,自己上楼来拿吧!我就在你楼上。"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3):69-69
一天,猎人捉到了一只鸟,鸟儿说:"放了我,我会给你三个忠告,"猎人说:"你先告诉我,就放了你。"鸟儿说:"第一个忠告:做事不要后悔,第二个忠告:别人告诉你的一件事,你认为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第三个忠告:当你爬不上去的时候,就不要费力去爬。"猎人实现了承诺。  相似文献   

6.
石破 《南风窗》2014,(20):13-13
<正>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共同面临着这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希望如何生活?明智的回答是:你要采纳奉行的生活方式,永远应该是最有利于自己幸福的实验的结果,只要它是可重复实验的,你就有理由照着它做,照着它生活。爱默生说:"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实验,你做的实验越多越好。"实验,是通过尝试、观察、比较而得出结论。通常,我们  相似文献   

7.
传话 三岁半的胖胖被小姑姑接到爷爷奶奶家里,一进门就对爷爷奶奶说:"妈妈说了,不要爷爷奶奶买东西,爷爷奶奶退休了,钱少,要东西,回来妈妈给买." 过了一天,爸爸把胖胖接回家时,胖胖拿的都是大包小包的玩具和点心,妈妈见了,埋怨道:"妈妈让你不要爷爷奶奶买东西,你怎么又不听妈妈的话呀?"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工作室的宣教黑板上,电路图、公式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唯独"取舍"两个字像是默契,又像是警钟,它始终干净却有力量地印在那里。有人问,你说的是哪?它就是北京地铁检修一项目部的"杨才胜技能大师工作室";有人问,你师父是谁?他就是我们眼中的技术男神——杨才胜。  相似文献   

9.
梦之安魂曲     
马良  张可 《南风窗》2013,(21):51-55
据说,人生中有10件我们无能为力的事:倒向你的墙;离你而去的人;流逝的时间;没有选择的出身;莫名其妙的孤独;无可奈何的遗忘;永远的过去;别人的嘲笑;不可避免的死亡;无可救药的喜欢。从马良的作品中似乎能感受到,这10件事,马良都已经经历过了。他从现实人生的摸爬滚打中蜕变出来,成为一个造物者,或者,造梦者,门外的风吹草动对他没有丝毫影响,否则他镜头之下的世界,怎么会这么荒诞不经?他定格的时光,怎么会这么又轻又亮?他解构的世俗  相似文献   

10.
在越来越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感到越来越迷惘,寻不到人生的价值。究竟人怎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在这个发展快得令人目眩的社会里,除却金钱、名誉和地位,什么才是人应该最执著追求的东西?什么才是人应该固守的本性? 你有没有试过在苦苦追求却又四处碰壁、经历过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之后,心灰意冷地坐在旧屋墙角昏暗的灯光下,从记忆深处翻出那些天真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14)
正人的许多实力智力表现在考场外,改变人命运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学历教育,人生不应设定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高考结束了,留下一些思考。每次经过那些高中学校,心里百感交集。考生们又要考试了,人类暂时找不到比较准确识别人才、评定人才、划分类别、划分爱好的办法,只好通过高考去进行核定、划分、评判。你说这公不公平,谁敢说不公平呢?你能找出比这更好的识别方法么?明知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又没有更好的办  相似文献   

12.
巴老,你知道吗?人生,真有很多事不能如己心愿。尽管,你再三说不喜欢过生日,可是年年,你的生日过得最张扬。甚至,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文坛的节日"。尽管,你最怕出名,可是在人们心里,你是"一代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尽管,你不想惊动大家,静静地离去,可是你却震动了文坛,震动了全国。自从你去世后,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等,天天都刊登怀念你的文章。巴老,26年了,我与你相识、相交,尽管也写过许许多多关于你的文章,但是直到今天,我觉得我还是没有走进你的心灵。尤其是我的笨拙的笔,无法准确、完整表达你的心路,你的品质,你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正在你的眼中,如何定义一段有意义的休闲?它是途中经历的绝美风景,是奢华的美食和下榻体验,还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休闲的乐趣?你也许想不到,用一天、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来换取一次独特的休闲体验,是一件多么完美的乐事。而公益休闲会让你的休闲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而是将自己的爱心留在陌生人的心里。在"给予"的同时,享受休闲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你的人生潜力将在多久之后突然爆发?假如你被关在一个密室里,眼前有一颗定时炸弹,即将引爆。你盯着炸弹上的数字直发抖,用你的直觉想一想,还剩下几分钟炸弹就会爆炸了?认为10分钟之内会爆炸的人,你的才能在3年之内将会出现,而且是在你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你不妨试着挑战看看,测验的结果将会令人满意得吓一跳!  相似文献   

15.
上班一族     
《南风窗》1991,(5)
人生何处不相逢。当《上班一族》第三次与读者谋面时,我想对已经相识的朋友说声“我们又见面了,别来无恙?”我也要对刚刚相逢的朋友说声“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如果在这有限的篇幅里,你能得到一点启发,能引起你的一丝遐想,甚至你觉得讲出了一句你想说而未说出或是说不出的话儿,那么,我们——每一个参与编写《上班一  相似文献   

16.
燎原 《南风窗》2014,(10):60-63
<正>在机关单位用工制度中,正式工和临时工两种身份既相互依附,又泾渭分明。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即便朝同一方向前进,也没有交叉的可能。临时工的命数,从选择起就已注定。因为在各种突发事件频频"被主角","临时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态中一个独特的符号。"转正?哼!想都不要想!"2014年4月24日,面对《南风窗》记者的采访,余习亚没有言说的欲望,他右手一摆,指着广东东莞常平派出所的门卫侯红彦告诉记者,"你找他(采访)也是一样,我下半年就不干了"。年近五旬的余习亚,来自湖南常  相似文献   

17.
李昊 《工会博览》2013,(16):48-49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火爆热映,很多人都在感叹一位香港导演能把中国大陆的现代创业发展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文艺愤青、"土鳖"、"海龟精英",我们或许都能在人群中找到这些稚嫩的身影.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这个从1981年出现的"毕业季",已经有32年的历史.每一次青春身影步人社会都无不让人喟叹.是选择职业,还是在选择人生?是相信命数,还是相信这成百上千的大军造就的中国式就业?大幕的开启将是又一次人生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4,(24):92-92
<正>想一想光头强吧,想一想熊大和熊二,把心境放宽一点吧,要学会苦闷中作乐,要学会不要给自己加压,要学会放松自己并宽容算计你的人,要学会面对床底下向你放箭的人,你要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为什么突然间会想起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是《熊出没》的影响力吗?按道理,《熊出没》是给孩子们看的,怎么成年人也会有兴趣?这个问题我们也搞不清。千什么事都有一个定位的理念很重要,如打篮球,定位不好,全盘皆乱。像姚明,进攻时要打锋,以中锋位为主。防守时,也要站在中锋的位置,是"2.1.2"的1,居中。这可使姚明发挥长处,节省  相似文献   

19.
正怎样才能在不打扰你酣睡的前提下把床脚锯掉一截又垫回?怎样才能在不拆开管道的情况下完好的取出两节管道中间的塞子实现管道的连通?怎样才能只投入10万元使原值37万但已经报废的汽车性能恢复为新车?北京建工集团土木公司隧道技术总监马云新正是在盾构隧道施工领域解决了这些听起来简单实际非常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在现实生活中,"不打扰睡觉的前提下把床脚锯掉一截又垫回"很难做到,但如果"你"是每趟载客几千人、几分钟一趟连续运营的地铁列车,"床"是地铁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说实话难,这是古人早就知道的。《伊索寓言》中的"旅人和名叫'实话'的女子"正是讲这个道理的。有人在沙漠旅行,发现一个孤单的女子,她的目光凝视着地面。旅人问,你是谁?女子回答,我的名字叫做"实话"。旅人又问,你为什么远离城镇,到这荒凉的沙漠上来生活呢?那女子回答:因为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说谎,而如今你和人交谈,听到的全是谎话,再也没有实话的容身之地了。作者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