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睦 《工会博览》2014,(27):32-35
近些年,随着《空镜子》、《东北一家人》、《谁来伺候妈》、《我和老妈一起嫁》等电视剧的热播,演员彭玉也被不少观众称为“国民母亲”.彭玉是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也许是因为她塑造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和她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对她的评价都是“认真、开朗”,今年已经80岁的彭玉说:“只要一演戏,我什么病都没有了,年轻得都忘了自己多大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李连山是一位老铁路工人,是1949年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铁路工人代表,他曾参加过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48年年初从蒋统区撤到解放区中共华北局城工部,之后,奉命到东北哈尔滨参加"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委。他为成立铁路总工会呕心  相似文献   

3.
十六岁,这是一个本该在学校求知的年龄,一个还在父母的关爱下生活的年龄,然而十六岁的他却因犯罪身陷囹圄,我们为之婉惜,怒其不争,更为由此暴露的某些问题深思。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文中隐去其真实姓名。我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这个家庭成员和睦,生活富庶。爷爷奶奶对我这根家庭独苗宠爱有加,父亲母亲也成天围着我转,凡事一味地迁就、迎合我。记得小时候我极其调皮,有时父亲不得已要教训我时,母亲总要上来劝阻,无非是用些年小不懂事之类的话语来为我庇护,而奶奶时常摆出长者的身份教训父亲:“男孩子自小…  相似文献   

4.
常茹娟 《工会博览》2014,(15):46-47
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l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5.
我的房东简妮是一位勤奋学者。她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分别就读于美国最著名的史坦福、哈佛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三所大学,现在是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学会的会员,教学、著作、咨询,一身数职。她的家庭也十分美满,丈夫也是位名学者。她40岁结婚,45岁才作母亲,如今女儿2岁了,她还亲自哺乳。总之,简妮属于那种成功的事业女性。在美国,她们又是怎么处理事业、家庭,以及代沟等等问题的呢? 下面,就是简妮的自述。我们这代生在40年代,长在50年代的妇女,有这样的观念:你可以追求一份职业或照管一个家庭,但你不能两者兼顾。我是家里唯一的小孩,父亲经商。在我们住的那个小镇里,如果他的妻子出外工作,别人会当是他生  相似文献   

6.
(一)风雨飘摇,自强不息 王芬今年24岁,出生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3岁那年,疼爱她的爷爷因病去逝。7岁时,年仅39岁的父亲也突患疾病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家里穷,虽然父亲长得高大帅气,母亲娇小可爱,但我们一家人很少照相。父母除了一张红底的结婚照外,他们连个生活照都没有。我出生后,母亲总是憧憬地说:等娃儿长大了,就照一张全家福。小舅结婚时,特意照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堂屋的正中,格外显眼。母亲见了,羡慕地说:"等将来有钱了,咱们也照张全家福,要超大的。"父亲连声附和:"那当然,要比这个大得多才行。"我在旁听了,不以为然,总觉得他们将一张照片设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目标也未免低了点。我离开家到外地求学,每次回家都是匆匆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8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那一方窄小的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8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了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  相似文献   

9.
"乔蒂·辛格·潘迪",这位死后第八天才被父亲公开姓名的23岁医学院理疗专业女生,已经成为逐渐兴起的印度中产阶级女性维权的一个最醒目符号。在"12·16"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中,乔蒂不幸沦为"强奸之都"又一牺牲品。当被诱骗上黑公交时,她兴许还在跟工程师男友絮叨《少年派》中哪个是真故  相似文献   

10.
朱时春是著名演员朱时茂的弟弟.哥哥“举贤不避亲”,帮助曾经是农民、却对影视艺术执著追求的弟弟开始了导演生涯.迄今朱时春已经执导了电影《继母日记》和电视剧《军旗飘扬》.两兄弟的手足深情一时间传为佳话. 兄弟俩从小感情就深 1954年,朱时茂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朱时茂最小的弟弟朱时春出生.朱时春有4个哥哥、5个姐姐,朱时茂是他的三哥,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朱时春出生48天时,父亲便因心脏病去世了,从此母亲拉扯着他们10个孩子艰难地过日子.为了给母亲分忧,兄弟姐妹们都想着法子做事帮母亲:时常去海边捡鲜海蛤、捉螃蟹、捕鱼,然后拿回家改善生活,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  相似文献   

11.
错爱的悲剧     
十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可怕的梦魇,扰得他胆战心惊,缠得他精疲力尽,他需要解脱,走出可怕的梦魇…… (一) 姜富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困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庄稼人。姜富七八岁时,父亲因病不幸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哥哥靠生产队发放的救  相似文献   

12.
我曾有一个女友,虽然兰质慧心,可年过而立仍是单身--我是说,不只是没有结婚.原因全在她的父亲:女友从14岁她的母亲去世那天起,就和父亲相依为命,发誓要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的百年。她父亲精神有点问题,作为孝女,她不放心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也不放心把他交给训练有素的保姆,甚至她都不放心买个相对独立的两代居,让他离开一会儿自己的视线--她自己照顾他,下班之后永远形影不离。她父亲的症状是这样的:打开电视,一看见男女拉手、接吻、上床,他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母亲出生于1933年6月5日,病逝于2005年1月26日。母亲的一生都是在河北晋州农村度过的,在众多姊妹中,她排行老大。虽然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却教给我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母亲出生时,家境在当地农村还算比较殷实。姥爷是耩地种田的把式,姥姥是纺线织布的能手。在祖辈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15.
黄宗英,称得上是个名符其实的女"强人':演戏,她自有一批她的影迷;从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大雁情》、《小木屋》、使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当她乘开放改革之风  相似文献   

16.
相爱简单,女硕士浪漫邂逅“洋绅士”1993年7月出身的金樱,在重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金诚是一家设计院的髙级工程师、母亲在北碚一家医院做护士。还有一个大她3岁的姐姐金环,在一所小学教书。她是家里的幺女,同时也是聪明漂亮,性格开朗的乖乖女。  相似文献   

17.
张宝申 《工会博览》2004,(18):69-70
1958年,我14岁,因家庭生活拮据,初中只读了半年,便退学进北京618厂学徒,成为首都工人大军中的一员。 我虽然出生在北京,但童年和上学读书,却都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受父亲和老师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看书,对文艺产生了兴趣。到五六年级时,新小说入了迷,《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烈火金刚》、《青春之歌》等书,全想办法找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2,(19):68-69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2,(19):64-65
《孽债》只不过是个缩影,是我知青人生中的一阕感怀,代表的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那批人,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历程和心路。1989年3月,母亲双目失明,不能再执笔给我写信。家书是亲戚代写的,信里说,老人天天盼望着我回上海。距离母亲第一次要求我回去已经过了四年。当时,由于各方挽留,我也就继续留在了贵阳做知青。不过这次,为了母亲。我趁着赴京开会,火速绕道上海,看了看她。母亲术后效果并不好,老流泪,只能勉强辨识人影。我回家十天,她天天要我同意设法调回。她说,你十九岁离家,现在四十一岁,已经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什么不能回来照顾老人,你还要我盼多久?  相似文献   

20.
父亲(散文)     
小时候我常常惹事,母亲总跟在身后絮絮叨叨,我只当她在念经,依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母亲慢慢发现谩骂是无用的。后来她改用一招:告状。父亲从田里一回来,母亲就嘀咕着说我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