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明 《前进》2010,(4):55-55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要想真正做好领导工作,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切实为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善用“五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听到基层的同志议论:某某领导懂经济,某某领导不懂经济。那么怎样才算懂经济呢?老百姓看的当然是实惠,如果我们的领导同志为官一任,却不能造福一方,大家肯定认为你不懂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懂不懂经济,要看你是否了解基本的经济理论,能不能运用这些理论驾驭经济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 一、领导经济工作必须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如果我们把经济活动比作地球,经济政策比作杠杆,那么经济理论就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对于我们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来讲,天天与政策打交…  相似文献   

3.
造福一方     
现在 ,“三个代表”的思想 ,可以说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 ,逐渐家喻户晓和深入人心 ,其国际知名度也有更大的提高。各级政府的领导者们 ,尤其是在地方的党政负责人中 ,常表明以“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为己任 ,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共识和挂在口边的说法了。当然 ,“为官”还是传统的习惯用语 ,实质上应该是当好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这里就谈谈“造福一方” ,问题在于为谁造福 ,要造的是什么样子的福和怎样去造。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 ,显然必须从努力提高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入手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喜看《公民导刊》第4期封面人物:杜明华,喜读封面人物《质朴精神》一文,越看越有趣,越读越有味,从中受到鼓舞和启迪。图、文展示了一位昔日乡村教师,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毅然弃笔从商,大胆创业,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实在令人敬佩!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杜明华一心扑在教学上,为培养山区孩子尽责尽力;成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后,他大胆创业成功,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5.
李鸿忠 《政策》2008,(2):4-13
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安排,省委、省政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下面,我主要从政府抓落实的角度讲几点认识和意见。具体讲是“九个抓”:  相似文献   

6.
省委书记宋德福在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抓发展一天也不能耽误,时刻都不能放松。”我的理解是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就是要始终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7.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辨说周汉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积极的口号,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领导同志在工作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推动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对做官混日子的官僚作风也是一种鞭挞。但也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曲解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含义,导致了...  相似文献   

8.
刘益俊 《世纪行》2013,(8):8-8,20
基层政协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如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让党委放心、政府满意、百姓高兴?其关键就是要找准政协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政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提出了“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围绕民生改善、围绕维护委员权益”的履职工作思路。这个思路体现了政协工作必须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突出了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贯穿了履职为民的思想。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思路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易懂、多姿多彩的风格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并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理解流行音乐?著名音乐评论人金兆钧说:“流行音乐每一步发展都跟中国的改革开放、跟它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你要是读懂了这20年的流行音乐,实际上你就读懂了这20年的中国。”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能从社会大背景、从经济、从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角度读懂流行音乐,我们就有可能把握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方向。历史已进入了21世纪,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今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苑鹏 《时事报告》2010,(6):74-77
这几年,不管是种水果的还是养鸡养鸭的,很多地方都办起了合作社。而且大多是一家公司和一.群农民一起干。国家也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颁布了专门的合作社法。究竟这合作社是怎么一个合作法?入了社对农民有啥好处?讲一个在北京大兴区发生的“合作社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1.
谢建刚 《群众》2009,(11):31-33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人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如今.这条“碧溪之路”走得怎么样?碧溪人民在新世纪又有什么新的创举?城乡一体化的实践难题如何破解?农民市民化路在何方?碧溪人民30年来的开拓实践,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碧溪之路”的创新发展问题,作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如何当好一个领导干部.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对此,我进行了几点粗浅的探讨。何谓领导?从字面上说,就是带领和引导.其内在含义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的功能关键在于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形成最大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那么,如何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好一个领导呢?  相似文献   

13.
闲谈听民意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全国惟一保存完好的河南省内乡县衙,那副曾被朱铬基和国内外游客称道的对联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这副对联是清代内乡知县高义永所题: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仅对仗工整,且意义深长,反映出官和民的血肉关系。在午饭后的理发当儿,笔者思索这副对联,随意问了理发员:“你们现在新当选的县长咋样?”理发店的谢久军师傅和他的妻子说开了:“俺们现在新当选的党县长可不错,一上任就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把电话号…  相似文献   

14.
言诚 《时事报告》2004,(2):12-15
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施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已经开始实施,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好比是对旧城翻新,这远比在一片荒凉之地建设一个新城要艰难复杂得多。有人形容为“背着包袱赶路”,那么,如何才能卸掉包袱,跨越障碍,避开前进中的暗礁?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新形势下的“辽沈战役”?我们请有关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中有句名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在我看来,正是讲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成家”视为经济理想,那么一个企业之所以不能够实现这一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刻薄成家”,就是“伦常乖舛”。  相似文献   

16.
问责与担责     
“中国政府正在紧急组织抗震救灾斗争。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胡主席在青海玉树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同多位外国领导人谈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时.讲的一段动情的话语。胡主席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不仅生动反映了他心系祖国人民、情牵百姓危难的情怀.也打动了亿万国人的心,更值得每一个带兵人深思:“我‘同士兵在一起’了吗?”  相似文献   

17.
白洁 《思想工作》2007,(11):32-33
一个地方的经济能否快速发展.老百姓能否快速致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那里的党风政风如何。党风政风清明,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地方经济才能快速发展。老百姓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护。而且还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共产党员.在和谐连队的建设中.应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当好“七大员”。  相似文献   

19.
潮安县外资工作喜忧谈中共潮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苏仰钦对外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分析,外资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讲,可以说是喜与忧并存.笔者试图对潮安县恢复建制...  相似文献   

20.
史流 《政策瞭望》2014,(6):60-60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起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讲的就是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讲的也是政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讲的还是政绩。比较起来。当数司马迁的“政绩观”更为全面、更为科学,也更有意义。“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的第一个标准。司马迁把“民大悦”而不是“官大悦”、“上大悦”当作政绩的首要标准。这一观点。就是在今天,也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做到。因为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政绩历来就是五花八门,真假难分。旧且不论,就说时下,政绩的花样就不少,比如建摩天大楼、建中心广场、上世纪工程以及建开发区、商业区、追求不顾资源环境的经济速度等,诸如此类,到底算不算政绩?这在不少地方都成了一笔糊涂帐。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装进政绩的口袋,甚至于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都出了政绩,让老百姓一听“政绩”二字就害怕。其实如果按司马迁的政绩观来衡量,问题也很简单,判定政绩的真假良莠,关键在于是否能使“民大悦”。这个“民大悦”,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和实惠,具体地讲,就是既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物质富足。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营造山青水秀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在整洁、干净、美丽的环境中生活。也就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否则,如果人民群众生活得不到改善,整天生活在污水浊气之中,那么,即使楼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