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区与经济区分布的不一致,我国的经济区域大于行政区划,行政区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决定作用,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造成了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的发展是逆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行政区经济问题应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建立与经济区域相符的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中部崛起的重要课题。中部区域市疡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中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领域和范围,探讨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对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部区域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3.
简论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上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通过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 ,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和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 ,中央政府调控与地方政府调控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它们彼此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背景下,辽宁地方政府职能必须尽快转变。但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南方发达地区的经验,必须结合辽宁经济发展的实际,除体现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一般职能。还需要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导”作用,完成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多一块”特殊职能来适应辽宁经济重新振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由来已久,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正确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对新疆自治区的对口援助模式,说明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在对口支援、协调区域发展问题上的政策运行的政府协作方式,体现中国行政运行方式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上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当前府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竞争与合作关系则是府际关系的两个关键纬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区域市场融合需要的加剧,基于传统行为观念主导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调控模式,越来越严重地固化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变相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建立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关系,以此快速而稳定地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蓝黄战略是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级重大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效。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传统的行政区划带来的体制性障碍使得地方政府在协作中面临诸多困境。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协作的有益探索,完善蓝黄“两区”中地方政府协作法律法规,建立区域统一协调组织机构,构建地方政府之间的契约理念,实现区域内网络化治理,是促进蓝黄战略进一步发展的路径趋向。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然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还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克服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与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偏差,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然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还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克服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与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偏差,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必然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