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2.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5.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刘长容 《学习月刊》2010,(15):16-17
最近,读赖瑞和教授《唐代基层文官》一书时.偶然看到了韩愈“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这两句韵味悠远的诗,心里很高兴,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觉得借用这两句诗来自况我的读书生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7.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日前.从报上读到一篇讽刺“附庸风雅”的文章:该文写道:“某公性好风雅为示博学,在家里筑起‘书城’,在办公室里垒起‘书墙’,政、经、文、史、哲,种种门类的巨著无所不包、所藏之书多装帧精美,价格昂贵,令一般穷文人艳羡不己……然而他整天不是开会赴宴,就是唱歌跳舞洗澡,哪有时间亲自读书?办公室里的半壁藏书只是摆设,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味     
王涛 《红岩春秋》2009,(4):77-77
古人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为读书之体会感受。而今,我们在读书中牵引出三重境界。书,在品读之中,由内孕心生,兴而超然,至齐平万物,牵情化景,再至月印万川,意境深远。如此三味,使得我们捧起那一本本经典,拾掇那一句句珠玑时,不免涵濡在那文华茂茂、沁人心脾的翰牍流霭中。  相似文献   

10.
赵武松 《学习月刊》2010,(21):20-21
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一直都渴望静下心来读点书.可时间偏偏被工作、应酬填满:闲来有时间的时候.可又静不下心来。纷繁的事务,忙碌的职场.读书似乎成了一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一益读书是“药”。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只有读书,才能开茅塞、除陋见、获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性,展现“开卷有益”之光、展示“读书有益”之力、开创“学习有益”之局。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党政干部是人民群众的统领者、决策者、指挥者,要克服愚、俗、庸,增强才、知、智,就要刻苦读书,坚持读书,终生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卑琐走向崇高,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三个主要问题。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4.
书趣     
《新长征》1995,(8)
书趣建华凭一个读书人的直觉,我感到读书又“回潮”了.早就想围绕读书写点什么,这例不大因为我想“赶潮”,而是自幼不解“书缘”,以书为友,真的是有些心里话要说。读书之好起于上小学之时,那时的乡下也读不到什么大书,想来不过是些连环画和一些英雄人物故事之类罢...  相似文献   

15.
文人者,”爬格子簇“之谓也。 文人不可无行,也不可无文。这正如工人要出产品,农民要种粮食,科技人员要出成果,演员要进入角色一样,文人当然要有文。然而,时下很多文人无文,成了“空头文人”,“皮包文人”,给人“第一印象”如何,不用我来多说。考其无文原因,大概有二:一日“二难”(出书难,卖书难),二日不值钱(文人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实践     
姜仕贵 《当代贵州》2012,(35):64-64
对于读书的作用,前人总结过很多:读书能励志,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然而对我来说,读书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学习到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发展上有新境界、工作上有新成效,把平时从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5月13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而且对领导干部读什么样的书也作了富有针对性、独到的阐发,其言谆谆,其情切切。  相似文献   

18.
读书爱序     
书,大凡有序。它是打开书的内在世界的金钥匙,是游其主游其艺的导游者。我读书,先爱读其序。《知堂谈吃》是一本谈“吃文化”的书,钟叔河先生为其写序云:“吃是人生第一事,比写文章重要得多……文人也是人,他的第一件事必也是吃,不过他未必善于吃,更未必善于谈吃。《招魂》和《七发》都谈了吃,但一是为了骗死人,一是为了骗活人,谈吃而意实不在吃。束皙《饼赋》、陆羽《茶经》,算是专门谈吃的书,却又太像今之食品介绍或烹调专书,文学性稍嫌不够。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兴趣的,例如苏东坡这首诗:‘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境界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境界来。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那是因为家境再穷困,却难不倒读书求知的信念;孙敬头悬梁读书,那是因为他读起书来通宵达旦;苏秦锥刺股读书,那是因为他要立志做大事;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名人读书,都能在书籍里找到他们鲜活的身影。读书读出了境界,莫过于鲁迅先生在《从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组工干部要努力追求孔子提倡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三种境界,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学习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