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东丰县委把解决乡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县级“三讲”教育和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今年初,按照吉林省委的要求,对乡镇领导干部“走读”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查清了全县23个乡镇158名乡镇领导干部中共有“走读”干部 99人,其中 28人家住县城,11 人家住其它乡镇。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到7月末,这39名乡镇领导干部中有27名同志搬到了任职乡镇居住,对其余12名同志进行了调整,很好地解决了“走读”问题。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县委首先从提高乡镇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习惯把那些家居县城、工作在基层、休息时间公车接送的乡镇干部称为“走读官”。新闻媒体曾多次提醒“走读官”要“安营扎寨”莫再走。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乡镇领导干部的变更和城乡干部交流的增多,“走读官”不但仍在“走”,而且大有愈走愈烈之势。报载,山西省某地区12个县市在乡镇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在县城购买或建有私房成为“走读官”的就占49%。1997年比1995年增加18%。同时,有部分县市党政领导也步入了“走读官”的行列。越来越严重的“走读官”现象,带来的弊端十分明显。其一,违规购买、建…  相似文献   

3.
中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制定具体措施,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省纪委七次全会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的“走读”现象,又作出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笔者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开展了一些调查。主要表现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核心问题是人岗脱离,影响工作。据调查,在我们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的苗头在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有初显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六种:一是父母居住在城市,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白天到乡镇上班、晚上回城的乡镇干部和干部群体,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走读”干部。基层干部群众对“走读”这种工作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极为不满,强烈要求狠刹这股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4,(9):16-16
当下,广西、四川、安徽等部分地区,正整治“走读干部”,引发网民热议。新华社调查发现,一些正县级官员的走读,更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6.
兴文县石林镇采取了三项措施,禁止干部“走读”,转变机关作风。  相似文献   

7.
“走读”问题,直观地表现为人岗脱离,在位不在岗或在岗少,但其成因却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干部都住在乡里,办事人好找、速魔陕;有事没事还来家里串门、摆龙门阵,干部跟我们这么近,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安心!”苍溪县山区群众对乡镇干部不再“走读”的新变化交口称赞。今年以来,苍溪县致力推行环境留人、制度拴心、政策鼓劲等举措,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时下,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群众颇有微词。“走读”,是指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在农村、居住在城区或其他乡镇,每天公车接送,早出晚归,或三天两天回家住宿,就像学生走读一样。据载,内蒙古武川县共有6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其中59名“走读”。比例如此之高,令人吃惊。“走读”现象的产生和滋长,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客观原因来看,一方面,随着干部人事制  相似文献   

10.
成因透析“走读”问题,直观地表现为人岗脱离,在位不在岗或在岗少,但其成因却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不能有效抵御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化,是“走读”现象滋生的主观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步伐的加快,信息流、物流空前加大,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受经济生活中“利益第一”、“等价交换”思想的影响,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感到自己长期在基层工作,罪没少受,苦没少吃,已经奉献过了,“牺牲”够了,该为自己和家庭想想了。于是,在工作时…  相似文献   

11.
郭远君 《求实》2003,(Z1):120
近几年来,干部“走读”现象在一些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临近县城附近乡镇较为普遍。这些干部“走读”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给乡镇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负面效应。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必须刹住干部“走读”现象。造成干部“走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凭自己多年从事乡镇工作的体会对干部“走读”现象剖析一、二。 一、造成干部“走读”现象的原因 1、宗旨意识较淡薄。个别“走读”干部往往把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抛在了一边,把在乡镇工作当作是“发配”,认为自己吃亏,导致不是一心一意干工作,而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日钟,甚至当了和尚不撞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十分淡薄。 2、生活、办公条件差,距县城近。乡镇生活、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环境艰苦,业余精神生活单调,与县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氛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走读”干部普遍心理不平衡,难以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存在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12.
党建园地     
《新长征》2004,(4)
精干队伍 解决超职数问题 伊通县委采取5项措施,解决了乡局级领导干部超职数问题:疏通“下”的渠道,在机构改革中,根据年龄确定“二线”界限,全县有106人提前离岗;调整领导干部余缺,实行回避交流、适才交流、培养交流、加强性交流,将37人从超职数的部门调整到领导职数空缺的部门;通过解决乡镇干部“走读”减少职数,将22名“走读”干部调整  相似文献   

13.
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干部管理,转变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治理好乡镇干部“走读”问题,我认为应注意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建章立制环节。乡镇之所以出现严重的“走读”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和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切实际造成的,所以必须抓住建章立制环节。在制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时必须注意要将干部个人、家庭的实际和农村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因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和农民,工作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乡镇单位的多数干部家居农村或夫妻异地工作,有繁重的家务劳…  相似文献   

14.
龚斯宇 《廉政瞭望》2014,(18):70-71
上班时间娱乐休闲、干部“走读”、利用各类宴席借机敛财……这些在老百姓眼中的“小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正风肃纪”,全省上下都在探索。经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委提出“9+X”的治理模式,“9”为全省各地的共性问题。如政绩观不正确等,“X”即为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的个性问题。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在‘聚焦、碰硬、深入’上下工夫,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一、实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激发了走读大学生竞争的紧迫感江大对学生实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原则,不仅是对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而且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受教育者愿接受教育的思想基础。因为走读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来,承德市把狠刹群众反映强烈的“五风”(领导干部亲属婚丧事大操大办风、公款大吃大喝风,公款旅游风、干部“走读”风、赌博风),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转变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重点,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五风”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17.
“乡镇干部像候鸟,晚上全都选城了”。近年来,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和城乡居住条件的改善,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镇、家住在城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这一现象影响了干群关系,制约了乡镇工作的开展。为此,各地纷纷出台乡镇干部“住读”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方便了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大学生,如何看待走读大学生,几年来虽然认识在不断深化,但每当遇到社会上一些变动或学生中出现一些问题后,便议论纷纷。甚至出现:现在大学生不如过去学生觉悟高,走读大学生不如其他大学生“单纯”、“难管难办”的思想。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认识方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的:“它的前提是人……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9.
干部“走读”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这股风在一些地方更是日见盛行,似乎成了一种“常态”。许多县、乡干部工作在基层,家住县里、市里,每到周末就回去,有的甚至是天天这样“上下班”,节假日更是不见身影、找不着人。有的还热衷于往外跑、往上走,板凳坐不热,精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岗。  相似文献   

20.
乡镇领导“走读”现象不容忽视据我们对一些乡镇领导的调查,发现有80%的乡镇主要领导每天晚上回县城的家住宿。究其原因,一是交通工具先进了。大部分乡镇书记、乡镇长每人一辆车,高级的坐桑塔纳,最次也坐“212”。二是路好走了。乡村公路油路化,为他们回城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