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关系正面临全新调整,并将不断走向深化。明确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是保障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护中国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段里,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在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安全信任,拓展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坚持走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制订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俄关系:战略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主要战略伙伴国.中俄关系在两国战略全局中均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深化中俄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中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性因素.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剧烈波动和深刻调整,中俄必须不断强化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以新的思维和有力的举措,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大国关系不同的是,中俄两国从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起与新型伙伴关系相适应的制度。中俄关系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等制度安排具有正相关关系。与中苏关系和独联体国家关系相比,中俄关系呈现出制度累积的特征。制度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其实践结果有力地推动了中俄在各个层面上的交流,使中俄关系的基础日趋巩固。中俄关系可望保持相当长时期内的稳定和发展,其决定因素正在于制度化的中俄关系所带来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从中俄两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看,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大有可为。从政治方面来看:中俄关系进入了较好发展的时期虽然俄罗斯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中俄两国意识形态绝然不同,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没有变;特殊的地缘关系没有变;互利合作的愿望没有变;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在今后若干年内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的“全球化”浪潮、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等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际关系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同时,作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框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意义,将给整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23年3月21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系统阐释了在双边和多边、全球和地区等层面全面深化战略协作的重点领域与共同任务。《联合声明》基于对中俄关系历史逻辑、现实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为中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并引领时代潮流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俄罗斯研究》编辑部特别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深入探讨中俄关系的历史逻辑、相处之道、内生动力和世界意义。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得益于两国领导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睦邻友好”、“平等互利”、“战略协作”为原则,探索出“平等互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大国相处之道,提供了新型大国关系的示范。中俄关系是有内生动力的大国关系,以高层交往为战略引领,以政治互信保证行稳致远,以经济互补助力合作与发展,以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的社会基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俄关系的影响已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中俄都是全球性大国,又互为邻国,睦邻友好,持续深化战略协作,有利于国际形势稳定,...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俄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是中俄关系有史以来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搞好对俄关系对中国具有特殊战略价值。俄罗斯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俄中关系,也会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今后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将影响未来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建构,影响两国及两国人民的重大利益,这需要中俄双方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谋划。  相似文献   

8.
即将于2008年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广受世界各国关注.俄国内政治生态将对此次总统选举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就民意的偏好、政党格局的出新、精英层的嬗变等各个方面来看,由普京总统所主导的2008年总统大选的整个程序正在上述各要素的互动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08年选举还对俄政治格局的继续演进和俄西方关系的可能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关系将有望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出现有利局面,但不意味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会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不仅必要,且国内国际学界已有初步积累.第一,"比较-结构"方法是较早的尝试.也即,从不同历史时段条件下的多民族关系的聚合性、传统治理模式多大程度存在中介性协调机制、文明所处的区位独特性等方面差异,探视苏联解体的端倪.第二,世纪之交以来,帝国形态研究、作为文明现象的苏联总体研究、以及文明与地缘政治相互关系等领域的探讨,指出文明与帝国现象相交织,大陆性帝国中央权力式微与周边动荡的紧密关联,是导致帝国解体的重要因素;帝国抱负过大、内外挑战前所未有,则是其崩溃的经典式动因.至于把苏联现象作为一个文明单位来系统考察,观察多民族构建、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外部关系,乃为事关苏联前途的关键问题,而苏联解体也恰恰缘起于这三个重大问题.同时,文明演进过程始终难以离开各大文明间的相互激荡,如果说,苏联解体也反射着美欧等文明单位先后趋于衰落,那么古巴导弹危机、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9年入侵阿富汗这三大扩张则明显表明:帝国对外扩张与国内的体制改革进程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改革停滞,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诱因.第三,文明演进过程中思想史的传递、演绎,特别是若干关键范畴的承继与缺失,对文明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特别是文明结合部条件下,思想史演绎与体现为民族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极化"的文明结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些问题对研究俄文明与苏联解体间的关联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适度"这一思想行为范畴的研讨,有利于剖视苏联解体的深层动因.第四,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的文明研究方法似已并不限于纯学术讨论,开始参与新兴国家与既存霸权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过程.本文主张在尊重各自文明存在的客观前提下,互学互鉴,避免文明冲突.由此,从文明史的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将长时段演进与中、短时段的变化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有益于对苏联解体的深层结构的认知,也有益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取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俄建交75周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边倒”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再到1991年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顺利过渡,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发挥着“历史开篇”、“历史转折”和“历史经验”的关键作用。中俄关系的过去和现在都深刻地揭示了中俄长期睦邻友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这是新时代中俄关系清晰的历史逻辑。中俄双方基于安全、发展与复兴的内在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双边关系向前推进、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强大内生动力。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其独立价值体现在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双方的关系在为两国安全、发展与复兴大局服务的同时,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还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