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苏联这个泱泱大国解体的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僵化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戈氏叛徒葬送说、外部因素说等。科学地分析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演变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何在?怎样正确评价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苏联解体后的自身状况和世界格局如何?本刊特邀国内苏东问题专家,剖析苏联模式兴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能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面临的执政形势,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已近十年,国内外对其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了许许多多的探讨,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在国内,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于这一模式的弊端。不可否认,这一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一结论却解释不了何以在同一模式下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模式。如何认识它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呢?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个人还是制度是研究苏联解体问题的学者的对立观点。由此衍生出了四个观点:即苏联解体是否具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苏联解体是否是苏联人民的选择;苏联解体是否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否是"去苏联化"的结果。对此,东西方比较政治学理论有着不同解释,而正确评价苏联解体原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涉及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对此,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具有阶级属性,以马克思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一重大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苏联模式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看待苏联模式的历史地位 ;苏联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多视角、多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中国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曾利用各种时机向不下30位外国领导人请教过苏联解体的原因,得到  相似文献   

7.
苏联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兴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已近十年 ,国内外对其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作了许许多多的探讨 ,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在国内 ,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 ,苏联解体、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在于这一模式的弊端。不可否认 ,这一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一结论却解释不了何以在同一模式下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那么 ,应该如何评价这一模式 ,如何认识它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呢 ?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一、苏联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 ,往往也被称…  相似文献   

8.
郭鹏杰 《传承》2011,(23):4-5,15
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悲剧。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探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除斯大林模式的积弊太深和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之外,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而在这场世纪性的大改革中,苏共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彻底放弃更是火上浇油,其对苏联的快速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窦凌 《理论月刊》2002,3(8):85-86
有人认为,原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苏联模式”所致。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本文认为僵化的不是“苏联模式”,而是不顾历史条件变化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思想观念。苏东演变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石荣慧 《传承》2010,(6):118-119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为什么会从地图上抹掉?主要原因是本身存在严重问题,但是也不能否定美国的因素,美国政府利用苏联内部困难和矛盾以及战略错误,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以及通过军备竞赛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实施分化,瓦解加速苏联解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为什么会从地图上抹掉?主要原因是本身存在严重问题,但是也不能否定美国的因素,美国政府利用苏联内部困难和矛盾以及战略错误,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以及通过军备竞赛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实施分化,瓦解加速苏联解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使一系列的理论难题横亘在正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面前。我们把由"苏联解体"衍生的相互联系而不断涌现的"问题丛"描述为"苏联的理论丛林"。今天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模糊理解仍以各种"隐性存在"的形式作用着中国理论学者、社会精英,甚至人民大众的头脑,从而羁绊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进程。突破前苏联的僵化理解,运用辩证方法把握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穿越这一理论丛林,对于实现中国梦拓展中国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立中 《前沿》2007,6(9):39-42
中苏论战的本质是中苏两党关于破立"苏联模式"、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分歧的争辩。本文以中苏论战为切入点,按时间为序,全面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虽然苏共在执政实践中违背公平正义原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解体苏联也违反了公平正义原则。苏联解体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与启示:要把坚持公平正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足点和归宿点。必须在政治上发展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经济上进行改革,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在文化上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6.
对"民生、民主"四个字的切实理解和实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显区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从而使得苏东剧变的悲剧没有在中国重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体制的形成,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使社会主义再次彰显其优越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张富文 《桂海论丛》2009,25(3):16-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下,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考如何认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几个问题,对于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陈悦新 《传承》2009,(22):128-129
斯大林时期长期的党和个人过分集权的执政体系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也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因素。苏联执政体系的失败违背了中国道家的核心思想。在新时期应当积极借鉴正确的道家思想来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