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文化产业有赖于文化资源,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着力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引导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二者间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历史资源是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文化历史资源,能使区域的文化产业和经济建设获得动力,从而推动区域的全面和谐发展。鞍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却不高。本文针对鞍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提出资源整合和开发模式,以推动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鞍山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11,(11):19-21
在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不少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一体,将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获取社会、经济效益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周先来 《政策》2008,(10):47-48
安陆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唐代诗人李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随着武汉城市圈文化产业的加速融合,深度保护开发利用李白文化资源,做大李白文化产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一种全球社会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为例,分析其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其显著而成效的有益经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顺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基于当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文化品牌建设、文化空间治理、文化产业园区、网络文化产业治理等关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间、文化产业与治理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荆楚文化是具有鲜明精神特质的区域文化。只有发掘和依托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战略,理清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构建内含荆楚文化精神特质的湖北现代文化产业,以荆楚文化精神打造湖北文化产业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做大做强湖北文化产业,加速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双赢     
在浙江各地,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股份制改造,还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处处都有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文化产业发展须臾离不开民营经济。在浙江各地,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单位股份制改造,还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处处都有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民营文化产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为整个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政府建平台在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民间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省委、省政府采用  相似文献   

9.
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在历史上是近似的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文化体系的差异最终导致文化格局的变迁,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历史从来都是现实生活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保护、修补东亚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巩固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迅猛的产业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这个世纪性的发展命题和现实性的发展机遇,引发三亚市决策层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并启发他们用发展的视角和经济的眼光审视、挖掘和利用三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依托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启动文化发展进入战略层面,推出以建设和谐文化、延展三亚魅力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11.
孙婷 《重庆行政》2020,(1):98-101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命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2.
张玉山 《人民论坛》2013,(2):230-231
要做大做强河南的文化产业,就必须深入发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地域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产业的相互关系,通过选择适当的文化产业类型,形成区域文化产业特点,使河南的区域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如何对文化产业类型进行选择,在选择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正刚 《湖湘论坛》2010,23(6):59-63
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树立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把握市场取向、突出特色、资源保护优先和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辩证处理和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是发展湖北文化产业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和极其宝贵的活水源头。与荆楚文化资源的丰富度相比,湖北文化产业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利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数字化建设,打造湖北文化+泛文化产业生态链,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湖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明旭 《思想战线》2008,34(1):50-55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定位不仅取决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取决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有效履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职能的前提,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本职能是加强战略规划、进行制度创新、强化政策执行力、主导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调整文化产品资源配置方向、提供纯公共文化产品以及开发和保护特色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北城改造区域的文化建设是成都建设成为“文化之都”的重要支撑.这一区域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从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从而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本文在详细梳理“北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案例与基本经验,提出了推进北城改造与“文化之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小明 《传承》2012,(24):78-79
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进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比较成功的三处历史文化街区。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的保护开发主要基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导向、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引导以及历史文化街区衰败的现状。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了保护与开发并重、优选运营主体和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原则,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洪湖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也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洪湖文化资源,不仅进一步繁荣了洪湖的文化事业,而且加快了洪湖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洪湖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使大文化产业成为洪湖经济的龙头和亮点。近三年来,我市旅游文化经济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7%,分别是工、农业增长率的2.4倍、3.5倍。2001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数达到3.2万人,综合收入4.2亿元,形成了工、农业和大文化产业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20.
陈野 《观察与思考》2011,(11):24-25
在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大众文化资源、高雅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既是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和鲜明标识,更是今后发展的基本因子和本质力量。执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之牛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本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