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异化理论内在逻辑的转换过程,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透视出马克思整个哲学逻辑变迁的轨迹,从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不只包含"劳动异化",还有"需要异化"。需要异化与劳动异化是互释互补的,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是其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大理论的结合点。研究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韦依娜  肖华锋 《人民论坛》2014,(11):226-22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对异化理论做了深入阐述,按着这条线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同时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对异化理论做了深入阐述,按着这条线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同时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香桃 《岭南学刊》2008,(5):109-112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借助异化理论,从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其逻辑结果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消除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将异化概念拓展到社会领域,在批判途径上由经济路径转向社会路径,消除异化的方式由否定资本主义转向改良工具理性主义文化,批判逻辑出现了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史现创立之后,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相似文献   

8.
梁丽营 《传承》2008,(18):26-27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相似文献   

9.
朱瑾 《人民论坛》2012,(26):216-217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内在主线。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也标榜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维度,强调了资本主义在创造惊人财富和文明的同时,对人性的无以复加的压抑和剥夺。文章就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去探讨当代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弗兰尼茨基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点,发现、重建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社会批判的人道主义基础。他认为异化范畴恰当确切地反映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哲学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所有其他前提都是从异化理论中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孙明杰 《前沿》2014,(23):60-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否使公共利益异化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公共利益异化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公共利益含义的阐述以及对公共利益"异化"的证伪,论证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不能生硬地套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13.
郑智辉 《前沿》2006,42(11):26-28
青年卢卡奇的物化观是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为思想源泉的,在对异化、异化劳动的内涵及其消除方式的分析上,其基本思路、研究结果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大致相同,"基本上是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但在分析异化概念的出发点和目的、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对于异化的消除,卢卡奇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把它与私有制的消灭联系起来,存在着"根本的和严重的错误",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学徒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本思想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虽然我国学界曾有过一次热烈的讨论,但今天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研究,甚至是整个马克思哲学,都以人道主义为理论旨归。其蕴涵的人本思想,是以形上关照与现实批判共同实现的。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以价值与历史的双向原则为评价尺度,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作为"历史之谜"的"异化"的丰富内涵。异化作为历史过程的必然环节,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有着深刻的说明能力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产"和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哲学谱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在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意识域的考察中,意蕴着"精神生产"与意识形态理论间深刻的辩证逻辑。意识形态作为从"精神生产"中分野出的衍生体,它即作为一种反映阶级诉求的现实规制力,操纵着"精神生产"的现实嬗变,使"精神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属性,同时,它也作为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理想诉求的重要环节,难以摆脱复归于"精神生产"的逻辑宿命。对马克思"精神生产"与意识形态理论内在逻辑的深入挖掘,对于在深层学理上完整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人的本质的异化,但他认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不像费尔巴哈所说的那样,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到处都存在着异化现象。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丁增锋 《前沿》2014,(17):62-63
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规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作为整个学说的基本前提,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革,正在从社会批判视阈深入地探究,并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形态。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性贯穿于马克思哲学观的建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马克思批判性逻辑的转换过程,并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表象,以哲学观变革的形式呈现出来。本论文着重探究社会批判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8.
《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远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更丰富,不仅包括对劳动异化的阐述,还包括对交换异化、扬弃异化的系统论述。对异化问题的动态分析是马克思用哲学方法考察经济学问题的第一次自觉尝试,蕴含着马克思关于方法论的思想萌芽,即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以及历史辩证法。由于马克思的思想正处于探索、变革和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方法在《手稿》中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们为马克思实现唯物史观的变革,推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展开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道路。探析异化理论的方法论意涵,有助于深化对《巴黎手稿》中异化理论的理解,从而对这一理论做出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20.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