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法律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赋予欧盟国际法律人格,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并入欧盟对外政策中。但其并没有为欧盟一体化画上圆满的句号,反而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新的开始。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政府间性质仍没有改变,《里斯本条约》的新举措有待于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宪政的视角看,欧盟的基础条约以及成员国的国内宪法构成了欧盟的多层宪法体系。欧盟的一体化过程不是欧盟条约发展成国际组织的过程,而是欧盟的宪政化动态发展过程。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多层宪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盟在外交政策领域行使行政和管理职能的体现。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明确赋予欧盟独立法律人格,统一欧盟对外政策的目标,取消欧盟三大支柱的划分,在机构设置上简化欧盟机构并增强机构间的协调与统一,从而促进了欧盟对外政策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由原来纯粹的政府间主义性质向受法治原则和条约法调整的双重属性过渡。但是,《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彻底,使现存条约体系下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具有重要宪政意义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宪政改革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10,(1):42-42
2009年11月19日.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一致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来自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是按照《里斯本条约》设立的。根据职务特点和内容.这两个职务还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9,(6):41-41
《里斯本条约》开启欧盟新时代 捷克总统11月3日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随即发表声明说,《里斯本条约》迄今已获得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批准,有望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该条约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欧洲一体化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国际     
《人民公安》2009,(21):4-4
捷克总统克劳斯签署《里斯本条约》 捷克总统克劳斯3日在布拉格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已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 捷克宪法法院3日在布尔诺作出裁定,《里斯本条约》不违背捷克法律。  相似文献   

6.
《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为保证欧盟有效运作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但该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批准进程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7.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7,(21):10-11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土耳其越境攻打库尔德武装;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  相似文献   

8.
《里斯本条约》作为欧洲联盟的重要改革条约,历经八年艰辛的谈判及批准过程,终于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了。其前身命运不济的《欧盟宪法条约》因在法国和荷兰遭遇“公投滑铁卢”而不幸夭折,为此,欧盟二十七个成员国中的二十六国在《里斯本条约》的批准方式上,均采用了议会批准。唯有爱尔兰由于其宪法的规定,必须采用全民公投方式批准。但《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的公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6月12日遭否决,2009年10月2日始获通过。由于《里斯本条约》涉及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而,其在爱尔兰的两轮公投备受世界瞩目。为了使得中文读者们对整个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相关问题有一些了解,译者选取了都柏林大学法学院专门研究欧盟法的学者加文·巴雷特的文章做了翻译。翻译他的文章,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事件本身颇具意义;一是作者对于事件的高度关注的热情打动了译者,他在爱尔兰的两轮公投前后,仅在当地的主要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就有十八篇,报纸上的文章尽管不那么全面、系统、专业性强,但它有很大的读者量,确实能影响当地投票者的立场。译者想透过这些文章的翻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方民主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怀普 《新东方》2014,(4):51-55
欧洲议会在欧盟对外政策决策领域扮演着一个制衡性角色。欧洲议会的对外关系权能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确立与发展起来的,总体上呈现渐进性扩张之势,尤其是《里斯本条约》赋予欧洲议会更大权能,大大增加了其在欧盟对外经济政策上的话语权。然而,欧洲议会对外关系权能的扩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欧债危机短期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欧洲一体化的继续发展将助推欧洲议会进一步扩权,包括进一步提升其对外关系权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欧盟在政治、经济一体化取得成功进展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决定欧洲前途命运的砝码,似乎正掌握在法国民众手中。5月29日,法国就《欧盟宪法条约》(简称欧宪条约)举行全民公决,法国人的选择对欧宪条约乃至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理性地看,法国人接受欧宪条约无疑是利大于弊。诚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欧宪条约能使欧洲在安全、外交、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反恐等领域加强合作,使欧洲变得更强大有力,只有在一个强大的欧盟内部,法国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欧盟变弱就意味着法国变小。法国人的选择之所以如此被看重,是因为法国是欧盟外交政策的积极主导者,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建…  相似文献   

12.
5月29日,法国就《欧盟宪法条约》进行全民公决。54郾87%的法国选民投了反对票,支持票只占45郾13%,《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未获通过。这被认为是“欧洲建设的重大挫折”和“欧洲的大灾难”。一项调查显示,在公决一周前,有83%的法国人就此进行过讨论;在目前法国10种最畅销的非文学图书中,有5种书是关于《欧盟宪法条约》的。有近70%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因此公投结果是令人信服的,它表明法国人对实施《欧盟宪法条约》抱有深深的疑虑。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长达数百页的条约关注的是政治、外交、军事等“大局”,而民众关心的是就业、福利、外来移民…  相似文献   

13.
1.第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于2005年9月5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  相似文献   

14.
欧盟的难民政策框架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渐构建,都柏林体系的形成和《阿姆斯特丹条约》的出台使欧盟共同难民政策初步形成。2015年难民危机的爆发,对欧洲避难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虽然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调整难民政策,但是各成员国为保障各自国家的利益各自为政,欧盟难民政策未得到落实,难民危机日趋严重,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失灵现象。中国要重视欧盟此次难民政策调整失灵的原因和后果,以此为鉴,制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难民政策,避免出现政策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薇 《传承》2012,(2):84-85
在中国众多的合作伙伴中,欧盟是重要且特殊的一个。50多年来,欧盟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实现和完善了共同安全与对外政策。欧洲一体化是一项非常巨大、宏伟的系统工程,所以实行共同外交的过程就显得复杂与多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与欧盟展开积极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应该认识和坚持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5,(4):47-47
法国在5月29日举行的《欧盟宪法条约》全民公决中,54.87%的法国选民投了反对票,《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未获通过。6月1日,荷兰民众在《欧盟宪法条约》全民公决中也以“压倒性多数”再次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6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在英国议会宣布,英国暂停《欧盟宪法条约》在英国进行表决的程序,直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公决。  相似文献   

17.
黎尔平 《人权》2012,(2):59-60
去年11月21至12月1日,应法国南特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弗朗索瓦·科利亚特·迪蒂耶尔之邀,我到该校参加“里斯本条约生效后的欧盟对外政策”国际学术会议,会后,弗朗索瓦教授请我给他的博士生上课,讲中国人权发展问题。在法国讲中国人权,感受颇多,现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12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荷兰海牙同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等举行了  相似文献   

19.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欧盟的决策机制是指欧盟在决策过程中各机构之间形成的协同制约关系。欧盟由欧共体、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务合作三大支柱组成,它们分别实施不同的决策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三大支柱各自的决策机构、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分析了欧盟决策机制的特点,认为欧盟决策机制的演变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及欧盟本身独特的组织范型。同时,本文也指出,欧盟决策机制的运作受政府间会议和各种委员会等非决策机构的影响很大,欧盟的决策实际上是决策机构和非决策机构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