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是诉权的一种基本职能,它弥补了我国法律监督的不足。诉权对审判权的监督主要通过诉讼权的具体行使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中检察权与审判权、行政权、私权都会发生各种冲突。因此,要坚持全面监督、依法监督、程序监督等原则,完善与行政诉讼中的审判权、行政权、私权等相关的检察权。  相似文献   

3.
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裁定是对罪犯原判刑罚的变更,法院审理此类案件行使的是实质意义上的审判权,而不应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审批权。庭审程序引入减刑假释案件审理中,是对减刑假释审理模式的完善,也是对公开审判制度的补充,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秩序的修复,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处分原则的基本涵义和内容,着重分析了我国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处分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与审判权对处分权的监督、干预中所存在的有关问题,最后探讨了应该进行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统一的国家权力理论决定了人大权力的全面完整性 ,但这与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并不矛盾。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并不排除人大对其应有的法律监督与制约。介是必须注意划清正当法律监督与制约和不适当干预之间的界限 ,真正发挥人大的制约功能 ,实现法院独立审判权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6.
对行政审判权性质的认识是进行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前提,行政审判权既具有审判权的一般属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一般性表现在它的中立性、消极性、终局性上,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政治性、监督性、适度性上。  相似文献   

7.
从新《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规定分析,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检察监督针对的是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违法行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为抗诉和检察建议,不宜增加别的方式。抗诉与检察建议应有"管辖范围"之别,但无先后顺序之分。当事人申请监督与检察院依职权监督并行不悖,不存在孰先孰后问题。虽然执行监督在立法上的规定过于笼统,但可以从相关法条、法律解释、司改文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检察监督应有边界,监督诉权的边界在于限定调查核实权和限定当事人申请监督的次数和期限;监督审判权的边界在于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专属性和维护审判权对诉权的优先救济。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是我国三大诉讼形式之一,它以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为基础,对行政争议案件实施的审理活动。对行政审判权的检察监督是权力监控机制之一,也是实现诉讼法治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权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监督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改使公诉权在理念上产生了明显进步。一是强调了人权保障理念。二是强化了程序正义理念。三是增强公诉权的诉讼监督功能,加强其对侦查权和审判权的制约力度。四是加强对公诉权的监督制约,体现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的理念。新形势下行使好公诉权,应当对理念层面的进步有深刻的认识而不能单纯关注条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公平审判权不仅是一国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或宪法性权利。公平审判权不但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甚至其他具有实质诉讼特征的准司法行为。民事行政检察权属于诉讼监督权的范畴,其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力、司法裁判行为以及裁判结果,是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专门赋予检察机关的一种监督权力,其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诉讼当事人公平审判权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公民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保证司法的工作不受来自外界的不适当干预,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要实现司法公正也离不开对司法权的合理监督,而这种监督必须以尊重司法独立为前提。司法公正的实现,要求司法接受监督和司法保持独立这两项基本原则之间实现统一和协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应遵循适当的原则与方式,人大监督必须以尊重司法独立为前提,必须把监督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司法化实质是给予司法机关宪法解释权、监督权和对国家权力机关的制约权,这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相违背的。检察机关应始终维护宪法规定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防止宪法司法化,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公平正义价值。完善有我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检查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部门对刑事庭审活动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责 ,基于当庭监督会妨碍司法权威 ,并且为防止检察官控诉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冲突 ,六部委的司法解释将庭审监督由当庭监督改为庭后监督。事实上其修改理由并不是客观、明智的 ,而且该修改也不利于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实现 ,通过质疑我们发现当庭监督才是符合诉讼规律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对自身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自我创新,是检察机关为实现对自侦案件的外部监控所设置的监督机制,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又一具体措施,彰显了检察机关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了人民法院内部监督的性质和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但学界对审委会的性质有不同观点,对审委会讨论决定个案有肯定说、改革说和否定说之争.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应当改革.审委会应当履行审判案件管理之责,不应当再讨论决定合议庭审判的案件,并将此权真正还权于合议庭.  相似文献   

16.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合法行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仅享有十分有限的司法审查权。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法院司法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扩大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重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实行人大个案监督是我国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人大在进行个案监督时,除了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集体行使权力原则,事后监督原则,不干涉司法独立原则外,还应当遵守职权原则、效率原则及以程序监督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这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决定的.但是,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我国法律同时也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审判独立与检察监督之间难免存在冲突之处.为了确保法律规定兑现,我们应从监督权的性质、监督的对象、监督的范围等方面对检察监督进行调整与完善,在保证审判独立的前提下,保证检察机关更好地行使审判监督权.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性。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性,需要增强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做到这一点,有三个方面的对策,一是观念上深入理解司法为民,切实从人民对司法的需求出发;二是立法上为司法改革清除阻碍,由全国人大制定司法改革法;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官身份保障制度,厘清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关系,避免行政对司法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确有错误时而适用的一种补救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程序立法及实践中的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审判监督程序的完善应重新厘定其指导思想及启动主体,细化再审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