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油田各类学校发生的一些盗窃案件的主要特点是: (一)侵害目标的单一性。学生宿舍内盗案件发案最多,价值虽然不高,但影响极坏。作案人选择作案地点、作案时间,瞄准作案目标单一的学生宿舍,趁学生上课空隙撬门而入实施盗窃,所盗窃目标大部分为现金。作案人通常是单一行动,不易被发现和调查。他们对学生宿舍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一般都是单一的有劣迹的高年级的在校学生。 (二)作案动机的突发性。作案人处于消极的激情状  相似文献   

2.
推定作案条件是破案的关键一步。从逻辑的角度看,作案条件即作案人的必要条件;推定作案条件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式;排除作案人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确定作案人的推理形式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在推定作案条件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犯三种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3.
侦查假设相当于刑事侦查中的侦查推论,即是以案件有关材料为依据,对所侦查犯罪的构成、实施犯罪的动机和可能实施犯罪者所作的推测。在刑事侦查中,常常根据有关材料,对案件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和地点、作案工具和作案方法、犯罪过程等提出假设。下面对侦查假设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侦查工作是公安保卫部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任务,它的任务是通过侦查破案、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侦查人员每遇到一个案件,必须对这一案件的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作案方法、作案工具等作出分析。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新发生或新发现的案件,侦查人员对于案件的诸要素往往是不可能很清  相似文献   

5.
从利于开展侦查活动的角度出发,把时间划分为作案时间与"非作案时间".随着侦查与反侦查较量的激烈,侦查一方正在或已经面临"场内信息反映已日渐减少"这一现实挑战,即使是流窜犯罪,其现场信息导向价值也呈弱化走势.侦查主体应当改变"重场内轻场外"的现象,针对"非作案时间"环节具有的相对性、限定性、真实性特点,围绕"吃、住、行、销、乐"诸方面,从流出环节查"行踪",从流入环节查"住宿",从交流环节查"通话",切实突显"非作案时间"环节的价值,确保侦查活动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如果侦察员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某种现象需要做出某种解释,或是在调查访问中掌握了与破案有关的情况可以利用,因而有可能对案件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地点、工具、方法等产生侦察假设时,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提出侦察假设呢?这显然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只是看到有经验的侦察员所做的侦察假设如何  相似文献   

7.
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客观地反映了作案人的心理意识和活动,它具有客观普遍、抽象特殊、相对稳定等特征。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获取作案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动机、行为以及无意识心理痕迹等特征,能够为作案人进行心理画像,并为案件串并、侦破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案人在现场上的行为动作可能很多,但依据现场血迹形态所对应、反映的行为动作进行分析,即依据现场血迹形态反推作案人的行为动作,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室内杀人案件现场来说,作案人的作案过程分成“进入阶段、接触阶段、杀人阶段、处理阶段和逃离阶段”五个阶段。本文探讨了在每一个阶段,现场血迹分布形态与作案人的行为动作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系列案件进行串并侦查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对系列案件按作案人的作案目的进行分类,比按案件性质进行分类更有利于串并侦查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中,能否将个案进行串并,要分析其具备的确定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系列案件串并的组织实施中,应强化相关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刑侦合力;要强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具有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作案手段的极端暴力性、作案人一般单独作案等明显特征,社会危害极大。目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作案人的个人因素,也有惩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有效遏制这类犯罪,必须科学施策,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规范新闻媒体报道,净化公共文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犯罪人的行为特点(行为模式)是指犯罪人的系列性犯罪动机、目的、作案时间、进出路线、侵害目标、作案方式及手段重复出现、痕迹物品、个性习惯特征的特征反映体,具有长时间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痕迹物证是再现现场中需要挖掘信息的主要方面,只有充分挖掘痕迹物证才能越加接近事实。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是利用痕迹物证进行现场再现的重中之重,因为痕迹物证遗留的位置能够反映出作案人的作案过程、行为特点、人身特点、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3.
足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痕迹之一,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证据作用。残缺足迹的特征同样对反映作案人的人身和行走特点、认定人身、缩小侦查范围和查找嫌疑人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揭示作案人的犯罪心理,是突出政侦方向的主导,是显现作案人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个性气质等基本条件和家庭或工作单位所在地区的有效途径,是快速破案的必需。 一、揭示犯罪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心理”,列宁的观点;“存在于我们以外  相似文献   

15.
泰山区公安分局破获的特大盗窃犯罪团伙,具有侵害范围广、选择性强,作案时间多集中在凌晨1-2时,盗窃目标广泛等特点.对此,应采取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工作,以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6.
作文作者根据技术性开锁可以反映出作案人的智能水平和手法的习惯性原理,通过实例,探讨了技术性开锁痕迹产生的规律及特点,并成功地串并多起案件,准确地推断出开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意象就是个体对“我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事”的评价和认知。一个人的童年早期经验、经历、自尊程度、他人投射、重要生活事件、生活环境等对自我意象的形成和塑造有密不可分的影响。而自我意象决定着个体只会表现出与这个认知高度吻合的思维方式、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等,可被视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在系列犯罪案件中,作案人的犯罪心理常表现出思维定势,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将自我意象引入至系列犯罪行为的分析中,并通过国内外两则系列谋杀犯罪案件,呈现出对犯罪行为分析的另一类崭新视角——即从个体早年就业已产生的自我意象角度研究系列犯罪行为,辅助执法人员梳理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8.
刑案假象是对案件事实真相歪曲的、虚假的反映,既有把侦查工作引入歧途的一面.又有将侦查工作引向深入的一面,关键问题在于刑案假象能否被侦查人员正确地识别和揭露。在对刑案假象进行深入识别之前,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刑案假象的成因,按照假象形成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作案人因素和案件偶然因素。作案人因素主要包括趋利避害心理的驱动、罪责感的影响、侥幸心理的促进和模仿能力的强化,案件偶然因素主要包括无关人员的介入、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案例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象就是个体对"我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事"的评价和认知。一个人的童年早期经验、经历、自尊程度、他人投射、重要生活事件、生活环境等对自我意象的形成和塑造有密不可分的影响。而自我意象决定着个体只会表现出与这个认知高度吻合的思维方式、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等,可被视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在系列犯罪案件中,作案人的犯罪心理常表现出思维定势,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将自我意象引入至系列犯罪行为的分析中,并通过国内外两则系列谋杀犯罪案件,呈现出对犯罪行为分析的另一类崭新视角——即从个体早年就业已产生的自我意象角度研究系列犯罪行为,辅助执法人员梳理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20.
工会干部是工会事业的"骨干部分",直接关系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工会基本职责的实现。一名合格工会干部的言行直接反映着工会工作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合法、科学的条件、标准和格式(规格),符合工会治理现代化应具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