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孝丽 《求知》2006,(8):7-9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有关发展的一切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在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前提下,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必须将社会和谐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贯穿于社会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柯健 《求知》2009,(7):8-11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劳动保障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精神实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周全德 《团结》2008,(2):24-26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且精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索玉华 《求知》2008,(2):21-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指导组织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城市建设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城建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着眼城市快发展、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根本任务,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态势,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对我们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学群 《求知》2009,(4):22-23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首先.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韩树艺 《团结》2009,(3):17-18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 ,蕴含着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核心价值和动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5)
我党在深刻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同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最精辟的总结,该理念指导并启迪着我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思路。高校教师在发挥服务社会职能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提升思想境界,集中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力量,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哲、学,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党陛和坚定性,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总体性发展战略。胡锦涛在“6·25”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的贡献:(1)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新的概括、提炼和深化,并使之在发展理论中的位置更加凸显,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如何发展"的问题;(2)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问题;(3)把社会公正放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又形成了对中国社会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4)适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形态上看,完整的概念体系、严密的理论逻辑结构、所涉及的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开放性,使得科学发展观成为全面、严谨、有生命力的科学发展理论。从对现实社会的有效度看,科学发展观将发展战略同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国发展进程有序、稳步地向前推进。科学发展观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各级党组织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持久深入地学习、卓有成效地实践,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1.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者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王锦辉 《求知》2009,(4):45-46
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辩证统一说。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统领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谋求和谐.  相似文献   

18.
贾玉娥 《求知》2007,(9):13-15
建设和谐文化.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针对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种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切实抓住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繁荣和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社会矛盾愈发显现。如此情形下,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应对之策呢?文章分析指出,社会建设不足是目前国内经济困境深层次的原因,加强社会建设乃应对危机的必然之举;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下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各级政府应进入民生优先的社会建设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王威 《学理论》2008,(8):82-8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