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敏  王辉  韩剑锐 《中国律师》2009,(10):48-5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合作以完成其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灵活履约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与不负有量化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从而获得由该项目活动所产生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这  相似文献   

2.
全球航空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航空减排方面的立法建设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航空减排立法与举措提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3.
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专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法律——《地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为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让日本国内企业积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日本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自愿参与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这种不采取命令控制模式(command-and-control),而是以自主参加与补贴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减排温室气体所需的管制成本。目前,我国虽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我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减排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借鉴日本这种柔性立法范例。  相似文献   

5.
赵学清  陈冠伶 《河北法学》2011,29(10):41-45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三个主要灵活机制之一,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是一种共赢机制。随着CDM交易日渐发展,法律问题凸显,对CDM交易主体的研究密切关系中国利益,具有很强的法律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丁晓华  还雪婷 《人民司法》2023,(28):38-42+54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为了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和自觉性,规制温室气体超量排放行为,行政权需发挥主导作用。在行政权无法对排放单位形成有效威慑和规制的情况下,司法权亦应发挥能动性。在排放单位因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而受到行政处罚,且在行政机关多次督促下仍未作出改善,致使下一履行周期的碳排放配额亦无法按时足额清缴的情况下,此时的排放行为可能对大气环境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损害风险。就此,可探索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利用虚拟治理成本法得出与损害后果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从而推动温室气体超量排放单位停止侵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公益侵权责任,确保排放单位的减排义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是国家在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一项重要指标,它旨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在我国环境立法中有关节能减排方面依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立法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结合具体实际,认为节能减排的立法可走政策法之路并提出了具体原则以及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欧盟建立航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为虽然引起广泛争议,但该行为的实施有其完善的区域法律及欧盟成员国的国内法基础。鉴于航空活动的特殊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应发挥其协调作用,推动航空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多边谈判,通过制定多边协议,既能统一管理航空活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又能同时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切实落实"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刘最跃 《时代法学》2006,4(2):68-74
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的实施。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国际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战略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国应当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法律要求,健全和完善气候变化立法以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南帅妮 《法制与社会》2010,(23):182-182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需要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及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落幕,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与贸易,成为贸易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而"气候变化"与"贸易"这两个貌似没有直接联系的概念在本质上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上一篇文章将碳金融界定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和金融方法的统称,认为其包括银行绿色信贷、低碳项目直接投融资、温室气体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创制和交易等诸多子类型。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又是碳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关键所在。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如  相似文献   

12.
欧盟遵循从源头控制污染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针对能源产品、电力、公路运输工具等实施了一系列税收措施,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欧盟通过建立欧洲排放标准等,将税基与CO2及其他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进行"挂钩",通过经济压力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朝阳 《政府法制》2009,(17):64-64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船队规模的扩大,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和一些负有减排义务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但由于国际海运未被包括在《京都议定书》中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统一管理,目前,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仍仅停留在纸面上。本文从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形势分析入手,论述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可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并最终对可实施的减排原则和模式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一、自下而上:地方气候创新行动 长期以来,作为世界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直消极对待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设法逃避自己的历史责任。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到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国大会,美国政府始终拒绝承担任何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导致美国成为迄今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相对于联邦政府的消极作为,  相似文献   

16.
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本质是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京都议定书》给CDM设定了两个基本原则,即额外性原则和可持续原则。CDM实施10年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但其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瑕疵也逐渐显现。瑕疵表现在CDM项目的"额外性"判断是基于虚拟情景,CO2等温室气体减排的客观真实性难以核实;可持续原则实施中的"反向激励"偏差导致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挤出效应"和项目地区分布不平衡;交易程序冗长复杂,交易成本过高;气候友好技术转移不畅。我国应注意平衡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维护国家当前与长远利益,积极参与新的国际碳贸易与环境游戏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廖斌  崔金星 《当代法学》2012,(4):111-118
作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基础保障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体系,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和推进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重要职能。该体系包括京都框架下以"三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EUETS框架下基于测量计算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并通过二者的协调与对接,形成以立法积极推进为特征的权责明确、内容具体、分工协作的管理框架和企业排放监测、报告、核证及注册登记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上经验对于我国构建和完善两个市场和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与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碳标识规范法律正当性之缺失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碳标识规范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其法律正当性也值得质疑。西方发达国家主张以单个产品为平均分配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资源的基本载体,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共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资源在不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企图以全球共有自然资源在产品上的平均分配来掩盖其在平等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气候变化国际法应当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建构碳标识国际规范的一个基本框架,应当坚持在碳排放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郑杰峰  戚昌厚 《法制与社会》2010,(17):184-184,188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开始的早,政策、技术先进,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对发达国家二氧化碳减排经验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毛涛 《时代法学》2013,11(4):99-107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拿大魁北克省和英属哥伦比亚省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开征碳税。由于两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排放构成及减排目标不尽相同,在碳税的征收目的、收入用途、征收模式、纳税人、税目、税率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设计相差甚远。得益于碳税的经济激励效果,两省的温室气体减排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两省的碳税制度进行系统比较,可以为我国的碳税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