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这是十七大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举措。我们必须把扩大民主的要求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切实把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好,把民主的意识、民主的作风和民主的方法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一、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长期以来,在干部的选任上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选举制,即在党的领导下,选举出代表人民群众的国家权力机关,进而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代…  相似文献   

3.
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近年来,浙江省以推行党委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重要干部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文娟 《共产党人》2008,(16):24-25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核心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公信度就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要求我们在干部选拔中切实贯彻群众公认原则,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一是扩大干部提名环节的民主。探索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对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名的条件、范围、方式、程序、责任等作出规范,防止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确保提名人选得到群众公认。要积极尝试全委会成员个人署名推荐和全委会集体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做到重要干部由党委全委会全体成员进行推荐提名,  相似文献   

5.
扩大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核心要求,民主化程度影响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导向性和公信度,决定着选人用人的质量和效果。要全面、客观、公平、准确地落实好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必须认真把握和妥善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性程序和重要方法。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对于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拓宽选人视野,提高选拔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扩大民主,在新的时代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即“四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党管干部原则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由党来领导、组织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干部选拔和干部监督。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中央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政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民主、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以德为先”确定为军队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的形势下党的干部路线在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委管干部,要全面负责,把发现、培养、选拔、任用、教育、监督这几个环节都管起来,真正管好。”如果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有健全的制度,有可靠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就可以随时纠正。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环环相扣的监督制度,才能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群众参与度高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只有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同时与相关工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监督工作才能取得明显成效。一、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为了增加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程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尽可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干部的推荐、选…  相似文献   

1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把尊重民意贯穿于选拔任用干部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就要正确对待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落实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之友》2008,(6):14-15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特别是在个别提拔和交流提拔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干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民主推荐等程序之前,酝酿提出干部调整动议和提名意向性人选的过程。实际上,它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入民主推荐前的整个前期酝酿过程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2.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通县委认真贯彻《条例》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扩大民主,促进了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魏建中 《学习月刊》2010,(20):110-110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把好选人用人质量关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武汉市武昌区委为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制度,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采取“三推一考”(领导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区管干部,在完善干部选任提名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01,(10):39-40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选贤任能的关键,也是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环节。要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孙萍  王三礼 《学习月刊》2012,(19):27-28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群众在于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作用.落实好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提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湘西党校》2002,(1):16-1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本文就影响我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及对策作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就是: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这六条原则,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我们要把《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关键是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首先,要解决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认识问题。当前,有些同志对正常的监督存在误解,认为监督是对党组织的不信任,不愿接受监督;一些党…  相似文献   

18.
沛县实名推荐选拔领导干部,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其一,创新和丰富了公开推荐选拔干部方式。实名制推荐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干部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竞争,让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的推荐环节,使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在更大范围、由更多人推荐干部的方式,是对原有干部选拔推荐方式的改革创新。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很迫切,不仅要认可挑选出来的干部,还要认可选拔干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玉良 《奋斗》2008,(9):48-49
近几年来,我们甘南县委按照中央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及齐齐哈尔市委的要求,努力把推行公开选拔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扩大用人民主,引入竞争机制,突出工作实绩,实现公开透明,逐步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做到“让多数人选干部,选多数人认可的干部”,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9,(22):24-24
2009年以来,中宁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积极探索选人用人工作新机制,重点实施了“两推两决四差额”的干部选任办法,有力提高了干部选拔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实现选任过程民主公开、干部任命竞争择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干部任用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