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条件,更是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保证。本文探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成因及其应对策略,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本文从大一新生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寻求增强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应通过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唐红 《法制与社会》2012,(22):216+218
转型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心理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道德责任、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某种偏差,应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李彦妮 《法制与社会》2011,(11):230-231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文化带来的宽领域、多层次的冲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极大挑战,加上目前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以及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素质的缺失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驾驭、使用网络环境这把"双刃剑"?如何创新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地高校德育模式,既是当务之急,也成为高校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质。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主体综合素质偏低、教育客体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教育环体的复杂性以及教育介体的滞后性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突破口在于: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材施教,加强对受教育者特殊性的关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育载体等。  相似文献   

7.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三个方面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体状况是健康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同时,值得重视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状况、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态势也给一部分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充实法制、诚信与合作意识教育的内容,积极建构和努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论我国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丽 《法制与社会》2010,(23):226-227
本文以论述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劣因素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为基础,分析传统道德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并从继承与批判传统道德的角度探究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路径,最后提出从原则、方法论、环境氛围、自修等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孙志明 《法制与社会》2011,(23):232-2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改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视角进行研讨,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扬 《法制与社会》2012,(10):166-167
通过对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点的分析,加强对"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内容与途径,不断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典型事例宣传,从而提升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朱丽丽 《法制与社会》2011,(14):226-227
改革井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外采文化的侵入,以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分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并探究造成其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魏敏 《法制与社会》2010,(2):225-22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学生中尚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等现象。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应当摆正该课程的法律教育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公正考评成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杨扬  王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1,(13):229-23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完备的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具备与自己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并且要求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法律信仰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乏的主要表现,探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贾瑜  李赟 《法制与社会》2010,(15):223-224
德育课程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本丈指出研究和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活动教学法,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使德育教育实现“素质+能力+兴趣并重、课堂十学校+社会(企业)相联”。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给转型期的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冲突.尤其对于我国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讲,更是造成了价值现选择困惑、思想道德滑坡等方面的很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极富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本文将在分析其基本原理后,较为详细的介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雄辉 《法制与社会》2012,(20):229-230
面时社会发展对人才标准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僵化和大学生综合素质下滑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首先对引发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简要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艳春 《法制与社会》2012,(29):227+244
当今社会,国民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度,更是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肩负着国家兴盛大任的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低与否,更是当前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公民素质缺失的原因,以及改变此现状的途径,用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虞岚 《法制与社会》2011,(29):189-190
艺术类大学生在创就业方面存在富有创造力、竞争力、普适性、灵活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他们在创就业时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理想化、艺术成果容易被复制等劣势.对此,艺术类大学生应当在进行职业规划、提高综合素质、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创业和就业关系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