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亚平 《新青年》2008,(5):36-37
办公室里有一种声音最甜美--叫吧,叫同事的名字 传说古希腊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俊一丑两位王子同时喜欢上了她.她选择了丑的那个,因为她喜欢上了他总是呼唤她的名字,喜欢上了他呼唤她名字时的声音与神情.  相似文献   

2.
卫宣利 《新青年》2007,(8):11-12
一.他们俩都老了。最近两年,她很健忘,炒菜时会放双份的盐,泡好的花生米总是忘了放盐;睡到半夜醒过来,会重新穿好衣服,去各个房间里检查窗户和灯有没有关好;去买菜,付了钱却忘了拿菜。她还多疑,半夜起来,摸黑到爸的房间里,叫几声叫不醒他,便慌忙伸手去探他的鼻息,被折腾醒的爸骂上一顿,她才放心地回房去睡。她有糖尿病,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有时她  相似文献   

3.
欧婆     
李黎 《新青年》2006,(1):34
我们营区附近有个检破烂的老术婆,人们都叫她欧婆.她从哪里来的,从前是干什么叫欧婆.是因为她姓欧,还是因为她佝偻着的身子像字母里的"O"?这些都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4.
萱子 《新青年》2007,(11):28-29
那年,她20岁,像春天枝头上新绽的桃花,鲜嫩而饱满。她自小学戏,在剧团里唱花旦,嗓音清亮,扮相俊美,把《西厢记》里的小红娘演得惟妙惟肖。他32岁,和她在同一个剧团,是头牌,演武生,一根银枪,抖得呼呼生风。台上,他们是霸王和虞姬;台下,她叫他老师。他教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邂逅,拉开我们的爱情之旅 路红卫说,她出生在河北沧州农村.1997年,那时候她在北京一家意大利公司任翻译,公司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条生产线.这样,一个叫克劳蒂奥的工程师就来到了北京,于是路红卫就成了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6.
"她"叫红衣. "他"叫蓝衣. 他们从"出生"起,就同进同出,同卧同眠.简陋的舞台上,"她"披大红斗篷,葱白水袖里,一双小手轻轻弹拨着琴弦.阁楼上锁愁思,千娇百媚的小姐呀,想化作一只鸟飞."他"一袭蓝衫,手里一把折扇,轻摇慢捻,玉树临风,是去京赶考的书生.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5,(11):23
他们认识两年了,因为工作的关系,在Q里加了好友.她通常都是隐身,偶尔上线,也只是淡淡地打声招呼.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和他熟悉起来的,是那次在论坛里她被众人围攻,他出面帮她解围?还是那夜她做了噩梦,惊悸中意外拨通了他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一 她大学业后,进入南方的某公司上班. 三个月后,她认识了同事安安.接着,她和安安相恋了.那个落寂的雨夜,她和安安依床而坐.她搂着他,幸福地发傻. 此刻,一只蝴蝶闯入他们的视线. 她特惊异,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里,蝴蝶是第二个光临她陋室的"客人".第一个客人,自然是恋人安安了. 她问他:"你想做一只孤独的蝴蝶吗?"他摇头, 她忽发奇想,给那只蝴蝶取个名字叫"梁兄"吧.梁兄化蝶的故事,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阿瞳 《新青年》2004,(1):48-49
1. 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叫乔娅. 乔娅是一位个性爽快,却有着很多心事的女孩子.阮小刚和乔娅原来是初中同学,他很了解她,包括她的爱好和小脾气.真的很巧,他们大学时代也在一所大学读书,由于家都在外地,她和他一起商量后决定半工半读租房子住.说明白点,就是同居.  相似文献   

10.
玫瑰香茶     
高原 《新青年》2002,(4):33
她认识他.是在医院里。那时她20岁.体质很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充满苏打水味的走廊里.茫然得弱不禁风。他从办公室里探出头.冲她嘁:“你是来看中医的?到你了。”她以为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因为29岁的他有着一张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满脸的阳光明媚。当她坐在他对面.发现他就是自己的主治医师时.感觉就不一样了。温和而沉稳的目光带着笑意,很老练地指着一张垫子:“把手伸出来。”  相似文献   

11.
女孩在网上有一块田,取名半亩花田.她的田里永远种着同一种花儿,那就是蓝紫色的勿忘我.男孩问她,勿忘我有四种颜色,鹅黄、粉黄、蓝紫、粉紫,你为什么独独喜欢蓝紫色的勿忘我?女孩淡淡地回,喜欢就是最好的理由.男孩知道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于是默不做声的在女孩的花田里当起了园丁的角色,锄草、施肥、浇水、捉虫,间或给她留言,都是些散淡的心情之类,比如哪条街上茶餐厅里的小吃好棒,哪家水果店里新到了越南芒果台湾槟榔,又淘到正版的老唱片了,抑或生活琐事什么,他都会事无巨细的留言告诉她.天气冷了,他也会提醒她加衣,下雨时,他也会提醒她带伞.  相似文献   

12.
白桦树     
大学毕业那天,男孩和女孩在郊外的白桦树上刻上了两个人的名字。约好了,5年后来这儿相聚。男孩叫宏,女孩叫冰。宏去了一家著名的外企,冰自己要求去山区任教。他们说好了,她只在那儿呆5年,5年后,她就回到这个城市,和他结婚。宏每天都要给冰打一通电话过去。那个山区的小学很闭塞,没通电话,电话只能打到村里,然后由村长跑去学校去叫冰,冰再从学校跑到村里来接,一来一去,耽误了不少时间。有时挂1个小时的长途,他们只能在电话里交谈3分钟。宏刚刚参加工作,长途电话费几乎花掉了他一半的薪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冰给宏讲她学校里的故事,说杜鹃…  相似文献   

13.
曾经,她以为,自己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在他离她而去后. 他是她的前夫.十八岁那年,他们在大学里相识相爱,从此牵手同行.多少年来,她的眼里心里都只有他.她始终相信,人生路上,她和他会永远并肩同行,直到地老天荒.  相似文献   

14.
爱在半支烟     
《新青年》2004,(11):23
他们还好着的时候,他爱叫她丫头,还用家乡话叫她"幺妹儿",知道她馋,带她去吃各地风味的馆子,两个人都嗜辣,川菜居多,休息日睡饱了觉,中午刚在城西南的俏江南吃过金牌水煮鱼,晚上又赶到城东北的渝信吃泉水鸡,一日之间,偌大的城市,吃出了一个对角线.  相似文献   

15.
·1· 初相识,他把字写错了一个,害得她跑上讲台去纠正,他改过来,随后请她吃饭,说感谢,说要不就丢丑了;她不去,他又买了糖送到她寝室里,大家都吃了他的糖,含着糖果,冲他说"白白!"留他两个在寝室里"坐谈". "见多识广"的寝室长居然说,"把我们的小八妹交给你照顾啦."那时候,一个寝室住了八姐妹.她的脸红了,他却乐成一朵牵牛花.  相似文献   

16.
有段时间,她发现他变得心胸狭隘,猜疑心极重,她感到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危机。她是公司的业务骨干,因为工作关系,她的应酬多,常要陪些客户吃饭、唱歌、跳舞,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她又是个美女,一天到晚总有不少人围着她转,善意的不善意的都有,这她都心知肚明,处理这些问题总是恰到好处又不得罪人。可他不这样认为,下班见到她没回家,他就会给她挂电话,问她在哪里,在干什么,不厌其烦叫她早点回家。开始时,她总是很认真地回答,可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17.
爱冢     
余显斌 《新青年》2015,(2):27-28
他说,他要走了。他雇了一只船,挥一挥衣袖,作别江南,作别二十四桥的明月,也作别明月一样的她。她裙裾飞扬,站在三月里,站在细雨里,站成一朵凄艳的桃花。那时,花正好,叶正绿,她正二八年华如水青嫩。她站在柳荫里,带着哭音喊:"快回来啊。"他红着眼圈说:"等着我。"她点着头,泪眼汪汪,反复嘱咐他,无论考中考不中,都早点儿回来,自己都在这儿等他。  相似文献   

18.
钟紫薇站在校阅那棵硕大的银杏树下,看见黄维在操场上打球,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心中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黄维的确很优秀,学习成绩好,总是跟她不相上下,只要她稍一放松,就会被他超过.为此,她每天晚上都在灯下熬过11点,常常是老妈睡了一觉,起来叫她:"快去睡吧!都熬成大熊猫了."她才不情愿地睡去,心里对黄维有了浅浅的恨意,如果不是他老跟自己争第一,怎么会如此狼狈?  相似文献   

19.
往事     
他不过是她的一个同事,见了面,浅浅地点个头,话都可以省略了不说。那天,她一个人坐在酒巴里,她等的那个男孩子没有来,并且,再也不会来。……这时,他来了,跟他的几个朋友。他看见她后,就坐在了她的身边。他给她要了一杯暖暖的玫瑰奶茶,换掉了她手里的啤酒,还给她要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没有人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不过,他在公司的人事科工作,也许看过她的档案。她有些醉,微微的醉。抓住他的手,把脸埋在上面,泪水模糊了她的脸、他的掌。……很晚了,他送她回去,外面的雪很大,静静地扑到脸上。他把他…  相似文献   

20.
她注意到班上竟然还有他这位同学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在同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生活了一年多了.她很优秀,成绩总在年级前几,除了学习对其他一概不给予多余的注意力,她永远都在和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你追我赶,过着单纯而充实的生活.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可以吸引很多女生的目光,却从未得到她正眼一瞧,因为他成绩平平.最终让她注意到他的还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