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它发生在1947年12月,时值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 这个月的上旬,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为陈(毅)粟(裕)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的展开和歼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下按习惯简称刘邓大军)于1947年秋挺进大别山这段历史,已见诸于不少论著,但根据近几年新发现的有关资料,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1947年10月初,刘邓改分兵江汉为集中兵力于鄂东地区歼敌,此乃打开大别山局面的关键之举 1947年9月底,位于大别山北麓光(山)、商(城)一带的刘邓大军主力,在完成阻击追敌、掩护先遣部队向腹心地区展开的任务之后,为避免被敌合围,根据野战军总部9月29日关于向  相似文献   

3.
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尊重客观实际,实行无后方作战,具有求实性;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同步进行,具有科学性;新区建设实行新策略,具有创新性.由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根据地建设模式,才最终在大别山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5.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4,20(7):11-1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包括 :顾全大局 ,勇挑重担的精神 ;艰苦奋斗 ,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齐心协力 ,精诚团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 ,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7.
林木 《党史博览》2008,(1):F0002-F0002,F0003
1947年12月,为建立巩固的中原解放区,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对平汉、陇海铁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以调动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回援.粉碎其围攻大别山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1947年岁末,一场围攻与反围攻的殊死决战,在大别山激烈地进行着.12月1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行走了70里山路,于夜晚10时许进至湖北、河南交界处何小寨宿营,一场战争史上罕见的、惊心动魄的险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1947年6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根据这一战略部署,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28天连续作战,歼敌5.6万余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 8月上旬,刘邓首长率领大军跃进大别山,经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跋涉,于8月底全部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刘志青 《湘潮》2014,(11):41-43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别从两翼配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1.
盛雷 《党史文汇》2011,(12):58-59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胡文炳  周同茂 《理论建设》2007,(3):F0003-F0003
安徽省太湖县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库区于一体,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当年著名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曾在此召开过高级干部会议,陈庚率部也在太湖人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3.
1947年6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悉心指导以及友邻部队的有力策应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率先挺进中原,义无反顾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7,(2):46-47
一份3“A”级电报决定了解放战争的胜负人们常说,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殊不知,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仗还是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军事学家解密的一份延安“AAA电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鏖战羊山     
黄河天险告破,司徒雷登大惊失色/蒋介石发出围攻刘邓大军的总动员令,毛泽东针锋相对,指示刘邓“放手歼灭敌人”1947年夏,解放战争整整进行了一年,蒋介石面对败仗频频,决定改对解放区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妄图凭借能代替“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把晋冀鲁豫野战军聚而歼之。毛泽东透过迷雾,高瞻远瞩,明确指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  相似文献   

16.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带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盛雷 《党史文苑》2012,(4):7-10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周,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全军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思想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而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具体实践中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的胜利完成,不仅使全军上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大军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48年2月,解放战争顺利发展,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转变.这时,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主力从大别山地区转出来,进入了伏牛山东麓地区.随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中旬到中原局所在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在这一地区整整待了半年时间,领导了中原人民的解放战争,顺利实现了中原战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2月4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人民解放事业的军事家,最近,我特地拜访了曾在刘帅身边战斗、工作、生活达7年之久的章安翔老人. 已84岁高龄的章老,1919年生于安徽绩溪县.抗战爆发后,在学校读书的章安翔满怀报国热情,毅然投笔从戎,几经辗转于1939年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担任了刘邓首长的警卫连长;1947年4月任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作战科长,后跟随刘伯承转战大别山,挺进大西南;1950年10月在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任刘伯承的秘书,直到1952年9月进军事学院深造.  相似文献   

20.
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三年解放战争中,神州大地驰骋着一支神速出没的部队.他们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面对着美国机械化装备的800万国民党军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刘邓大军.当年,我就是中原野战军二纵四旅十二团一营的一名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