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距中共六大的召开,时间已过去了17年,这是中共党史上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4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有755人(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全国121万党员。这755名代表中,有4人是重庆籍代表,他们是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李初梨。出席中共七大时,刘伯承任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9师军政委员会书记、129师师长、  相似文献   

2.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补代表有208人,合计755人,代表着当时全国121万党员。七大代表中,除个别人后来有变化外,都对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楷模。在755名中共七大代表和候补代表中,江西籍代表有102人,几乎占了七分之一。未出席会议的饶漱石、曾山,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七届中共中央委员共44名)。这一…  相似文献   

3.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时距中共六大的召开,时间已过去了17年,这是中共党史上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是对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4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七大代表有755人(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候补代表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七大代表有755人(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候补代表没有选举权、表决权),代表了全国121万党员。755名代表中,有31人是河南籍代表。当时大会将代表分为8个团,河南籍代表是:中直、军直代表团的赵毅敏,陕甘宁代表团的苏井观,晋绥代表团的王黎生,晋察冀代表团的张瑞华、马载、张世功,晋冀鲁豫代表团的王从吾、桂干生、余成斌、刘宴春、杨泽江、晁哲甫、刘德海、刘汉生、张晓民,山东代表团的潘寿才、苏进、张永励,华中代表团的危拱之、王国华、方德鑫、姜宗仁、李士英、喻屏、鲍启祥、张池明、周骏鸣、余鸣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9,(12)
为把中共七大开成一次"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大会,中共中央付出了极大努力。刘少奇在七大召开前同样在为召开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作积极准备。在党的政治路线上,他总结反思党的革命实践经验教训,坚决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批判了"左"、右倾错误政治路线;在党的思想问题上,他批判了党内的"孟什维主义",并全面阐述毛泽东思想,以统一全党指导思想;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提出打击宗派主义,并加强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抗日战争接近胜利的前夜,在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和黑暗两种命运和前途抉择的关键时刻,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中共七大的准备中共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创造了诸多个第一和纪录。中共七大是承前启后历史跨度最长的一次代表大会,承前(距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17年,启后(距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11年。中共七大会期最长,开了50天,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史上又是一个纪录。此时共产国际已解散,因而中共七大是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召开并独立自主解决所有重大问题的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七大不仅郑重地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优良作风,同时还就其重要性、目的、出发点、态度等作出具体阐述。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这项历史性贡献本身就体现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也表明这项优良作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必备的锐利武器,对于当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对美外交思想的转变曹志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会议上作的八篇报告和讲话,详细总结了民主革命20多年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大会,刘少奇对于中共七大的成功召开和胜利闭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因才受命,返回延安筹划七大,作为中共七大主要筹备人艰辛工作,全面协调保证会议圆满举行,系统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点论述党建理论与实践等。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贡献了卓越智慧。刘少奇的严谨作风和求实精神,为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为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闻名于世。"团结"是指七大在党内营造了和睦亲爱的氛围,凝聚党心,统一意志,形成群情振奋、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胜利"是说七大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在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七大的成功召开与毛泽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共七大的主要筹备者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与中共六大相隔十七年之久。中共多次提出召开七大,但始终未能如期举行,一再推迟。本文试图从战争与交通环境,代表情况变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整风运动的思想准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往,对中共七大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尤其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对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七大关系问题,更是少有论及。本文试根据所能看到的档案材料,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析。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正式决定准备召开七大中共七大从提出到酝酿和准备召开,有着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决定召开七大,并随时将七大准备工作的相关事宜向共产国际报告和请示。共产国际也十分重视和关…  相似文献   

13.
1940年3月,任弼时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之后,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即刻投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之中,分管中央组织部、青委、妇委等部门。同时,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托,负责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于是,中共七大从筹备到召开到胜利闭幕,都是在任弼时的精心安排、辛勤工作下进行的。一、主持审查七大代表资格,为大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组织准备审查代表资格是一件极其严肃、细致的工作,负有重大责任。尤其当时处于战争的环境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首先,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其间整整相隔17年。在这17年中,党的组织和党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共计755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121万名党员。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七大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成就巨大、功绩辉煌而被载入史册.何以如此呢?缜密的前期准备是铸就这一盛会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前期准备既有组织、思想等方面的,又有物质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准备包括想方设法筹措物资、通盘考虑选择会址、精心构思布置会场、历尽艰辛汇聚延安等几个方面,它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并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有利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不仅解决了党内的"三股歪风",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而且使得亲身经历这场运动的每一位党员干部迅速成熟起来。其中,被叶剑英誉为"党的骆驼"的任弼时,就是在这场运动中迅速成熟起来的典范。从1940年2月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回到延安,到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  相似文献   

17.
黎余 《红岩春秋》2014,(6):46-49
正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共"五大",是党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82名代表中,出现了两位重庆籍四川代表的身影——李嘉仲和钟善辅。这也是四川党组织第一次有代表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李嘉仲:搏击在大革命洪流中李嘉仲,1899年出生于重庆北碚蔡家乡一个没落地主家庭。读中学时,他因参加反对封建军  相似文献   

18.
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七大在整风运动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党范围内的思想统一,从而保证了中共七大的成功召开。回顾中共七大前后我们党在统一全党思想方面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开展党的建设提供如下几条经验:以科学的形式统一全党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弄清是非,化解党内矛盾;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团结争取犯错误的同志。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统一思想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前提条件,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对于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必须充分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9.
王越芬 《世纪桥》2003,(5):40-41
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全方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争取东北的设想,但当时还没提到日程上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地提出和制定了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从而为东此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延安精神     
中文 《党史博览》2021,(1):封2-封3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图为毛泽东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