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事实上,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既揭示了中国之"治"的重要经验,也昭示了"中国之治"的成功之道。具体而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善"治"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根本价值取向,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国之治"的力量源泉。作为战胜疫情的两大利器,科技创新之"智"与文化引领之"力"是成就"中国之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民至上     
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不负人民",字字千钧,饱含深情,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写进共和国的宪法,成为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主权理念里,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权力也要用于人民。替人民行使公权,应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  相似文献   

3.
正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人民群众"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他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共产党人最坚定的人民立场、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最纯粹的赤子之心,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脱离群众的历史周期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黄炎培之问",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5.
任亚周 《世纪桥》2020,(1):80-82,96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精准扶贫是在新时代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辨析,阐释了精准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包括:精准扶贫政策的着力点是实现民生保障、重视人民精神修养的提升、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伟大征程中,只有回答好这一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我们党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回答时代之问,必须终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我们党的力量源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心为民所系,行为民所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全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这份新年贺词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更传递出习近平的3个坚定信念。一、坚守"初心"的信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习近平将自己称为"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谋幸福"是他始终不渝的初心。2018年新年贺词,再次彰显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相似文献   

8.
金蕾蕾 《前线》2014,(12):36-38
<正>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其中"根"、"病"、"魂"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困境的总结和归纳。"无根"之作源于脱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无病呻吟"之作源于不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无魂"之作源于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一味追求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指出"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出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从"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到"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从"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年来,"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关键词,鲜明醒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先进性,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也是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宣言书.它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好干部"标准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干部德才修养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取向,更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从严治吏的正确主张和人民立场。信念坚定是"魂",恪守"魂"不丢失,才能谋划人民幸福之大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真切心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解放劳苦大众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12.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国之大者". 从"一穷二白"到"黄金十年"、全面小康,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网,打造全国一流康养目的地,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幸福贵州"不断升温,有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美景,中国梦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全体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要充分展示实现"中国梦"的措施之美,彰显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和谐发展之美,展示13亿中国人民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奋斗之美,要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展示协调发展之美,展示促进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互协调之美。要彰显发展成果普遍地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之美,展示保障公平正义物质基础雄厚之美,做好制度安排彰显充分保障人民权益之美,要展示每个人全面发展的时代美感。  相似文献   

14.
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政治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法宝,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富民之本",顺应了人民的新期盼,切实为人民谋幸福;全面深化改革是"利民之路",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这一举措旨在利民;全面依法治国是"敬民之要",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享受真正的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亲民之纲",党要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访问意大利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坦荡之言,不仅向世界传递了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也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砥砺奋进的信心与力量。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功;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境。习近平总书记讲这句话的背景,也有两个"非常"——"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作了一番有趣的探究:"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此观之,"有我之境"主要是"我"的色彩太浓,时时事事有个"我"的影子。而"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丢不得,只有学得更深、用得更好,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铸好"以人民为中心"的"魂",定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神",从而始终以忠诚之心对待人民。  相似文献   

17.
杨信 《奋斗》2010,(3):10-11
<正>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1950年2月,毛泽东同志视察哈尔滨时为当时的松江省委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今日重温题词,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先进之源、力量之源、智慧之源、领导和执政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的名义》何以如此之火,说老戏骨演技高的有之,说尺度大者有之,说支持力来自上的有之。我以为,这"高、大、上"是重要原因,但能如此之火的决定因素,则是该剧在反腐类题材剧中所体现的"三敢"精神,与党中央在反腐斗争中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高度契合,与人民群众对4年多反腐成效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6)
<正>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的新定位,明确了"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的新目标,提出了"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为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